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七彩云南(1)——丽江篇2025.6

谢玲玲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我再次云南游,这已是我的第五次云南之旅了,也是今年的第三次踏上这片七彩大地。从西南线的腾冲初探,到中线的昆明、石林、元谋、大理,再到南线的西双版纳,随后是东南线的元阳、罗平、蒙自、普者黑,如今第五次,我选择了北线的丽江、香格里拉与泸沽湖。这片土地的山川湖海、一草一木,早已在我心中镌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每一次的旅程都是一次深情的重逢,而我与云南的情缘,仍未尽兴,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由大研古城、束河古建筑群与白沙古建筑群三部分组成,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历史底蕴,仿佛时光在此驻足,静候每一位旅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大研古城,作为丽江古城的核心区域,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它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城之一。岁月流转,古城依旧,它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标志性景观——大水车,是每一位游客心中的“打卡”圣地。它不仅是古城的象征,更是纳西族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水车悠悠,仿佛在低语着丽江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无数条水巷与石桥,融合了汉、纳西、白、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展现出一幅多元文化交融的画卷。因其水网密布、桥桥相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丽江大石桥为明代丽江木氏土司主持建造的双孔石拱桥,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该桥全长约十米,是丽江古城现存最大的石拱桥,因古时桥下溪水倒映玉龙雪山得名"映雪桥",后因周边建筑格局改变此景消失。</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的街巷间,随处可见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纳西语称其为“司究鲁究”或“森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或“木石上的痕迹”。这种文字以图画为载体,见木画木,见石画石,生动形象,被誉为人类文字起源的“活化石”。它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木府,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府邸,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历经元、明、清三朝更迭,至今仍巍然屹立。作为西南边疆土司制度的活态见证,木府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体现了汉、纳西、藏、白等多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府内悬挂着历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如“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字字铿锵,诉说着木氏家族忠于国家、守土安民的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束河古镇,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保存着完好的古道与集市,近千幢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土著居民以纳西族为主,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古镇西依聚宝、龙泉、莲花三山,街前九鼎河、青龙河、疏河三条河流穿村而过,形成“三河并流”的独特景观。整座古镇既有田野的自然之美,又具江南水乡的温婉风韵。</p> <p class="ql-block">九鼎龙潭,是束河古镇的重要景点之一。潭水清澈见底,四周古木参天,倒影如画,宛如人间仙境。这里不仅是古镇的水源地,更是当地人祈福纳祥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青龙桥,又称大石桥,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束河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古桥之一。桥身由青石砌成,历经风雨仍坚固如初。站在桥上,可俯瞰古镇的水系与街巷,感受那份静谧与古朴。</p> <p class="ql-block">四方街,是束河古镇的中心地带,街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四周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因五条街道通向四面八方,故得名“四方街”。这里是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古老集镇。水流环绕,日中为市,四方街见证了无数商旅的往来与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白沙古镇,是丽江古城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在这里,抬头便可望见雪山巍峨,雪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白沙古镇不仅是丽江土司“木氏家族”的政权起源地,更是保存最完整的纳西古村落之一。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纳西风貌,民风淳朴,生活节奏缓慢,仿佛时光在此停驻,是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