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学记(二)东楼观

远方

<p class="ql-block">  7日中午来到了陕西周至县,午饭后,在周至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银海的带领下,参观了(东)楼观台。楼观台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秦岭终南山北麓,被视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这里不仅是尹喜观星望气的地方,也是老子讲述《道德经》的场所。远看楼观台恰如一只昂首朝阳的凤凰,风头所在为说经台,背后几道山梁正是曲线优美的凤尾。</p> <p class="ql-block">  楼观台景区包括道教文化区、宗圣宫和说经台三部分。道教文化区是一个新建的旅游景点,把宗圣宫与说经台连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道教文化区占地715亩。其布局是“一条轴线、九进院落”。一进院落是太清门:作为入口的牌坊,采用红柱金琉璃瓦结构,太清指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二进院落是灵官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是进入核心区域的前导建筑。三进院落是启玄殿:中心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殿内供奉老子,是说经台的核心建筑。四进院落是斗姥(mǔ)殿:供奉斗姥元君,是道教中重要的女性神祇,殿宇结构严谨,体现了道教对宇宙星辰的认知。五进院落是救苦殿:供奉救苦天尊,是道教中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神祇,殿内常有香客祈福。六进院落是玉皇殿:金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建筑,有望柱,供奉玉皇大帝,代表着道教天界至高无上的权威。七进院落是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是整个建筑群中最为庄严肃穆的殿堂。八进院落是四御殿:供奉道教中的四位辅佐玉皇大帝的神祇,体现了道教对天地间秩序的维护。九进院落是后山门:作为整个建筑群的后部出口,与前面的建筑相互呼应,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序列。因为此景点很大,邓会长安排了两辆观光车带我们兜了一大圈。</p><p class="ql-block"> 周至道教文化区的建设始于2010年1月29日,当时西安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曲江新区联手周至县政府共同启动实施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开发建设。2012年3月2日,道教文化区、化女泉景区、延生观景区正式全面开放。</p> <p class="ql-block">  宗圣宫在道教文化区的西侧,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建陵庙于尹喜结楼之地,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唐高祖李渊曾亲自来此拜谒老子,并下诏改称楼观为“宗圣宫”,以示对老子和道教的崇敬‌。此后,唐高祖、太宗、高宗、玄宗多次驾临宗圣宫,使得这里鼎盛一时。扩建后的宗圣宫占地27亩多,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此为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的草楼观所在地。尹喜在此观望天象,观察到有紫气东来,随后前往函谷关迎接老子至此)、三清殿(在三清殿遗址的后方,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相传它是老子亲手种植)、文始殿、四子堂等。明清以后,受地震、山洪暴发、战争影响,宗圣宫逐渐萧条,“文革”中再遭浩劫,千年银杏树也毁于失火,古庙均已毁,整个宫区成为废墟一片。2000年9月依照碑石所载元代宗圣宫全貌图再次重修,采用中轴线平移的方法,重修了三清殿、紫云衍庆楼、老子祠等建筑,重修后的宗圣宫占地面积约112亩。</p> <p class="ql-block">  说经台(即老子祠)在道教文化区南侧的高岗上,海拔580米。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重修扩建。“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即终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说经台记碑》)。