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避暑追清凉

张庶蓉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清凉越西游”吸引了我们!一帮亲朋好友相约参团体验,清晨坐上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的动车,别提有多兴奋了!</p><p class="ql-block"> 从成都南站发车,近三个小时的动车车程,把我们送到了历史上的"嶲洲”、如今的凉山“越西”。</p> <p class="ql-block">  接着,大巴车无缝衔接,送我们前往越西“巂水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20分钟的车程途中,越西的历史古韵与青山绿水在我们眼中越来越近………</p> <p class="ql-block">  到达酒店,好漂亮的环境!原来,这个四星级的“巂水大酒店”就座落在越西远近闻名的“文昌故里”景区内。</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环境与建筑,都充满着浓浓的古韵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开阔的草坪旁一排休闲帐篷,坐上去还可以随心摇动,充满了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  走进“文昌故里”主景区,清新凉爽的空气、青幽翠绿的山野、泉水喷涌的碧潭,感觉超好!顿时让人把盛夏的炎热忘却!</p> <p class="ql-block">  “水观音”以清澈的泉水源头著称。 传说“水观音”,是观音菩萨净瓶中的一滴水所化,带着慈悲与祥瑞降临此地,这一传说赋予了水观音的文化内涵,使其更成为当地人民心中的灵秀之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山去寻看泉眼,能朦胧从山壁看到若干处泉水喷流之处,顺山壁汇流入河,清澈见底的泉水奔腾不息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据查阅泉水源自金马山腹地,水温常年保持在11℃左右,灌溉着周边农田并成为越西县城的主要水源。</p> <p class="ql-block">  “文昌故里”景区里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树绿花艳,石桥亭阁,牌坊飞檐,一切均养眼养心!</p> <p class="ql-block">  华灯下的“文昌故里”,又添几分华丽与诗意,仿佛在古往今来的时空里,任你的思绪放飞与遐想……</p> <p class="ql-block"> 次日,我们去参观越西“陶家营”古村落的红军街巷、驿道古影、古碉楼博物馆…… 感受着这里一件件、一桩桩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呼吸着这里从古朴走向今天的时代空气。</p> <p class="ql-block">  明代都督“陶亨”曾驻守古道而被赞颂,陶亨雕塑是为纪念明朝都督陶亨而建,“陶家营”村名也由此得来……</p> <p class="ql-block"> 古丝绸之路曾途径这里,这里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街巷里流传着红军的故事与文物……</p> <p class="ql-block">  路遇村里的彝族孩子,我们与憨厚可爱的孩子们问候互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向村里的碉楼群 </p> <p class="ql-block">  200多年历史的“团正碉”,“古碉楼博物馆”就设立其内</p> <p class="ql-block">​ “古碉楼博物馆”,有文物有介绍:红军碉、团正碉、逍遥碉…… 十八座现存的碉楼都讲述着陶家营村的前世今生。有的碉楼,内部已与现代的旅游文创相融合,接待四方宾客,创造着新的时代价值!</p> <p class="ql-block"> “红军碉”,1935年,中央红军组建的第二先遣团,来到越西拟掩护红军主力抢渡大渡河。其中有一队红军在陶家营发动群众开展工作,夜晚借宿于此碉中。红军走后,陶家营的人民便把此碉叫做“红军碉”。</p> <p class="ql-block"> 有300多年历史的 “逍遥雕",其内已打造成时尚的文创观赏与休闲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一路可见,已在经营的民宿庭院和正在修建的民宿,浓浓的乡村旅游开发气息,令人欣喜!</p> <p class="ql-block"> 同行朋友还在此巧遇了成都的老邻居来此避暑康养,可见来越西避暑,正在被更多的成都人所青睐!</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导游去越西“中所镇”赶场,去感受这里最接地气的风土人情。早餐后出发已艳阳高照,虽紫外线强但气温不高且空气通透,只要戴上墨镜和太阳帽即可,步行20分钟即到达场口。</p> <p class="ql-block">​ 越西是以彝族为主、汉、藏、回等十几个民族共存的自治县,据查阅彝族人口占了80%以上,可集市上已看不到几个穿彝族服饰的,可见其民族日常生活中着装的汉化。