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随缘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13866</p> <p class="ql-block"> 南太行自驾的第二天,原计划从山西陵川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前往河南林州市。出发时导航显示此自驾线路沿途交通拥堵严重,只能改变自驾线路,从陵川上高速直达林州红旗渠景区。</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可谓太行绝壁上的人工奇迹,它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1990年起,红旗渠景区开始开发,于1991年对外开放。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我和夫人这次游览的是青年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开工20天后,时任河南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提出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既表明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林县县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p> <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悬挂在千米绝壁上的红旗渠,我真的难以想象,50多年前,30万林县人民,如何克服千难万苦,用10年的时间,在这刀削斧劈般悬崖绝壁之上,用麻绳捆着腰,拿钢钎硬生生凿出了这条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成功地让浊漳河水翻山越岭流入“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林县,彻底解决了困扰人们数百年的缺水难题,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境地,让饱受苦难的林县人民升腾起追梦圆梦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最艰巨的工程就是著名的青年洞。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开凿在险峻的太行绝壁上。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在粮食短缺、工具简陋的条件下,创造了“三角炮”、“瓦缸窑炮”、“连环炮”等爆破方法,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打通,为纪念青年们观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p> <p class="ql-block"> 蜿蜒盘旋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彰显着新中国建设者的力量与气质。红旗渠流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攀登更高的山峰。来红旗渠参观游览,既可观赏太行“雄、险、奇、秀”之美景,又可通过红旗渠等艰苦创业的实物使人们进一步领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谛,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拍摄制作:随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