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十五号~早上八点半与老朋友们又一次向着快乐出发啦!我们将奔赴甘南,去探寻人间伊甸园扎朶娜,去欣赏美丽的桑科草原,去看看供奉藏传佛教各派祖师的拉卜楞寺……。我们四车十二人带着希望带着梦想奔赴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平安顺利,下午到达河南南阳西峡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所住的酒店对面是古色古香的仲景养生小镇,晚餐前大家去随便逛逛看看。这是一座以拜谒医圣先贤、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体验小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小镇,两边的商铺冷冷清清,前方有一座黄色的五层高塔孤傲的矗立在前方。经了解这是经方塔,是一座仿唐楼阁式五重塔。经方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唐代建筑风格,登塔可以俯瞰西峡县城和仲景养生小镇的全景。经方塔的内部设计也非常丰富,一层展示了《伤寒论》中的著名汤方,二层介绍了六味地黄丸系列中成药,三层为常用知名中成药简介,四层为南阳特色中草药简介,五层则为中医界名人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方塔的命名也有其特殊意义。塔内核心楼梯井的灯柱上刻有张仲景《伤寒论》中所记载的113个经方,这些经方不仅展示了中医的智慧,也体现了张仲景对医学的贡献。此外,经方塔的命名还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关,进一步强调了其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可惜我们来迟了,未能登塔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镇中央广场上有一座宏大的医圣殿,大门上方“医圣殿”三个大字是由国医大师孙光荣书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殿内,安静空旷的大殿内供奉着一座张仲景的巨大塑像。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其他两位分别是:华佗、董奉),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吃完饭路过小镇时,经方塔亮起了彩灯,在黑夜里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十六号~上午八点离开西峡县,九点四十五分到达洛阳老君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葱郁山林间老子的雕像气势雄伟,在蓝天的映衬下,金色的雕像熠熠生辉,周围的绿树都成了它的陪衬,透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感。2014年,老君山老子铜像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输录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亦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一共有两级索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由选择。我们选择的是乘坐两级索道,节省体力减少登爬台阶的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乘坐第一级索道到达老君山的中天门,精美的牌坊上“中天门”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游客可以在这里沿着石阶向上攀登到金顶,也可以在这里换乘第二段索道上山到金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限风光在险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这蜿蜒曲折的栈道,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缠绕在陡峭的山壁与葱郁的山林间。有的栈道盘旋直上,有的曲折迂回,游人漫步其上,仿佛走进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远处山峦连绵,绿意无边,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美得让人心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一线天”,走进去最窄处仅只能一人可通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侧高耸的岩壁如刀削般笔直,缝隙间透过一缕缕阳光,仿佛是大地被劈开的一道口子。头顶上方,几块巨石巧妙地搭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岩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斑驳的纹理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刻上了历史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置身其中,有一种被自然包裹的感觉,仿佛能听到山风在石缝间穿梭的声音。这处“一线天”,不仅是老君山独特的地质景观,更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惊喜,让人不得不感叹它的鬼斧神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飞拉达是勇敢者的游戏,它不仅能让人体验到刺激与惊险,还能以独特的视角欣赏到山峦的壮美。不过这是年轻人的游戏了,我们只有欣赏和赞叹的份儿了。真希望时光能倒退几十年,让我们也体验一把这惊险与刺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的三座金顶,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抬眼着这窄窄的台阶长长队伍,直接被这情景惊呆了,陡峭的山梯上,人们摩肩接踵,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人上这么窄的台阶的壮观场景。不由想起了梵净山的红云金顶,多年前我们去的那天,雾濛濛的下着小雨,红云金顶在雾雨中什么也看不清,所以也没见有人往上爬,若是晴空万里,也是应该有如此壮观情景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金顶,一眼万年的震撼!金色的殿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镶嵌在陡峭的山巅,宛如天上宫阙落入人间 。天是那么的蓝,山是那么的绿,木质栈道蜿蜒,游人如织,都在这壮丽的景色中,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远处山峦层叠,绿意盎然,与金顶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君山的悠悠金铃,藏着岁月的回响。金色的铃铛在蓝天的映衬下,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光泽,上面刻满了精致的纹路,仿佛每一道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微风拂过,铃铛轻轻晃动,虽未闻其声,却仿佛能感受到那空灵的回响,仿佛穿越了时光,将古老的传说与当下的宁静交织在一起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遥望老君山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红墙金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围葱郁的山林相得益彰。蜿蜒的栈道上,游人来来往往,或驻足欣赏美景,或拍照留念。远处山峰上的金顶建筑,宛如天宫楼阁,遗世独立 。这里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文建筑的精巧绝伦,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站在这山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仿佛能忘却一切烦恼。老君山,不愧是人们心中的“人间仙境”,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二点多,我们坐着缆车下山了,遥望着渐行渐远的老君山金顶,突然领悟到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跋山涉水也要来此一游,站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令人震撼,令人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到达河南灵宝市入住橙子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十七号~早上八点出发,九点到达陕州地坑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几组中式建筑风格的红彤彤的灯笼整齐排列在景区门口的大广场上,独特的造型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亮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5年,陕州地坑院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国家授牌4A级景区,2022年9月28日,陕州地坑院入选河南省第一批7个优秀农耕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陕州地坑院是在平地上向下挖掘约6至10米深的方形或矩形深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民居形式。