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26日~6月8日出游期待多年的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早在2019年己报名参加,因疫情关系取消至今才实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点: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加拉西亚大道,加泰罗尼亚广场、巴塞罗那圣家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第十天巴塞罗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格拉西亚大道是巴塞罗那最具魅力的购物街之一,两旁充满了高端精品店、独立设计师店铺和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道两侧分布着高迪的米拉之家(波浪形外观)和巴特罗公寓(龙脊屋顶),以及多蒙尼克设计的阿马特耶之家,形成“不和谐街区”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里的格拉西亚大道上。屋顶是奇形怪状突然物做成的烟囱和通风管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拉之家的拱顶,呈现抛物线或悬链线的形状米拉之家是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米拉公寓屋顶高低错落,而整栋建筑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极富动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特罗之家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是建筑设计历史上经典之一,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巴特罗之家就是一个海底世界。但是,高迪在设计改建这栋建筑时,并没有绘制任何施工图。整个方案仅限于一张草图和高迪亲手制作的一件石膏模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6层楼建筑物很怪异,它的露台设计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马特耶之家,哥特式风格的著名建筑,在“不和谐街区”的一座著名建筑,属于新哥特式风格,是由现代派建筑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卡达法尔契所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筑装饰风格受中世纪风格影响,相当纤细典雅,尤以墙面上的浅浮雕著称。其人字形屋顶也非常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幢开阔气派的白色房子在大门的装饰上采用了彩色的马赛克,在庄严古朴的气氛中增添了几许亮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森斯之家是位于巴塞罗那格拉西亚区的伊斯兰建筑,是高迪早期作品,建于1883年-1888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别墅充满伊斯兰建筑风格,线条修长笔直,使用土砖和花瓷砖制造出多变的几何图样。棕榈叶形状的铁艺栅栏与院落内的棕榈树互相映衬,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狮子与桑树之家 | 狮子与桑树之家是一座由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路易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设计的建筑,是巴塞罗那的不和谐街区的三座重要建筑之一。与当时许多建筑不同,它没有以业主命名,而是以装饰图案中的狮子和桑树来命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叶奥·莫雷拉之家 位于 巴塞罗那 的不和谐街区,是该地区三座著名建筑之一。这座建筑由 路易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 设计,以其花柄瓷砖、浮雕和彩色玻璃的精致优雅而闻名,充分体现了蒙塔内尔“花之建筑师”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从现代主义到古典风格都有,步行其中,每一栋建筑都值得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格拉西亚大道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的一条著名林荫大道,被誉为该市的“香榭丽舍大街”。</p> <p class="ql-block">街道宽敞,绿树成荫,非常适合悠闲地漫步。</p> <p class="ql-block">芬迪时装旗舰店</p> <p class="ql-block">艺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泰罗尼亚广场的雕塑,以下四幅是象征加泰罗尼亚地区四大省份的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征巴塞罗那的青铜雕塑,该雕塑是Frederic Marès的作品,另一侧的男性雕塑上手里就持有齿轮。而正面一位裸女双手托着一艘船,代表了航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征塔拉戈纳的青铜雕塑,艺术家Jaume Otero的该作品使用了一些渔网、葡萄等装饰性的物品,来代表塔拉戈纳省的物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征赫罗纳的青铜雕塑,在艺术家Antoni Parera所作的雕塑中,就有代表农业的一头牛。背后一位女性拿着果篮,此外还有渔夫的形象。这是四省雕塑中,最具象征地方性特色的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征莱里达的青铜雕塑,是面向天使门街的水池左侧。铜像有两名孩童(一位站着,一位靠着女性的腿睡着了)和三名成年女性组成。艺术家是Joan Borrell i Nicolau,属于新古典风格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女神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作品用大理石雕刻而成,这成为了地中海精神的一种极致代表,<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因其表现出内省和冥想的表情,而被人们称为“谜”。每当目光落在这尊雕塑上,都不禁让人思索:在这深沉的目光背后,女神究竟在想什么?是历史的沧桑,还是未来的期许?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却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池塘后通向广场大道的两侧,两尊“工作”雕塑更是引人注目。一位勇士一手持锤,一手拉住烈马,与另一侧“智慧”代表的女神擎住一批烈马的形象遥相呼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仿佛在诉说着加泰罗尼亚人民在追求自由与独立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奋斗。这两尊雕塑由Luciano Oslé奥斯莱兄弟创作,他们的笔触下,勇士与女神不仅是对力量的展现,更是对智慧与勇气的颂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弗朗西斯卡·玛斯亚纪念碑,纪念碑的上部是一座倒置的楼梯,楼梯底部的三个台阶嵌入了底座,象征着弗朗西斯卡·玛斯亚执政加泰罗尼亚共和国总统的三年时间,楼梯最顶部则是处于未完成状态,也代表了加泰罗尼亚地区未完成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子喷泉,它们被露台巧妙地隔开,喷泉周围还分布着众多由加泰罗尼亚艺术家创作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泰罗尼亚广场草坪常年栖息超过500只鸽子,形成独特生态景观,被称为"鸽子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无数的其他雕塑</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的日影</p> <p class="ql-block">今晚在特拉萨住的圆形唐坎迪德酒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十一天,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年)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族大教堂是栋平面呈矩形,立面为不规则多柱形,不对称的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殿堂和3座侧翼殿堂组成。