陈培泼近作一辑

大田二号农民

<p class="ql-block">我总喜欢在清晨翻看陈培泼的近作,那一幅写着“孤山寺北贾亭西……”的行书作品,总让我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湖畔。他笔下的字迹工整却不失灵动,墨色淡雅,像是湖面初升的晨雾,轻轻拂过心头。我常想,若不是对自然有极深的感悟,怎能在纸上勾勒出这般富有气息的诗句与笔墨?</p> <p class="ql-block">他有一幅写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作品,笔法豪迈,墨色深沉,仿佛能听见他挥毫泼墨时的呼啸声。我总觉得,这不仅是对诗句的再现,更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从不拘泥于形式,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能将诗中的情感与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写雪景,写得细腻动人;他写风雨,写得遒劲有力,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一段历史,一段心声。</p> <p class="ql-block">他有一幅水墨画般的书法作品,写的是古诗,描绘着秋日的古寺与南小径。那字迹流畅,笔画清晰,仿佛能看见一位诗人独自漫步在林间小道上。右下角的红色印章,像是秋日里的一点暖意,为整幅作品添了几分生气。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也曾在那样的午后,独自走过那样的小径,才写出这般充满情感的字句?</p> <p class="ql-block">他写“丹墀对策三千字……”那幅作品时,墨色深沉,字迹有力,仿佛能看见他挥毫时的坚定与自信。那是一种对才华的肯定,对未来的期许。他的笔下,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气势,一种属于书写者独有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他写对策文字时,字迹工整,布局严谨,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着他对治国理念的思考。我常觉得,他的书法不只是艺术,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他用笔墨勾勒出的,不只是字形,更是他对世界的理解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他写那首关于人生感慨与杜康怀念的古诗时,字迹洒脱,笔画有力,仿佛能听见他低吟浅唱。我总觉得,他的行书最能体现他的内心世界,那些起伏的笔画,像是他人生的写照,既有豪迈,也有深思。</p> <p class="ql-block">他写李清照的《渔家傲》时,笔法流畅,古典韵味十足;写苏轼的《蝶恋花》时,又多了几分细腻与柔情。而那幅“高举钟锤追国梦……”的大字作品,则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他的笔下,不只是诗词的再现,更是情感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他写那首描绘元宵夜景的词作时,字迹流畅,墨色均匀,仿佛能听见凤箫声动、笑语盈盈。他用笔细腻,将那一夜的繁华与浪漫,都藏在了字里行间。</p> <p class="ql-block">他写那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时,字迹有力,墨色深浅不一,仿佛能看见红藕香残、玉簟秋凉。他笔下的“秋风”二字,尤其动人,像是轻轻一吹,便吹散了满心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