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旅行记》

文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零一三年七月十六日,中央教科所在山东威海召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会议结束后,七月三十日,我与杜芳柏等几位好友相约顺便去韩国一游。初出国门,我一路上站在轮船甲板上沐浴着润湿的海风,仰望着飞翔的海鸟,心潮激动的比大海还澎湃。可当去了,又觉得意兴阑珊一一景点有什么青瓦台、光化门、《大长今》拍摄基地、济州岛、三八线……皆稀松平常;看山吧,山像一只玩累了蜷缩在海边睡去的土狗,弓起覆盖着青苔的脊背伏在地上;观瀑吧,瀑若遗落山涧的一匹素绢,薄得几乎能随风飘散。导游口中滔滔的神话变成了一个个笑话。现在回想起来,韩国之行除了记得铁铛烧黑毛猪肉挺香外,其它的记忆确乎已经很淡漠了,倘括而概之,大概的印象应该是三小一高,即地小、人小、房子小,消费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韩国游玩四五日,同道便匆匆回国。回家时,大家顺道又去泰山一游。八月六日到泰安入住宾馆,翌日八点左右便驱车至泰山脚下,入的口来,两排雕龙石柱高高的矗立着,一团浓雾突然逼面涌来,心头不觉一阵惊悸,我知道一场伟大的造化即将开幕上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购得一百二十七元的门票和三十元的乘车票,行约摸二十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中天门,由此可乘缆车亦可选择步行上山。我与朋友沿着石阶迤逦而上,一路上古木参天,阴翳蔽日,绝壁剑峰,直插云霄;又有山间飞瀑,素练绿潭,异花奇草,清荣峻茂;砯崖转石,水声轰鸣,山岚雾霭,变幻多姿……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雄奇生动、惊心动魄的画面,叫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山路愈行愈险,到得南天门,石阶几乎直立。俯视山底,深谷万丈,游人如蚁,仰望峰顶,云雾弥漫,抚膺长叹!一直爬到天街地势才平坦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此刻我恍然立在了巨大石头的额顶。身畔尽是浩渺无际的云海,汹涌的云雾如浪涛翻卷,奔腾不息。放眼望去,一重重山峦在云海之下起伏连绵,只露出几处青峰,仿佛漂浮着的点点青螺。正是这翻腾不休的云,才将高耸入云的泰山捧举出来,而泰山则默默俯视着下界,将千山万壑尽收于自己脚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处处遗存着古今登顶者留下的墨迹。石刻文字如星斗般密布,凿痕深深浸入石骨,经年累月,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刻印着前人的足迹与心迹。那些帝王将相们,也曾立于此处,试图借石上之字勒刻下自己不朽的功业,然而这石头却比任何封禅祭文都更早地存在,也将比任何煊赫的名字存在得更为久远。石头无语,却仿佛在无声地询问:谁又能真正刻下永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约摸上午十一点的时候,太阳已经快到头顶,但日观峰上依然还有不少人影。不时从翻滚的云雾中射出的日光,巧妙地给每一朵云彩镶上了美丽的金边,也照亮了每一块石刻背后深邃的历史足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上行便可到达最高点一一玉皇顶。站在如墨玉般嶙峋的峰巅,顶着青苍的穹庐,踏着脚下的云海,望着那翠峰如簇,万山俯首的情景,胸中不觉升腾起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随着亘古不息的长风,飞入寥廓无边的青冥。这里阴晴不定,刚刚还日光灿烂,忽而就会变得天昏地暗,真是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但晴雨皆妙,晴时碧峰如洗,群山吐翠,庙宇亭台,掩映其中;雨时云翻雾罩,咫尺不见,薄暮冥冥,亦幻亦真,别有一番画意诗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我遥襟甫畅,游目骋怀时,阵阵松涛声隐隐滚来,由远而近。我循声望去,一颗颗苍劲挺拔的松树,在泰山之巅的岩隙间倔强扎根,伸展着苍翠的枝干,宛如向天空伸出的无数手臂,无论风吹雨打,它们都静静伫立,昂首挺胸。松涛阵阵,如天籁般响彻在耳畔,又似大地深沉的呼吸声。在这松涛的怀抱中,我似乎听见了泰山的脉搏,也听见了它历经沧桑后沉稳的心跳。松声无休无止,犹如时间深处缓缓涌来的潮汐,我伫立倾听,恍然感到自己渺小如尘,却反而生出一种奇异的安顿:原来人站得高了,反而更看清自己的位置——立于绝顶处,方能懂得谦卑。泰山并非供人踩踏在脚下的垫脚石,却是教人仰视、倾听的永恒课堂;俯视群山,却让人更明白自身的微渺。我亦顿悟:人何尝不似山巅之松?扎根于有限而艰难的现实岩隙之中,却可以伸展出无限向往光明的枝条——这卑微中的庄严姿态,足以让渺小生命在天地间刻下自己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山途中,路遇一位挑着担子的老人,他肩挑重担,却依然步履沉稳,如同熟悉自身掌纹一般,踏过泰山千阶万石。擦肩而过时,他朝我微微一笑。我心头豁然明白,泰山又何尝需要人去征服?它只接纳真正懂得它的人,听那松风如天语,也听那挑山工在岁月里踏出的坚实足音——原来人即使无法登顶而永远在路上,如那些松树一样,在岁月与风霜里挺立着自己的姿态,便已足可告慰天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阳西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一行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离开这一圣地。一路上,我久久地坠入了沉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泰山,真可谓是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遥想几千年来,多少九五至尊,玉带紫蟒在这里封禅祭天,朝山求福,又有多少文人墨客,高人隐士在这里寄情山水,寻找精神的归宿,也有多少贾人布衣、善男信女在这里求神拜佛,祈祷庇佑。就这样,人因了山水安顿了灵魂,山水因了人具有了灵性和精神;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人们踩出了儒、道、佛兼融的历史隧道,传承着一个古老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泰山,确乎是天造地设的奇观圣境,无论是登山赏景,探寻自然奥妙,还是穿越历史,追觅民族精神,都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动,令人百看不厌!旅途归来,朋友小聚,席间有人笑问:韩国观光,感受如何?我答: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众人都懂或不懂的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此文乃应《榆林老干部》杂志社之约稿而写的一篇涂鸦之作,事隔多年,记忆模糊,笔法零乱,卿博一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6月26日拙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