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程程的导师到中国开会,程程妈坚持要邀请导师到家里吃饭,因为她要做自己的拿手菜款待儿子的外国导师。</p> <p class="ql-block">“外面吃又贵又不好吃!”程程妈对儿子说。家境并不富裕的她,几乎是倾尽全力送程程出国读研,因为国内考研实在太卷,失败过一次的程程不想再受一次折磨。</p> <p class="ql-block">今年程程的研究生就要毕业了,程程妈思忖着,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儿子读博的事还需要导师的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她一大早就来到菜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雷打不动的午觉也免了,准备了一桌丰富的饭菜。下午五点半,门铃响了,程程陪着导师进来,程程妈从厨房迎出来。</p> <p class="ql-block">导师看起来心情不错,笑盈盈地给程程妈一个大大的拥抱。程程妈勉强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说,“欢迎欢迎。”导师身上有浓浓的香水味,她赶紧退出来,上下看看导师说,“哎唷,您长胖了,发福了!”</p> <p class="ql-block">程程妈指了指导师的啤酒肚,继续关切地说,“胃口好,心情好,您可比去年长胖不少,这是好事情呀,不过要注意控制体重,防止三高哦!”导师脸上的笑渐渐就僵住了,他暗暗地努力吸气,仿佛是要将他的“啤酒肚”往里收收。不过,终究没有显露出让他满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程程妈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导师却不怎么动筷子。程程妈把她最拿手的红烧鲈鱼放到导师面前,劝导师多吃点。导师看了看鲈鱼睁得大大的眼睛,还是没有动筷子。</p> <p class="ql-block">程程妈一狠心,专门为导师开了一瓶老茅台,可是,导师抿了一小口,就放下了,却一个劲喝了好几杯啤酒。</p><p class="ql-block">送走导师,程程妈心情就不好了,她想不通,自己是哪里没有做好,使出了看家本领,最高礼遇接待导师,这个外国人好像并不怎么开心,虽然,离开的时候,他很有礼貌地道了谢。</p> <p class="ql-block">小贴士:</p><p class="ql-block">1.关于身体的评论:西方人对有关身体的评论比较谨慎和敏感,一般不会提到个人身体的特征,比如肤色、高矮胖瘦等等,一是因为西方人认为这是比较“个人”(personal)的事,受到关注或评论,会感觉尴尬(embarrassed)或不自在(uncomfortable);二是因为容易引发“种族歧视”(discrimination)的争议。</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文化语境中(cultural context),程程妈说导师发福了,要注意控制体重等等,本意是恭维,是寒暄,是亲近和关切,而在西方人的文化语境中,却是文化禁忌(cultural taboo)。文化语境不同,解读就有所不同,有时良好的愿望,还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2.关于饮食习惯的差异</p><p class="ql-block">2.1 西方人不习惯吃带骨头的鱼,因此,绝大部分西方人不会剔鱼刺,他们通常吃的是鱼片(fish fillet),没有骨头没有刺。2.2 西方人实行分餐制,每个人一个独立的盘子,吃多少,放多少在自己的盘子里,一般不剩饭。如果是做客或在餐馆,实在不得已要剩下,会对主人或者收盘子的招待致歉,这是他们认为有教养的行为。</p><p class="ql-block">2.3 西方人一般不用高度数的酒佐餐,就餐时通常喝红酒、白葡萄酒或啤酒。</p><p class="ql-block">2.4 西方人很少劝菜劝饭,也很少为对方夹菜到碗里。如果没有吃饱,千万不能客气说吃饱了,不然就要饿肚子了。导师不习惯用碗筷吃饭,程程妈把导师的碗堆满菜,他就更不知道如何下口了。端着碗往嘴里“刨”饭,在中西文化中都是不太有“吃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