明清有修葺,占地约14亩。坐北向南,中轴线上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三官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真武殿、重阳殿等配殿,还有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中心殿堂启玄殿。</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以上三个景点,邓会长又带领我们爬上了楼观台东南侧的显灵山。这里有老子铜像,建于2012年3月1日,高约24米。老子像栩栩如生,童颜鹤发,参悟天地的手势寓意着天地和谐,万物归一,与庄严肃穆的说经台遥相对应,象征着老子的和谐哲学思想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第二晚住宿楼观台景区宾馆。</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成语叫“紫气东来”,现代人常用来比喻吉祥的征兆。西汉刘向《列仙传》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这是“紫气东来”最早的出处。</p><p class="ql-block"> 关于老子和尹喜的故事,在《太上混元真录》和北宋李昉等人撰的《太平广记》卷一里都有记载,尤其是北宋贾善翔撰的《犹龙传》里记载得更加详细。</p><p class="ql-block"> 故事要从战国时函谷关令尹喜讲起。尹喜,后人又称关尹子,字公文,道教尊为无上真人。出生前,其母曾梦见碧空飘下红云,萦绕她的周围;他出生时,庭中陆地生莲,花色鲜艳。尹喜长大以后爱好上古经典,善于天文、谶(chèn)纬之学,观天察地无不洞悉。周康王时,尹喜任大夫之职。他在家中建起一座简陋的高楼,用以观察天象,称它为“草楼观”。到周昭王时,一夜,他观察天象,看到东方有紫气西行,知道不久将有圣人向西度关而来,便向周昭王请求做函谷关关尹,以等圣人驾临。</p><p class="ql-block"> 周昭王二十三年五月,尹喜忽然对手下的关吏孙景说道:“最近九十天之内,此关将有大圣人经过,你要留心,若是看到模样奇伟,车服异常的人过关,必须留住,赶快通知于我。”又吩咐洒扫关前四十里大道,夹道焚香,自己则沐浴斋戒,以候圣人驾临。到了七月十二日,关吏孙景果然见到一个白发老人,坐在一辆青牛驾着的白车子上,来到关前。细看容貌,见他面色黄白,两耳垂肩,口方鼻阔,相貌异常奇特。孙景连忙拦住老人,施礼说道;“关尹有令,命我请老丈稍留片刻。”连忙报告尹喜。</p><p class="ql-block"> 尹喜闻报,欣喜若狂:“大圣人终于被我盼到啦!”立即换上朝服,赶到关门,对老人倒头就拜,口里不停地说道:“愿圣人暂留圣驾。”那白发老人赶快下车,惶恐地说道:“大人何必如此,我一个贫贱老头,哪里称得上什么圣人,我住在关东,耕种的田地在关西,我不过是前去收割干草,大人留我这农夫做什么?”说着就要过关。尹喜叩头又拜:“圣人不必隐瞒,我久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大圣人将从此关经过,特地来此恭候。圣人途中劳累,务请在此稍事休息。”老人听罢,微微一笑道:“你果有眼力,实话相告吧,我是听说天竺国有一圣贤,善于开导世人,所以想前去听他讲至道,你何苦留我于此呢?”尹喜道:“我看圣人您仙姿圣貌,乃是天上至尊,又何必远途听他人论道?”老人又问:“何以见得我不是凡人?”尹喜答道:“我自小研习上古经典和谶纬之学,所测无不灵验。今日仙驾莅临,还望赐以教诲。”说罢又拜。老人这才捻须大笑,说道:“你见识神通,仙缘不浅,应当被超度得道。”尹喜闻听此言,更是欣喜不已,又叩头问道:“大圣人可否将姓名告诉我?”老人道:“我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dān)。”原来这位老人正是老子,道教称太上老君的李聃。老子在中原时从不向人言道,更不收弟子,尹喜的慧眼使他非常惊讶,有感尹喜如此盛情和虔诚,料定他能够得道,便打破从不授教的规矩,暂住在关中。于是尹喜就在自己官府中供养老君,早晚侍候,执弟子之礼。</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车夫徐甲,从小被雇用,当初说好,佣金每天一百钱,他已经为老子驾车二百多年,到老子出关时,累计已达七百二十万钱,但老子一个钱也不曾给过。这次老于出关远游,徐甲担心这一大笔佣金无法索回,自己多年的血汗白流,就请人代书一函,又托写信的人交给尹喜,请他转告老子。代写信的人不知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却垂涎起那笔佣金,便打定主意,将自己的女儿许嫁给徐甲。这女子容貌娇美,徐甲一见钟情。尹喜得知徐甲已结婚,不再为老子赶车,大吃一惊,马上转告了老子。老子召来徐甲,对他说:“照理你早已不在人世了,你跟随我已二百多年,全仗着我将太玄生符给你吞服,你才得以活到今日。