</p> <p class="ql-block">高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堂总共将有18座高塔,中央170米最高的那座象征耶稣基督,北面140米的后塔象征圣母玛利亚;另外每个立面都伴有4座钟塔,一共12座,代表了耶稣的十二门徒;建筑主体中央还立有4座塔,指代着4位福音传道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具有明确象征意义的正门,分别代表耶稣一生经历的诞生、受难与复活三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颗星形似“伯利恒之星”或“十二角星”,亦被称为圣诞之星或耶之星。它不仅承载着耶稣降生时的神圣光环,更在祂降生后,指引着来自东方的三位贤者找到了降生在马厩中的耶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东为“诞生立面”、西为“受难立面”、南为“荣耀立面”(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诞生立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1894至1930年间建造的诞生立面是首个完成的立面。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是在高迪主持下完工的三大立面之一。它着重展现了耶稣降生的主题和许多与生命有关的要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诞生立面的三条门廊由两根立柱分开,立柱底端是一只海龟和一只陆龟的雕塑。它们象征海洋和陆地,也象征着时间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之相对的是诞生立面两侧刻有变色龙,意味着变化和流动。传奇的圣家族大教堂承载的不仅是人类虔诚的宗教信仰,更掺杂了对自然的信服和敬畏,试图向世人展现“神”“人”“自然”三者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面朝向东北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立面分为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一个神学三德(有信、有望、有爱)。有爱门廊上雕有生命之树。该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清晨圣家族大教堂诞生立面被曙光照亮,寓意耶稣降生人世。</p> <p class="ql-block">受难立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难立面由大量光秃秃的石头组成,上刻有醒目的直线,与骨架上的骨骼相仿。为展现耶稣的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折磨,立面旨在描绘人的罪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迪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立面将恐惧感带给参观者,通过“破坏”弧线、“切断”立柱,凭借明暗配合,进一步展现耶稣受难的深重与残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难立面朝向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耶稣的死亡,受难立面由六根倾斜的红杉树般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八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座高塔分别代表一个门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与诞生立面相仿,受难立面有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三德中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面上雕刻的场景可分为三个阶段,呈“S”型排列,展现的是耶稣的“苦路”。最低的一层来自于耶稣受难前夜,中间层描述的是耶稣受难当天,第三层描述的则是耶稣的埋葬和复活。连接代表多马和巴多罗买的两座高塔的,是象征耶稣升天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难立面雕塑群中的士兵面无表情地对耶稣的死下着赌注、修女们惊恐地看着耶稣被带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瘦骨嶙峋,棱角分明的线条,大刀阔斧般的造型,冷峻气氛更切中受难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堂的象征与隐喻无处不在,遍布教堂的各个细节。侧面墙上有很多符号名字,应该包涵了很多宗教典故,只有耶稣(Jesus)的名字用金色涂示,从一片灰黑沉重中浮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门上方还刻有9格的正方形数独,数字无论是横着加,竖着加,或是斜着相加,其和都是33,代表了耶稣死亡时的年龄。</p> <p class="ql-block">荣耀立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荣耀立面自2002年开始修建。荣耀立面将会成为三个立面中的主立面,从这个立面可以直接进入中殿。立面展现耶稣成神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而地狱则是留给那些违背上帝旨意的人的。高迪制作了教堂模型,该模型在1936年被摧毁,但模型的碎片为立面的建造提供了基础。该立面的建设将会涉及拆除教堂南方街道上的街区。荣耀立面的阶梯将会接续从街道原址建造的有象征地狱和罪恶的装饰的地下通路。立面的门廊将会立有七个石柱,象征属灵的恩赐。立柱底端会有七宗罪的象征物,顶端则会有七美德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内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堂的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字型翼部有三条走廊。立柱间隔7.5米。半圆形后殿的立柱,由于基于比利亚尔的设计间隔稍有不同,部分立柱的设计在回廊中进行了过渡调整,使得平面图上立柱的分布呈马蹄铁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字架构的汇聚处是四根斑岩立柱,支撑起了巨大的双曲面结构,周围则还有十二个围成环形的双曲面(仍在建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堂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至75米的双曲面穹顶。高迪的设计意图是让站在主入口的参观者能够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所以拱顶的高度依次升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变成了八边形,接着又成了六边形,最后变化成了圆形,这是螺旋状立柱三维拼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部的立柱是高迪独特的设计作品。除了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圣家堂内部通过彩色玻璃窗和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营造出五彩斑斓、灵动的氛围,与传统宗教建筑的暗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的设计特色</p><p class="ql-block">自然元素的融合:高迪将动植物形态融入建筑,例如立柱模仿森林树木,天窗设计成花朵形状,使建筑充满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教堂内殿安装了管风琴。管风琴有26个音栓(1492个音管),2个手键和1个脚踏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克服教堂的建筑设计和规模大带来的独有的声学挑战,教堂内部的其他地点还会额外加装几座管风琴,这几座管风琴既可以单独(借助各自的控制台)也可以同时(借助一个可移动的控制台)演奏,全部完工时约有8000个音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色彩是圣家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塔和屋顶的许多画龙点睛的细小元素等等,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并涂以异彩纷呈的釉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部的光影效果,除去各种各样的石料等建筑材料的辉映外,还因有不少象征性的装饰,例如彩色玻璃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宗教与艺术的结合:外立面的雕塑和刻有经文的墙面直接表达基督教教义,而曲线设计则间接体现了高迪对信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家堂最经典的一句话是高迪的名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这句话深刻体现了高迪的建筑哲学和对自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教堂学校</p> <p class="ql-block">景点文字摘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