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爱辉区隆重举行黑龙江知青馆开工奠基典礼<br>http://heihe.dbw.cn 2006-08-02 09:19:29<br> 东北网黑河8月2日电 数十万知识青年承载三十多年的激情,终于实现了一个魂牵梦萦的宿愿。8月1日,爱辉区爱辉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市在这里隆重举行黑龙江知青馆开工奠基典礼。<br><br> <br><br> 老一代知青楷模邢燕子、董加耕、侯隽及石肖岩、聂卫平、张刚、翁德坤、叶晓龙、周其虹、贾宏图等220多位各地知青代表专程赶来参加开工奠基典礼。<br><br> 省政协副主席迟建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会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洪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德志,市政协副主席王世翠、张强富及我市中省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工奠基典礼。<br><br> 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孟庆斌主持典礼,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洪生致辞。<br><br> 赵洪生代表黑河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群众,向以邢燕子、董加耕、侯隽、石肖岩、聂卫平、贾宏图等为代表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黑龙江等省市莅临开工典礼的老知青们,向前来参加开工典礼的各级领导和给予大力扶持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br><br> 他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宁波等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偏远的黑龙江,来到黑河,与当地人民一道,爬山卧岭、披荆斩棘、冒严寒、战酷暑,开山辟地、修路架桥,把青春年华和智慧财富,甚至是宝贵生命贡献给了北大荒这片热土。更难能可贵的是,广大知青还把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带到了广大农村,成为加快农村文明化、城市化进程的积极动力,也造就了成熟、坚定、执著而富有责任感的一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十年后的今天,黑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黑河人民锐意进取,孜孜追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个崭新的边境口岸生态旅游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黑河的发展与广大知青当年的突出贡献密不可分,黑河人民将永远铭记。<br><br> 黑龙江知青馆是全国唯一以“知青”为主题的纪念馆,位于爱辉区爱辉镇,占地4万平方米,投资概算为3070万元,计划两年建成。它的开工建设,是黑河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对铭记那段具有重要纪念价值的历史、展现广大知青朋友开发建设黑河的风采、弘扬可贵的北大荒精神和知青精神,不断增进广大知青朋友与黑河人民的友谊和交往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加快黑河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建设黑龙江知青馆,既是黑河不忘历史、继往开来的重大举措,更是曾在黑河生活和奋斗过的广大知青的共同宿愿。黑河市委、市政府将对此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黑龙江知青馆创造最宽松的建设环境。<br><br> 近几年来,黑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难得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拚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黑河仍处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使黑河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的小康社会,需要黑河人民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广大知青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非常自豪地看到,从黑龙江、黑河走出去的广大知青朋友在新一轮的艰苦奋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知青企业家、各界知名人士,有的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为第二故乡增添了光彩。借此知青馆开工典礼之际,我们真诚的希望各位知青朋友们,能够继续一如既往地对第二故乡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将敞开胸怀,热情欢迎各位回来重温历史、观光旅游、参与经贸、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和振兴做出新的贡献!<br><br> 开工典礼上,迟建福和郝会龙向为知青馆捐款的知青颁发捐赠证书,知青代表向我市捐赠了礼品。知青代表和爱辉镇领导分别讲话,市领导和知青代表共同为黑龙江知青馆剪彩奠基,还植下了纪念树。<br><br>来源: 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赵成坤 编辑: 温浩 国首家“知青”纪念馆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开工 <br><br>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7日 15:20 来源:<br> 新华网哈尔滨8月7日电(记者王春雨)中国首家以“知识青年”为主题的纪念馆――黑龙江知青馆近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奠基。<br><br> 黑龙江知青纪念馆占地4万平方米,分为展馆、“知青”博物园、“知青”园三部分,计划投资3070万元,预计两年建成。<br><br> 知青纪念馆将体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复建“知青”典型住宅,收藏“知青”生产、生活用具,并建设“知青”纪念碑、“知青”墙、“知青”植物园等。<br><br> 纪念馆展览内容包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和到黑龙江落户的“知青”基本情况,展示“知青”在黑龙江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历史贡献,“知青”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英雄人物及“知青”出身的典型人物等。<br><br> 出席纪念馆奠基典礼的知识青年邢燕子说,建设黑龙江知青馆,是曾在黑龙江生活和奋斗过的广大知青的共同愿望。<br><br>责编:霍筠霞 利用好老知青群体这个平台<br>http://heihe.dbw.cn 2006-12-28 09:47:09<br> 28年前,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投入农村广阔天地。<br><br> 黑龙江汇集了各路知青186万,人数之多,为全国之最,这些知青中有许多曾在黑河生活工作。<br><br> 岁月如梭,当年的热血青年,已到了过“天命”之年。然而,他们对北大荒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仍刻骨铭心,对第二故乡仍梦牵魂绕。<br><br> 故地重游,追寻当年知青的足迹,已成为众多知青的夙愿。8月1日,黑龙江知青馆在我市爱辉镇破土动工,奠基仪式上,其场面之大,规格之高,人员之多,场面之隆重,影响之广,足以证明这一点。<br><br> 知青馆的兴建,不但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还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知青经济”的发展。<br><br> 知青馆落成后,随着来访知青增多,知青旅游将日益火爆,旅游收入将大幅度增加,以上海为例,当年上海知青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共19.8万人,每年来访3000人,平均按每人消费1000元计算,旅游收入达300万元。大批旅客的涌入,给我们提供了商机,京、津、浙、哈等地知青也将接连而至。据有关部门预测:知青馆建成后,每年接待参观者和游客20万人次。目前,除正在兴建的知青馆外,我市知青旅游景点单一,设施不配套。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界、个人进行多元化投入,兴建知青旅游点,如当年的知青点,知青窝棚、伐木点、放牧点、狩猎点……同时,成立知青旅行社,开辟旅游线路,开展农业观光游、农家体验游、狩猎游、黑龙江游……使老知青们步入其间,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千百万知青中,不乏成功人士,或政界人士,商业精英,或科技人才,企业老总,文化名人,他们对第二故乡都有深厚的感情。<br><br> 20多年来,许多知青为北大荒捐资助学,扶贫助残,真情相助,难以忘怀。<br><br> 我们要充分发挥老知青这个群体的作用,鼓励他们为黑河经济发展献计出力。有关部门应在京、津、浙、沪等大城市,建立知青工作站,全方位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批老知青回第二故乡投资建厂,兴办实业。<br><br> 黑河开发较晚,天蓝水碧,污染少,生产绿色食品得天独厚。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我们应通过知青回访、各地的知青工作站,将我市绿色食品打入省外市场。不但促使五大连池市的矿泉大米、嫩江的绿色大豆、爱辉“山珍”享誉一方,就连豆角丝、土豆片等绿色干菜也力争畅销南国。<br><br> 知青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内容应发扬光大,黑河应成立知青文化传播公司,收集知青照片,出版知青回忆录,创作知青题材的影视作品……<br><br> “上山下乡”已成为历史,当我们盘点知青的“光荣与梦想”时,还应在“知青经济上做点文章。”<br><br>作者:王 喆 金明霏 李夏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