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4日,淄博一中老三届旅游团一行46人赴平阴县洪范池镇旅游。按原定计划,上午游览过泉福小江南景区后,下午继续游览,先来到书院泉景区。</p> <p class="ql-block"> 旅游团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平阴书院泉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书院村,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三A级旅游景区。以下是该景区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位于天池山下,周围环绕着青山和绿树,环境幽静,冬暖夏凉。</p><p class="ql-block"> 泉水资源:书院泉是洪范池群泉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日涌水量可达8000多立方米,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p><p class="ql-block"> 水系设计:泉水从池南壁的石雕龙头口中涌出,沿石渠盘街绕户,穿林润水,流入狼溪河,形成独特的水循环系统。</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书院泉古称东流泉,是平阴一带历史最长的泉之一,约在1500年前就被记录在《水经注》中。</p><p class="ql-block"> 文化遗迹:明代中丞刘隅在此建立了东流书院,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宗教文化:唐代时,洛阳白马寺高僧清真、悟明、圆僧在此创建了洪福寺,后被皇帝下诏书毁掉。</p><p class="ql-block"> 环境氛围:书院泉四周青山翠柏,小桥流水,环境优雅,被誉为“小泉城”。</p><p class="ql-block"> 生活方式:村民的日常生活与泉水密切相关,如使用泉水洗衣、灌溉等,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平阴书院泉景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书院泉位置标准地图(张南路与龙池大街交叉路口东南140米)</p> <p class="ql-block"> 书院泉群文化旅游风景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书院泉景区有两个大门,我们从位于张南路上的西大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 大门内有停车场,过停车场,经游客服务中心,到检票口检票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文娱广场,该广场位于检票口东,元宝湖西,天池湖南。广场内有龙泉书院石碑.冷月亭.双龙泉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文娱广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东流书院石碑</p><p class="ql-block"> 位于文娱广场的东北角。下图的石卧碑(横碑)为东流书院院名碑,其上为红色的介绍石碑的竖牌。</p><p class="ql-block"> 东流书院为明代中丞刘隅改洪福寺而建,是刘氏父子出资创建的教书堂,至清雍正十三年,渐移址洪范雨化义塾。“东流书院”原为大门匾额,由河南兵部尚书苏祐所书,并赠于刘隅,遂又复制于石,镶于影壁。清末,书院由黄氏所居,用于房门上楹石。二00六年春,石刻主部移于现址天池山麓“元宝湖”岸,供游人追忆当年东流书院风貌。</p> <p class="ql-block"> 东流书院卧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冷香亭.赏鱼池</p><p class="ql-block"> 赏鱼池呈不规则圆形,中心有圆形水泥台,自台向池边设东.西.南.北四条通道,池深半米余,养有黑鱼供游客观赏。池中心台上建六角重檐的冷香亭,亭边设鹅颈椅(美人靠)供游客倚坐。</p> <p class="ql-block"> 冷香亭.赏鱼池.游鱼视频</p> <p class="ql-block"> 双龙池是一处人造天然泉水景观。东邻元宝湖,西靠冷香亭。泉水自石雕龙口涌出,向南经圆形泉池,流至方形的第二池,最后经圆形的莲花鱼池流入元宝湖。</p> <p class="ql-block"> 天池湖,位于文娱广场以北,书院泉.白沙泉等泉水经元宝湖进入该湖后,继续西流至狼溪河。现湖内莲叶碧綠,荷花含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天池湖视频</p> <p class="ql-block"> 元宝湖,为位于天池湖东南元宝状的一个小湖。</p> <p class="ql-block"> 元宝湖视频</p> <p class="ql-block"> 木桥,其南侧与之相伴的是梅花桩。</p> <p class="ql-block"> 三进士桥</p><p class="ql-block"> 为一座三孔的拱形石桥。桥名源自传说,当年三位出自平阴,且通过教育和政治贡献,对当地社会做出了显著贡献的进士,曾在此饮酒作诗。现桥为几经重建后的新桥。</p> <p class="ql-block"> 三进士桥上留影,愿走过此桥的兄弟姊妹们都能中进士,当然能中状元更好👍👌🏻😁!</p> <p class="ql-block"> 走在三进士桥上视频</p> <p class="ql-block"> 流水立交桥景点有两处,一是小型都江堰处,二是白沙泉的南面20米处。这都是1956年,地方政府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看到桥体上的石刻“五角星”那就是标志。所谓立交,是有两条水道在此相会,一条在桥下流,一条在桥上流。我们博山的后乐桥就是这样的流水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 石书,位于渠西石台之上,书右刻“书院古村”四个30厘米见方大字,左刻“书院”来历。</p> <p class="ql-block"> 慎行桥,桥旧点,栏杆是新的。东流书院的创办人为明代中丞刘隅,刘隅外甥是明朝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于慎行。该桥名的慎行二字可能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古渠浣沙</p><p class="ql-block"> 东流泉池始建于晋,环村水渠,打造于一九五六年,渠成分三级导流。一在大地前月牙池东首;二在平塘东南角;三为浣纱处。古渠浣纱为南来二支水渠,分北.西两向水路和暗渠入河之三向水道,一来成“都江堰”之理,二来成水路立交之势。水渠为就地取材山石。渠岸方便了当地人们洗浣,十有九日少妇童女穿红着绿于欢声笑语中浣洗,无形中成就了浣纱美景。2008年,铸石一方,上刻“古渠浣纱”</p> <p class="ql-block"> 素心桥,为石栏平桥,较新,显然系近几年重修的。桥名出自明朝进士,曾任东阿县令,后官至巡抚的朱应毂的诗句:千里来知己,同游惬素心。</p> <p class="ql-block"> 水文监测点</p> <p class="ql-block"> 书院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有石碑立于泉池以东。</p> <p class="ql-block"> 书院泉,曾名东流泉,位于洪范池东天池山下书院村,泉池始建于晋,旧《东阿县志》有记载。因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取名。池呈方形,以石砌岸,水自岩隙涌出,汇入边长8米的水池,日涌水量8000多立方米,自池南壁石雕龙头口中吐出,跌落至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形水池,尔后顺小溪沿石渠盘街绕户,穿林润水,流入浪溪河。</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书院泉景区是沿狼溪河的书院支河逆流而上的,游览结束后原路返回,出景区大门,仍乘等候已久的大巴车,驶向第三个景区——洪范池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