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一四九记忆》.(33)

QQ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巜一四九记忆》.(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资料提供:陈登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制作:QQ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巜一四九记忆》.(3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军拉萨.历尽艰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7条协议签订之后,中央决定立即向西藏进军。为了在军事上配合18军进藏,西北军区派出独立支队从藏北进藏,派骑兵师二团从新疆向阿里进军。西南局、西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同意18军组成进藏先遣支队,军副政委王其梅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军统战部部长陈竟波任参谋长,林亮任政治部主任。154团8连和52师文工队隨先遣支队同行。先遣支队于1950年7月25日从昌都出发,9月9日到达拉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同意18军主力部队分为两为个梯队,分两批次进藏。第一梯队进藏的是军机关、军直属队和52师154团。第二梯队是52师师直和155团。第一梯队第一批出发的部队为北路部队,于1951年8月28日从昌都出发。由张国华、谭冠三率军直机关,军侦察营、工兵营、警卫营、公安队和文工团等部同行。第一梯队第二批出发的为中路部队,于1951年9月7日,由52师副政委阴法唐和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率领154团从边坝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梯队于1951年9月15日,由52师副师长陈子植率领该师师直和155团从昌都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军军直机关从昌都出发,经过恩达、内乌齐、丁青、沙丁宗、雅安多、白嘎乡、桑达本贡、桑青松多、错多乡、唐普松多、直孔提、墨竹工卡、拉木、德庆到拉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路154团的进军线路是:边坝、丹达山、恩朱阁、察曲拉、曾公拉、嘉黎、亚查海、楚拉山、太昭、鹿子岭、乌其江、墨竹工卡、拉木、德庆,拉萨。10月21日,154团与军直机关在德庆汇合,开始进行阅兵训练,待命进入拉萨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军主力进藏部队在行军途中,历尽千辛万苦,饱受高原环境磨砺。9月15日,从丁青向拉萨行进,进入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荒漠草原。10天后到达怒江北岸,怒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这里没有过河的桥梁,人员物资过河,全部采用牛皮船摆渡。隨队骡马洇渡过江,在整个过江过程中,有50多匹骡马被江水冲走。由于牛皮船有限,往返时间较长,部队用了三天时间才渡过怒江。过河后紧接着是翻越海拔6000米高的冷拉雪山。雪山海拔很高,因高寒缺氧,很多人在山上都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头疼的像要炸了似的,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有的人还全身浮肿,四肢无力,行走困难。谭冠三政委年近半百,受过伤,平时就有头疼的毛病,来到雪山顶上,高原反应更加明显,疼痛难忍,但他十分坚强,强忍疼痛,坚持行军。张国华军长本身就有高血压,到了山顶,血压更高,体力不支,他仍然坚持徒步前行。张国华、谭冠三首长还把自己的座骑,让给生病的战士骑,或用来给战士驮背包。首长为人师表,深深的感动了全体干战 。在雪山上,干战们虽然高山反应严重,仍坚持前行。实在走不动了,就歇一会儿再走。体力好一点的战友,主动搀扶走不动的人,或邦助他们扛枪或者背背包。尽管海拔再高,生命危险不断上升,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激励下,大家奋勇向前,勇攀雪峰。雪山高,路程远,一天翻不过雪山时,就在雪山上露营。山上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半以上的干战被冻感冒。有的还换上了关节炎,落下了病根。在上山过程中,有的战士为了给重病员抬担架,自己累倒在地,为救战友,结果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山时因积雪很厚,辨不出前进道路,有的战士在探路时跌下悬崖,光荣牺牲。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在探明下山道路安全的情况下,战士们发明了座“雪山电梯”的方法滑下山。军师首长也和大家一样,在警卫员护卫下,坐上了“雪山电梯”,共同体会座“雪山梭梭板”的美好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行军过程中,没有条件去讲究卫生,不管是男兵或是女兵,大家都是一样在连续几个月时间中没有条件换衣裤,也不能洗澡。好多人身上都长满了虱子,虱子在人身上爬,产生剧烈瘙痒,夜间痒的让人睡不着觉,十分难受。有的战士就把内衣脱下来,凉在帳蓬绳上,赤着身入睡。夜间气温很低,虱子也怕冻,到第二天早上一看,虱子全在衣服上面缩成一团,用棍子一敲打,全落在地上,衣服上的虱子全没有了。用这个方法消灭虱子真是好,消息传开后个个效仿。战士的易外发明,既消灭了身上的虱子,防止了感梁染,又一身轻松,消除了烦脑,共同感受到没有虱子的日子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工队战友更辛苦,除完全行军任务外,每走一路,都要到藏族群众去宣传党的宗教、民族政策和17条协议,宣传祖国的大好形势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又要说,又要唱,既要逗,又要跳。她们精采表演在藏族同胞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加深了对人民解放军的影响,扩大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印象,为部队进军西藏打开了良好政治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军52师部队进军拉萨,历时110多天。行军途中穿越了横断山脉,越过了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的雪山12座,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雪山4座。横渡金沙江、怒江等大小河流十几条。其间无言战友隨队骡马,因极度疲劳,死饿、累死和摔死的占到三分之二。因后勤补给困难重重,部队是在半饥饿状态下行军,经常出现断粮现象。没有吃的使干战体力急剧下降,加上高原严重缺氧,呼吸困难,高原病,疲劳和饥饿,无时不刻的随时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许多干战因高原自然之敌长眠在西藏雪域。主力部队经过艰苦行军,终于在1951年10月20日到达德庆和拉萨近郊,完成了进军西藏的艰巨任务。入城以前,军首长下令52师部队进行修整,为进入拉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在进城之时,给拉萨人民和各界人士留下人民解放军的美好印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