</p><p class="ql-block"> 赶场​集市车水马龙,除正规摊位的农家产品外,还有热闹非凡的沿街摆摊的随机买卖</p> <p class="ql-block">骑着摩托车来的老农</p> <p class="ql-block">抱着鸡卖鸡的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端着篮子卖蛋的老奶奶</p> <p class="ql-block">一边卖鸽子一边看手机的农妇</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憨厚纯朴的形象,都透出勤劳的付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去“盘龙顶”的缓坡绿道去“和平彝寨”,沿途杉树成林、空气清新,养眼养心,我们一路快乐前行,采风花絮不断!</p> <p class="ql-block">  走进“和平彝寨” 的寨门,彝族风情的高大牌坊,与青山蓝天构成醉人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村寨广场上,十根粗壮的“火把节”石柱高大壮观!</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篝火堆的装饰石柱图案别致,我们合影留下纪念!</p> <p class="ql-block">  室内的彝族风情装点,也诱我们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彝族十月太阳历”石刻</p><p class="ql-block">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中国彝族传统历法,以12属相回归纪日,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共360天,年终增加5-6天“过年日”,年均长度约365.25天,与回归年高度吻合。</p> <p class="ql-block"> 村头的老鹰标志,也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彝族歌舞雕塑前模仿留影,感受着分享民族风情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民族风情的壁画也感染我们</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听到了过去最贫穷的民族现在的心声:在村里路遇一彝族老乡与之交谈,他用基本能让我们听懂的语言,质朴地表达了对如今生活的满意,说现在政策好,自己可以建房了。还说你们现在都能来这里了,过去这里穷,外面来人途中东西都被抢光了…… 一番滔滔不绝的言谈,表达了发自内心对习主席的拥护。</p> <p class="ql-block"> 冒着零星阵雨,我们登山参观越西“文昌故里”景区里山顶上的“文昌大庙”。穿越幽幽葱葱的林中缓坡山道,再登几百阶步梯即到,大庙建筑群沿山而建,几层大殿递进,直至山顶,颇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盛景清绝”,其意是美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石刻:文昌胜跡</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凉山州岳西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文昌文化就是以文昌帝君信仰为核心,融合儒、道、释思想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体系。文昌文化的起源于西晋,鼎盛于盛唐,其以善举、忠孝、慈忍、勤学等观念教化着民众,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称‌。</p> <p class="ql-block"> “文昌大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气势宏大的“文昌殿”立于山顶</p> <p class="ql-block">  举目望去,文昌大庙的建筑群,在蓝天白云下,一种驾驭天下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在此俯视山峦云雾中的越西县城,一种俯瞰天下之快感!</p> <p class="ql-block"> 成都四中的新老三界同学情缘、知情情缘,也在山顶大庙前留下合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一场篝火晚会,为我们明天的离别送行,酒店里的彝族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跳起了彝族舞步……</p> <p class="ql-block"> 即将告别清凉“越西”,告别“文昌故里”,真有几分不舍!我们利用当日上午的最后黄金几小时,来到“文昌书院”观览……</p> <p class="ql-block">  体验坐在这里阅读的感觉,也希望多浸润几分“文昌文化”的精髓与久远不衰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居高临下拍下最美最开阔的景色吧!登高的、扶助的,摄影的、被摄的、观赏的,组成了多么有活力而温馨的画面啊!</p> <p class="ql-block">  大家围坐一起,侃侃感言几天来的体验与感受,清凉而舒心的享受,丰富而新鲜的见闻,都汇聚成了对越西的赞美和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告别越西,美好的感觉永存!</p><p class="ql-block"> 越西的清凉与美丽、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文化与风景的绝美交响,定会吸引我们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