当时我是念你家境贫困,又无差使可干,才将你雇来,现在你却逼我还佣金。我先前告诉过你,到安息国以后,将欠你的工钱折成黄金给你!你为什么不能再忍一忍呢?说罢让徐甲张开口向地,老君手一招,那太玄生符立即从徐甲口中飞落地上,只见那符上字迹依然清晰可见。随即,徐甲化成了一堆枯骨。尹喜见了,心中内疚,不忍因自己一句话,送了徐甲性命,连忙叩头恳求老子让他复生,愿意自己出资代偿工钱。老子点点头,又将生符投向白骨,那堆白骨立刻消失。徐甲从地上站起来,再无索钱之意,跪在地上求老子留他继续赶车,老子不答应。尹喜取出自己的钱,如数付给徐甲,又遣送他回家。这徐甲虽有仙根,但因修道之心不坚,易遭诱惑,后虽有所悟,但还是未得成仙。他后被老子遣而转世再修仙道,即秦始皇时的徐福,曾带数千童男童女,为秦始皇入海求仙,去而不返,后来终因艰苦修持而成仙道。</p><p class="ql-block"> 老子见尹喜心善,便正式收他为弟子,并每日讲经,又将分上下篇的《道德经》五千言传授给他。尹喜大喜,终日持诵奉行,心领神会。老子在函谷关住了一百多天,向尹喜讲解许多玄机妙理。次年的四月二十八日,老子将在尹喜所居的终南山升天。尹喜苦留不得,不免有些悲伤,老子道:“不必伤心,千日之后。你修道将成,到那时可到蜀地青羊肆(sì)再来找我。”说罢,坐上五彩祥云,顿时金光万道,老子冉冉升空而去。</p><p class="ql-block"> 送别圣师,尹喜便隐居终南山继续修真悟道,并将老子所言修身治国、去奢灭欲的言语记叙下来,编为三十六章,取名《西升经》。清心修炼三年,直炼到心凝形释,没有饥渴,不畏水火寒暑之境。</p><p class="ql-block"> 同时,还将自己修炼心得著书九篇,世称《关尹子》。修道千日,三年已满,尹喜便依老子临别所言,前往蜀地寻找“青羊肆”再拜圣师。</p><p class="ql-block"> 话说老子自终南山升天,第二年后,就从大微宫分身转世降生蜀国大官李氏家中。降生前,先命青帝座下的青龙化为一只青羊下凡界。待老子化身降生,那头青羊就来到李家,依偎在婴儿旁边。婴儿一生下来就喜欢抚摸那头青羊,青羊与婴儿终日相伴。可是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大,青羊突然失踪了,孩子啼哭不已,李官人即命家中的仆人四处寻找。仆人找到一家店铺前,见青羊站在一人身前,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尹喜。</p><p class="ql-block"> 原来尹喜到蜀国,四处打听,但没有人知道“青羊肆”是什么地方。这天他正在街上溜达打听,忽然见到这头毛色闪青光的羊向他走来,心中一动,想道:“既有一头青羊,我又站在店肆门前,圣师所言‘青羊肆’必是此地。”这时仆人上前,将羊牵到手中,尹喜问道:“这是哪家养的羊,你要把它牵到哪里?”仆人答道:“这是李大官人家的羊,我家夫人两年前生了个儿子,生小主人那天,不知从哪里来了这只青羊,终日陪着小主人。前天这只羊突然不见了,小主人啼哭不止,主人派我四处寻找,现在总算找到了,我把它牵回家去。”尹喜闻听,欣喜异常,知道圣师必在此地,就跟随仆人往李家而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大门口,尹喜对仆人道:“有劳你进去向你家小主人禀告,就说尹喜到了。”仆人心中疑惑,两岁的孩子懂些什么?但还是依言禀报了。怎料想正在床上大哭大闹的孩子闻言突然不哭不闹了,只见他一骨碌坐起身来,老气横秋地吩咐道:“让那尹喜进来。”李家人见此光景,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尹喜进门,对床上的孩子下拜:“圣师在上,弟子尹喜应约前来。”话音刚落,只见屋宇忽然变得高大广阔,床前立即涌出五彩莲花宝座。那孩子立刻显出太上老君法身,背负光轮,头戴七曜冠,身披九色离罗帔(pī),浑身上下金光灿烂。太上老君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李家的人见此变化,大吃一惊,慌忙倒身跪拜。</p><p class="ql-block"> 尹喜则伏地叩拜,激动得流出热泪,说道:“圣师一去,千日不见,今日方得重见天颜,不知圣师起居安泰否?”老君从容地说道:“西升之后,一切如旧,你千日之中修道进境如何?”尹喜再拜答道:“自圣师传授秘诀要旨之后,不敢懈怠,已经能领会道的微妙之处。”老君道:“我此次下凡,特来此地等待度你成道,现在你修身炼气三年,已达‘真妙’之境,如今你面有神光,心结紫络,可以超度你成仙真了。”说罢颔(hàn)着重眉,即刻便有诸天帝君、十方神王及其他各路神仙纷纷驾云浮空而来,在老君座前下拜听命。老君即授尹喜号文始先生,位登无上真人,赐紫芙蓉冠,飞青羽衫,罗纹黄绶和九色之节,又赐他玉童、玉女各五千人,位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人。自此,尹喜伴随老君驾前,飞升虚空,上下游行。随后,老君又为李氏夫妇讲授《无阳经》,这李家老幼二百余人也即时举宅飞升。至今成都还有青羊宫、降生台两处名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