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有话说】断舍离浪潮中的书籍坚守

云间方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践行断舍离时,我将过期食品、闲置干货悉数清理。当橱柜恢复空旷,身心也随之轻盈起来。这场关于“舍弃”的修行中,许多物品都成了被精简的对象,但满架书籍却始终稳稳占据着书房的每一寸空间。它们不是断舍离的主角,而是岁月馈赠的永恒伴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架最显眼处,那本边角卷起的《小王子》承载着父子间最温暖的回忆。儿子成家前的那个高考暑假,他举着书兴奋地说:“爸,B612星球上的玫瑰好像我总闹别扭的同桌!”此后,这本书成了我们交流成长与情感的桥梁。如今他每次回家,仍会习惯性地翻开这本旧书,书页间的折痕,都是时光镌刻的印记。对我而言,断舍离可以舍弃物质冗余,却舍弃不了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寄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九岁那年邂逅的《红楼梦》,至今仍摆在触手可及的位置。泛黄书页间,青涩的少年为宝黛爱情写下叹息,中年的我又对家族兴衰生出深沉思考,常读常新。身旁的《百年孤独》以魔幻笔触勾勒拉丁美洲的历史长卷,每次重读都能收获新的启迪。这些经典名著,从不是需要被审视是否该留下的物件,它们早已内化为精神血脉,在人生不同阶段指引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退休后的书房,渐渐被国学典籍与佛教经典填满。《论语》《孟子》中的处世之道,《诗经》《史记》里的古典风华,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而《六祖坛经》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顿悟偈语,《金刚经》的空性智慧,《心经》的般若妙义,更让我在尘世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宁静。它们是我主动拥抱的精神富矿,与断舍离倡导的“舍弃”背道而驰,却在精神层面构筑起永不崩塌的堡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架另一隅,整齐排列着作者朋友们相赠的书籍。扉页上的签名寄语或苍劲或娟秀,既是文字的馈赠,更是情谊的见证。那些记录着我职业生涯的专业书籍,泛黄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是跨越时空与作者的思想对话。这些书籍共同证明:断舍离的本质,从不是对珍贵之物的无情剥离,而是让真正有价值的存在,以更清晰的姿态留存于生命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