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p><p class="ql-block">南越王博物院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是公众读懂广州,感受人文湾区的文化窗口。</p> <p class="ql-block">三元宫系全真派道教宫观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元宫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为南海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建造修道之所,因地处越秀山脚下,故而取名为“越岗院”;又因其位于广州市区北面,后人又称为“北庙”。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钦天监来穗,见越秀山“气势雄厚”,“为应天上瑞气”,当地乡绅一致赞同,遂集资将越岗院改建为三元宫。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平南王尚可喜发起集资修(扩)建了殿堂,修建了钟鼓楼、山门灵官殿。抗战期间,三元宫遭受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由主持何诚瑞募化重修。“文革”期间,道友被迫离宫,所有神像、文物荡然无存。1992年,广州市道教协会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工作。三元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殿正对山门,为全宫布局中心,布瓦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殿前拜廊为卷棚顶,拜廊两端为两层的钟鼓楼,卷顶与拜廊连为一体。三元殿后有老君殿,东侧有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西侧为钵堂、新祖堂、鲍姑殿,宫内有清乾隆以来碑方。</p> <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南面百步梯的半山坡上,是孙中山民国十年(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和宋庆龄居住过的“粤秀楼”遗址,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坐北向南,碑身高约5.5米,碑脚2.28米,呈尖顶方柱形,台座宽6.2米,高0.76米,正面有5级台阶。钢筋混凝土构筑,水洗石米批荡。碑的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背面镶嵌高1米、宽0.6米的连州青石,上刻《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之情形。2008年12月19日,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羊是广州的代名词,五羊石像也是广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中国民间传说广州府五仙观。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衣服,与羊同色,五羊俱五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而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祠之。五羊传说表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开拓岭南的历史。五羊石雕建于1959年,位于越秀公园西侧木壳岗上,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组砌而成,高11米,体积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一茎六出”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戏,形态可爱,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州塔是广州市的地标工程,电视塔可抵御8级地震、12级台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广州塔塔身168~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塔身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塔身顶部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最高摩天轮。天线桅杆455~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广州塔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广州塔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奖、鲁班奖、中国建筑结构金奖、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等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