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南浔自古有“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美誉,到了明朝,因盛产“辑里丝”名扬天下,到了清朝,这里生产的辑里丝占生丝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催生一大批富商巨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象、牛、狗分别指代不同的身家。其中,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是象,过百万是牛,几十万两即是黄金狗。所以当时有人说:在南浔当狗也不易。四象指的是南浔的四大家族,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当时四象之首为刘镛,资产达两千多万两银子,第二为张颂贤。因此,南浔的最大看点便是富豪私宅,古镇内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宜园、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私家宅邸与江南园林交相辉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南浔古镇现在主要的人文资源基本上曾属刘张两家所拥有。其中人文景区就有三大块。若从古镇南门进入景区,那么第一块为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第二块为张石铭旧宅和刘氏梯号。第三块为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span></p> 小莲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在南浔,有一处宛如明珠般的存在——小莲庄。它不仅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园林,更是晚清富商刘镛家族的故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家族传奇。小莲庄又称“刘园”,位于南浔古镇西南万古桥西,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也是至今南浔古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园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刘承干于1924年落成。可见工程浩大,亦巨亦精。小莲庄是群体建筑由园林和刘氏家庙等几个部分组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小莲庄占地27亩,建筑、园林皆胜,堪称“江南园林巨构”。因为仰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小莲庄的主人是清代南浔首富刘镛(1826年-1899年),名介康,字冠军、贯经。提到南浔首富刘镛,大家不要跟乾隆盛世时的大才子宰相刘墉(1719-1804,又作1720-1805)人称刘罗锅混淆,其实两人仅是同名,此刘镛非彼刘墉。这位南浔首富与那位乾隆、嘉庆年间的朝中重臣整正相隔了四代皇朝,时空也相差了百余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进园先见碑刻长廊,嵌有《紫藤花馆藏帖》和《梅花仙诺藏真》刻石45方,均是各个时期名家书法家石刻和题跋。其中最著名是刘墉所书的《颜平原刘太守序》为行书体。遒劲的书法中,似乎就就隐藏着梅花与紫藤花园的幽香。在这里清朝南北两位著名的刘镛(墉)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历史上的趣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碑刻长廊的对面是荷花池,每至初夏,碧叶田田,红花灼灼,极具诗情画意。池约十几亩,池边有亭翼然。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内园是一座园中园,以山为主体,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碑刻长廊旁边的四面厅,名为“净香诗窟”,建于1897年,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处。四周为格窗支摘窗,厅内轩敞明亮。因室内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故又名“升斗厅”。由于建筑造型别具一格,素雅洁净,工艺精湛,堪称中国一绝,彼誉为“海内孤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中的壁挂、楹联均为阳刻浮雕。画中一对鸳鸯嬉戏于莲荷之下,两侧楹联为:“高柳垂荫幽禽自语,芳莲坠粉冷月无声”,横批“湖月菱风相与清”,这画中意、联中情,把荷花池的景致、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池南为法式建筑“东升阁”,俗称“小姐楼”,独具异国风情,登阁凭栏,全园美景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沿荷花池南岸走到西南角的一个小花园里,那里有一棵连理树,是女贞和槐树相拥120年长成。它们相依相偎难分你我,共同历经了百年风雨,如同情深意切的夫妻,如真要辨别,那大叶的为女贞,小叶的为槐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东升阁对面是扇亭,扇亭往前是刘氏家庙,这里有两座御赐牌坊,其中乐善好施牌坊是为了表彰刘氏赈灾善举,刘氏家庙在两座牌坊之间,另一座是钦旌节孝牌坊,两座遥相呼应,是刘家荣耀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御赐牌坊:东侧是“乐善好施”,西侧是“钦旌节孝”,分别是宣统、光绪两代皇帝御赐特准修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刘氏家庙为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历时9年建成,这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正厅悬有清朝宣统皇帝御赐的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荣耀。</span></p> 嘉业堂藏书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嘉业堂藏书楼位于南浔古镇鹧鸪溪畔,它与小莲庄隔溪相望,之间有一座小桥相连。创建人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到民国13年(公元1924年)才宣告落成,前后历时达22年建造了这座藏书楼。后来,他又在其二十年里,花费30万两白银,收藏各类书籍,得书60万卷,共16万册。这座藏书楼,因末代皇帝溥仪曾题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的匾额而得名。藏书楼建筑与园林合为一体,规模宏大且藏书丰富,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二00一年六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嘉业藏书楼占地20多亩,四周清水环绕,庭院林木森森,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分为前园后楼,园林、 楼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寓书楼于幽雅园景之中。整座书楼是"口"字形回廊式两层中西合璧建筑,中有一300多平方米的方形大天井。书楼上下共有库室五十二间。楼下辟有"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楼上辟有"希古楼"、"求恕斋"、"黎光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所有库房的窗户都是落地的长窗,窗户上的木雕全是“嘉业藏书楼”几个篆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园内竖有一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石——啸石,啸石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高约二米,形似虎踞,石腹一孔,吹之声如虎啸,石上有清代著名学者阮元题"啸石"隶书二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