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06.16早上游览在罗马的国中国梵蒂冈。</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广场,也称圣伯多禄广场,位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前,长340米,宽240米,于1656年至1667年间由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设计,是罗马最著名的广场。整个广场犹如钥匙孔一般,周围由圆柱围成巨大的椭圆形状。每个礼拜天教皇会在广场举行盛大的弥撒,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聚集于此聆听教皇的演讲。此外,在圣诞夜以及除夕夜教宗也会举行晚祷告。广场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建于1586年,当时靠著150匹马和47部绞车合力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场大柱圆廊</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建于16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是天主教的中心。虽然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但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圣彼得大殿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彼得大殿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面有两重用柱廊围绕的巴洛克式广场。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这个伟大的建筑是众多建筑师艺术家倾尽全力建造的,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p><p class="ql-block">靠近大教堂门口的地方有一个“圣水钵”,里面盛有被祝福过的圣水。这也是贝尼尼的作品。两侧是两个小天使捧圣水盆的雕塑,高度约2.5米。艺术家把小天使和圣水放在一起,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视水为上帝赐予人的圣洁之物,水是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大教堂有三件镇殿之宝,第一件宝: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p> <p class="ql-block"> 其二是雕塑《圣殇》。这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耶稣躺在玛利亚怀中,圣母平静祥和,眼帘低垂,无限哀伤地看着怀中的耶稣,她身上的衣衫显出褶皱。</p><p class="ql-block">雕像中的圣母被塑造成年轻、平静和神圣的形象,大师认为圣母应像少女一样纯洁,她的青春永驻是得到上帝的眷顾。面对爱子死亡圣母当然忧伤,但想到这是为救人类而死,所以她的表情是悲恸有节,伤而不乱。她的胸前衣服有一根带子,上面签着米开朗基罗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是大师24岁时花费2年时间为一位红衣主教的葬礼而作,后移到这里。当时有人说它出自另一位雕塑家之手,大师一气之下当晚在圣母胸前斜挎的肩带上刻了一句话:这是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事后他很懊悔自己的鲁莽,以后再也没有在作品上签名。这件旷世的雕塑作品重3吨,只在1964年离开过这里一次,去纽约展览。这件作品遭受过多次毁坏,最严重一次在1972年,一位匈牙利精神病人用地质锤猛击雕像,疯狂地喊:“我就是耶稣基督!”圣母的左臂被击断,面纱和鼻子被击碎,左眼被击坏,专家们花了三年时间才将它修复。为避免再次发生事故,现在已在雕像前加装了防弹玻璃和护栏。我们现在只能隔着栏杆和玻璃 罩欣赏这一杰出雕塑作品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件宝:贝尔尼尼的不朽杰作---彼得宝座</p><p class="ql-block"> 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由意大利雕塑家弗朗西斯科·莫奇于1646年创作,属巴洛克艺术典范。雕像呈现圣维罗妮卡举着印有耶稣面容汗巾奔走相告的场景,相传她曾递汗巾给背负十字架的耶稣,汗巾神奇留下耶稣面容,还曾治好了古罗马帝国台比留皇帝的病,面纱至今保存在石像小房内,每年圣周五展示。</p> <p class="ql-block">本笃十五世墓雕呈现跪着的姿态,是为展现其对宗教的虔诚、谦卑,表达对信仰的敬畏与尊崇,以宗教性的动作传递他作为教宗的精神与信念,是宗教艺术里常见的体现虔诚、追思等内涵的表现形式 ,借雕塑动作诠释宗教情感与人物的宗教身份、使命。</p> <p class="ql-block">雕塑以 圣海伦娜发现真十字架的典故 为核心,传递 宗教虔诚、圣物神圣性、圣徒精神 三层含义,是基督教艺术中“圣史叙事”与“信仰教化”的典型体现。</p> <p class="ql-block">地下通气孔</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梵蒂冈城国(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收集、积累的成果。拥有超过7万件藏品,涵盖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至现代艺术的杰作。这里是罗马天主教廷的艺术宝库,也是全球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p><p class="ql-block">16世纪初,由教皇尤利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创立,最初用于收藏其私人古董和艺术品。 历代教皇不断扩充藏品,并委托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创作壁画和雕塑,使其成为艺术圣殿。 </p><p class="ql-block">主要展厅与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1)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天顶画(1508–1512)和《最后的审判》壁画(1536–1541),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巅峰之作”。 教皇选举(Conclave)在此举行,烟囱冒白烟(fumata bianca)意味着新教皇诞生。 </p><p class="ql-block">(2)拉斐尔房间(Raphael Rooms),由拉斐尔及其工作室绘制,包括《雅典学院》《圣礼之争》等壁画,展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 </p><p class="ql-block">(3)画廊与雕塑厅,绘画陈列馆(Pinacoteca):藏有达·芬奇《圣杰罗姆》、卡拉瓦乔《基督下葬》、拉斐尔《基督变容》等名作。 </p><p class="ql-block">雕塑长廊(Pio-Clementino Museum):包括《拉奥孔》《望楼上的阿波罗》《残躯》等古希腊罗马雕塑。</p><p class="ql-block">地图画廊(Gallery of Maps):40幅16世纪意大利壁画地图,展现当时的地理知识。 </p><p class="ql-block">(4)其他特色展区</p><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Gregorian Egyptian Museum):木乃伊、象形文字石碑等。 </p><p class="ql-block">现代宗教艺术收藏:包括梵高、夏加尔、达利等艺术家的作品。 </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三个雕像和三副画作。</p><p class="ql-block"> 雕像1《拉奥孔》</p><p class="ql-block">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集体创作的一组大理石群雕。这尊雕像描绘了拉奥孔之死,其人物刻划极其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在希腊神话中,拉奥孔和他的儿子因为揭露希腊人的特洛伊木马计而被雅典娜派出的巨蛇咬死。</p> <p class="ql-block">雕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雕像2《残躯》</p><p class="ql-block">为公元1世纪的大理石雕塑文物,在大理石雕塑的下部有古希腊雕塑家阿波罗尼奥的签名。虽然它只有躯干和两条残缺的大腿,但隆起的肌肉显示出它曾经的无比强壮,人们从它后背上雕刻的狮爪印痕判断它很可能是古希腊神话英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p> <p class="ql-block">雕像3《望楼上的阿波罗》</p><p class="ql-block">是雕塑家列奥卡列斯公元前4世纪的代表作,原作由青铜铸成。由于原作佚失,该作品系公元2世纪的罗马艺术家用大理石雕刻的摹制品,因在罗马一个望楼上被发现而得名。该作品以理想化的美的标准塑造阿波罗,生动塑造了他箭已离弦时的姿态:头部微侧高扬,直视前方持弓的手臂,眼中流露出胜利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画作1《创世纪》</p><p class="ql-block">是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于1508年5月开始创作,历时长达4年多,画面面积达14x38.5平方米。整个天顶画由以上9幅中心画面和众多装饰画部组成,共绘有343个人物,其中《创造亚当》最具盛名。</p><p class="ql-block"> 《创世纪》——米开朗基罗的旷世杰作,文艺复兴巅峰,标志着人文主义艺术的成熟,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技艺,将神性、人性与自然完美融合,使西斯廷天顶成为“最接近天堂的艺术”。</p><p class="ql-block">《创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于1508年至1512年创作的巨型天顶壁画,位于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的天花板上。这幅作品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壁画之一,与《最后的审判》并列为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受教皇儒略二世委托,米开朗基罗耗时4年完成。 </p><p class="ql-block">整幅天顶画面积约520平方米,包含300多个人物。</p><p class="ql-block">取材自《圣经·创世纪》,描绘上帝创造世界与人类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创世纪》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p><p class="ql-block">(1)宇宙的创造</p><p class="ql-block">1.《分开光暗》,上帝伸开双臂,将光明与黑暗分开。 </p><p class="ql-block">2.《创造日月与植物》,上帝以两种姿态出现,分别创造太阳、月亮和大地植被。 </p><p class="ql-block">3.《分开水陆》,上帝用手势划分海洋与陆地。 </p><p class="ql-block">(2)人类的创造(最著名的部分) </p><p class="ql-block">4.《创造亚当》⭐ </p><p class="ql-block"> 艺术史上最经典的画面之一:上帝与亚当的手指即将触碰,象征生命之力的传递。 </p><p class="ql-block">上帝被天使环绕,形似人脑解剖图,暗含神赋予人类智慧的隐喻。 </p><p class="ql-block">5.《创造夏娃》上帝从亚当肋骨中造出夏娃。 </p><p class="ql-block">6.《原罪与逐出伊甸园》,描绘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天使驱逐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3)诺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7.《诺亚献祭》</p><p class="ql-block">8.《大洪水》,表现人类因堕落而遭洪水灭世,诺亚方舟成为救赎象征。 </p><p class="ql-block">9.《诺亚醉酒》,诺亚醉酒后赤身躺卧,象征人性的弱点。</p> <p class="ql-block">画中一角</p> <p class="ql-block">画作2《最后的审判》</p><p class="ql-block">也是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受命于罗马教宗保罗三世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壁画,现藏于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该画作占满了西斯廷天主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描绘有400多个人物,他们是以现实和历史中的人物为原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