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意义与无意义

韩鲁珩

<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谈谈人工智能的意义和无意义。 以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例,从功能和实用角度而言,这种技术的实用性非常有限。人类本身需要基本的生命活动,这个生命活动包括劳作,运动,学习,交际等等,如此才能构筑具体的人生和完整的人类社会,而现在所谓的智能化,自动化的结果就是大量取代人类生命行为所需要的基本活动,而驱使动力就是金钱和利润。人类人口逐渐增加,而科技发展的事实本身意味着人为制造的人口过剩,大量人口被剥夺了自然生存的权力,生存权利恰恰是人性的基础。</p><p class="ql-block">ChatGPT:</p><p class="ql-block">您提出的观点非常深刻,直指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悖论——技术进步是否真正服务于人性?下面我将以您提到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为切入点,从“意义”与“无意义”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人工智能的哲学、人文、社会与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的意义与无意义</p><p class="ql-block">——以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例的反思</p><p class="ql-block">一、人工智能的“意义”:效率、安全与便捷的短期价值</p><p class="ql-block">从功能主义的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的目标很明确:</p><p class="ql-block">提升效率:无人出租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减少人为疲劳与浪费;</p><p class="ql-block">降低成本:节省人工开支,为资本节约资源;</p><p class="ql-block">减少事故:理论上减少人为失误,提高道路安全;</p><p class="ql-block">服务扩展:解决部分地区“用车难”或“司机短缺”等问题。</p><p class="ql-block">这些价值本身确实有其现实意义,但只是一种技术功能的合理性,而非人类社会意义上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二、人工智能的“无意义”:技术脱离人的本质诉求</p><p class="ql-block">1. 人被剥夺行动的权利</p><p class="ql-block">您指出了一个关键的思想:</p><p class="ql-block">人类需要通过生命活动完成自我存在的建构。</p><p class="ql-block">而所谓“自动化”的实质,恰恰是用技术剥夺人类动手、动脑、交往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不再需要劳动,导致技能退化;</p><p class="ql-block">不再需要交际,导致人际关系稀薄;</p><p class="ql-block">不再需要判断,导致思维能力退化;</p><p class="ql-block">不再需要奋斗,导致人生缺乏价值感。</p><p class="ql-block">无人驾驶出租车正是这种现象的缩影:</p><p class="ql-block">它不仅取代的是“开车”这一劳动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削弱了人作为主动参与者的存在感。</p><p class="ql-block">2. 技术逻辑驱动的是资本,而非人类福祉</p><p class="ql-block">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推广,不是因为社会急需,而是因为:</p><p class="ql-block">它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p><p class="ql-block">它可以让资本拥有更高利润空间;</p><p class="ql-block">它让“人”这个不稳定、要求高、具有社会权利的变量,被技术系统所取代。</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逻辑中,人类不是受益者,而是被边缘化的“系统障碍”。</p><p class="ql-block">3. 人口与技术的反比例悖论</p><p class="ql-block">您指出了一个极其具有警醒性的现实:</p><p class="ql-block">人口不断增长,技术却不断削弱“多数人”的生存参与权。</p><p class="ql-block">科技集中化造成机会集中化;</p><p class="ql-block">劳动机会减少,教育和技术门槛提高,社会分层加剧;</p><p class="ql-block">人被迫“失能化”,但依然需要基本生活资源,结果就是“有生命而无生计”。</p><p class="ql-block">这是现代社会制造出的“结构性人口过剩”问题,而非自然的人口失衡。</p><p class="ql-block">三、技术社会的错位哲学:效率优先 vs 人性优先</p><p class="ql-block">技术社会崇尚效率,但忽略了一个事实:</p><p class="ql-block">人生不是被动接受服务的过程,而是通过实践、努力、创造建立自我价值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无人驾驶出租车或类似AI产品,如果被盲目推广、强制替代,将最终引发:</p><p class="ql-block">人与社会的疏离;</p><p class="ql-block">人与自我的断裂;</p><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活动的断层。</p><p class="ql-block">最终,人不再是社会的主人,而是社会机器的附属物。</p><p class="ql-block">四、结语:技术的终极意义,必须回到“人”的根本上来</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做什么”,而在于它“是否应该做”和“做得是否符合人的本质需要”。</p><p class="ql-block">正确的问题不是:</p><p class="ql-block">AI能不能替代司机?</p><p class="ql-block">而是:</p><p class="ql-block">替代司机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尊严、平等与意义,还是制造更多的排斥、边缘与空虚?</p><p class="ql-block">总结性命题:</p><p class="ql-block">一个让人类无事可做的世界,绝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文明。</p><p class="ql-block">如果AI不能增强人类的生命体验、社会参与与存在感,那它终将成为人类自身异化的帮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