这种建筑属于减法营造的负建筑形态,与地面上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地坑院里卖着花卷、枣子馒头等,买几个,尝尝当地的特色面食,中午饭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十二点我们来到了山西运城芮城县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1961年3月4日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0月28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4年评定为4A景区,2011年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文物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乐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其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殿参观必须穿鞋套且不许拍照。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精美的壁画已逐渐退色,有的甚至已脱落,以现在的技术仍无法挽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几座大殿,走向林荫大道的另一边是当年永乐宫整体搬迁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吕祖的出生地。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因永乐宫处于水库淹没区,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国务院决定对永乐宫进行异地整体迁建保护。自1956年年底至1966年,历时10年,国家先后动用人力600余人,投资220万元,成功完成了永乐官建筑与壁面及附属文物的整体搬迁复原,在永乐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文物保护的壮丽篇章。永乐宫迁建工程项目规模之大、技术之难、要求之严、速度之快、耗资之少、质量之高,开创了我国大型古代建筑及大体量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是新中国文物搬迁史上的一大奇迹,亦是世界文物保护工程的经典范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结束的最后,一幅长长的永乐宫壁画复制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瞬间被它吸引。斑驳的色彩、 细腻的笔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仿佛将历史长河中的片段凝固于此。这不仅仅是一面壁画,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它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在现代与古代的交织中,找寻心灵的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一点多我们离开永乐宫,前往陕西乾县,入住亁县汉庭酒店。这一天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都转了一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月十八号~早上八点出发,八点四十到达乾陵。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距离县城6千米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年代曾经来过这里,现在经过这些年的修建改造,与记忆中的亁陵已大相径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坐着亁陵的摆渡车,一站一站的游着乾陵的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陵博物馆是中国陵墓博物馆。位于陕西省乾县乾陵东南方的永泰公主墓处,1978年建立。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乾陵文物管理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里《梦回大唐•乾陵文物精品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1300多年前唐代贵族阶层的丧葬文化,反映出唐代前期多彩的文化风貌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对外交流等提供了大量可靠而详实的实物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武士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为唐代壁画代表作,1960年出土于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描绘九位持杯、托盘的仕女,服饰飘逸灵动,其中呈S形身姿的宫女被日本学者誉为“东方最美女性”。该壁画采用写实性线条技法,兼具力度与飘逸感,是研究唐代服饰制度的重要实证,亦为影视剧服装设计提供原型参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号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2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乾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雨中我们沿着乾陵神道的青石板路向上走去,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远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乾陵神道,穿越千年的历史印记,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千年前大唐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道两边的石刻默默站立了千年,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无声地向南来北往的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不禁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生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拄剑石人像~又称翁仲或直阁将军。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镇守临洮,以御匈奴,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门外。后世称铜人、石人像曰翁仲,多指陵墓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乾陵共列置10对,圆雕,石像挂剑恭立,表情威严肃穆,立于司马道两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字碑~因唐代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或称“没字碑”。乾陵无字碑通高8.03米,总重约98.8吨。圆首方跌,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高6.54米,宽2.10米,厚1.49米。长方形座长3.37米、宽2.61米,高1.49米。碑首镌刻八条螭龙相互缠绕,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纹和瑞兽纹饰。宋金以后始有游人题诗刻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十一蕃臣像~又称宾王像,为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是唐王朝和周边部族、国家人民友好的见证。初立时,石像背部皆镌刻国名、族别、官职、封爵及姓名,现多漫漶。乾陵蕃臣石像原置64 尊,现存61 尊,青石质,圆雕。现存石像头部残缺,残高1.50-1.77米,肩宽0.54-0.65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亁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与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一点钟我们离开了亁陵,回望乾陵游客中心,这座中式风格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庄重又不失大气的游客中心,是人们开启历史探秘之旅的起点。不管你是想探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寝奥秘,还是想领略大唐文化的魅力,从这里出发吧,去寻找你自己的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离开亁陵,傍晚到达甘肃平凉市,入住平凉体育公园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是平凉市崆峒区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群,是平凉市地标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我们踏入了甘肃,真正开始了甘南之旅,希望我们的甘南行一切顺利,朋友们快快乐乐,开开心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