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一兜远方,寻心灵归处。

陈蓓

<p class="ql-block">生活的口袋是一方私密的天地,不该被琐碎填满,总要装点一些触动心灵的珍贵之物。于我而言,旅行便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背上行囊踏上远方,用脚步丈量山河,以双眼饱览世间万象。在陌生的城市街头,邂逅别样的烟火;于古老的遗迹之中,触摸历史的脉搏。旅行不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它让我在广袤天地间,寻得内心的宁静与生命的丰盈。</p> <p class="ql-block">“桐江书院”坐落于浙江省仙居县,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由方斫创建。它以传播理学思想为核心,朱熹、王十朋等大儒曾在此讲学,被誉为“江南第一书院”,影响深远 。</p> <p class="ql-block">【“东南道学世家”牌坊‌】</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三间六柱石坊,高度为7.24米。牌坊横梁上刻有南宋状元王十朋所写的“东南道学世家”六个字,以此赞咏“桐江书院”是东南理学的摇篮‌。在民间,牌坊也被称为“龙门架”,寓意着鲤鱼跳龙门,代表着对经过之人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p><p class="ql-block">建于南宋,是为纪念南宋状元王十朋而建的石拱桥。王十朋仰慕朱熹才学,长途跋涉至书院求学,晕倒桥边,被朱熹收留苦读,后高中状元。后人为纪念这段佳话,将桥命名为“状元桥”,激励学子勤学志远。</p> <p class="ql-block">【苦槠树】</p><p class="ql-block">800年前朱熹亲手种下的这两棵苦槠树,象征着“苦其心志”的求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鼎山堂】</p><p class="ql-block">走进鼎山堂,透过“千年书香”的屏风,可以看到摆放整齐的桌椅,仿佛能听到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南宋理学家朱熹两次到访“桐江书院”讲学,并亲笔题写了“鼎山堂”匾额,该匾至今保存于书院内,成为其核心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p class="ql-block">是书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并且内部设有编钟等古乐器‌,墙上则写着《论语》学而篇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其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御史文化厅】</p><p class="ql-block">介绍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厅内悬挂的“绳愆纠缪”匾额‌,意为“纠正过失”,体现了古代的监察文化。</p> <p class="ql-block">愿往后岁月,继续将山川湖海、人间烟火,悉心装入生活的口袋。让每一次出发都成为与自我的重逢,让生命在无尽的奔赴中,永远鲜活,永远热泪盈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