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南美 极致之旅(六)

黄斑马

上接“南极南美,极致之旅(五)”<div><br></div><div>【石雕人像,摩艾Moai】<br>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当地人叫摩艾Moai,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多数是面对陆地背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臂垂在身躯两旁或放在肚子上。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br><br>最矮的巨人石像有3米高,重达10吨左右,最高的巨石像有20多米高,,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当地人称它们为“摩艾”。石像均由整块的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雕刻时间大概从12世纪到17世纪。<br><br>看看几座最具代表性的摩艾:</div> 1、 Tahai<br>Tahai的特点是单个石像,头顶红帽,被涂上眼白和眼珠,是全岛唯一的睁着大眼睛戴帽子的摩艾 2、 Anakena<br>位于岛的东北部,附近有一片棕榈树林,位置靠着美丽的南太平洋海滨。<br>这排7个石像被海风侵蚀得厉害,故有一种断壁残垣之感。 3、Anakena海滩上不知名孤立石像 4、 Ahu Tongariki<br>这一组石像数量多,一共15尊巨石像屹立在220米长的基座上连成一排,体积高大,看起来尤其威武壮观。,其中戴红帽的石像最高有14米,在他脚下还躺着一尊躺倒的石像。<br><br>它们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个头不一,高矮胖瘦、神态各异,每一个都是唯一。这些是复活节岛上最为壮观最美丽的一群石像,堪称复活节岛地标。<br> 背靠大海,面朝岛屿 从背面拍照 从高处远眺,它们背向大海,面朝复活节岛的土地 十五座石像,高矮胖瘦不一,每尊表情各异 石像头上的红帽子当地人将其称为普考(Pukao)。有人说是发髻,也有人说是帽子,是用一种红色火山石专门制作的。 1960年震惊世界的智利9.5级大地震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岛上的摩艾损毁严重,后来日本人帮助重新竖立起了这15尊石像,因此,至今唯一的一次,在1982年将一尊石像送到日本东京和大阪展览了一段时间。这尊到过日本的石像被运回岛上后,也没有和15尊石像放在一起,而是在他们对面孤零零地站着,被取了个“旅行者(Traveler)”的名字。 【阿纳克纳ANAKENA沙滩戏水】<br>虽然,复活节岛的主角是那些高大的摩艾,但是,清澈透明的海水也非常吸引人,阿纳克纳ANAKENA沙滩,是复活节岛最受欢迎的白沙滩之一,“蒂芙尼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随风摆动的棕榈树和椰子树......可以媲美任何著名海滩啊,只是它的光芒都被那些令人震惊的巨人石像掩盖了。我迫不及待地脱掉鞋袜,光脚踩在沙滩上,沙子很细润,但是非常烫脚,海水湛蓝,而且十分清凉,走进清透和洁净的海水里,感受南太平洋海水的温暖和柔和,欣赏南太平洋岛屿的热带风情。 阿纳克纳ANAKENA沙滩,蔚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 沙子好烫啊,还是南太平洋的海水温暖舒服 南太平洋海岛风光 海滩玩耍归来 【当地人的狂欢节】<br>每年2月的塔帕蒂节(Tapati Festival)是岛上最盛大的节日,今天巧遇当地居民的狂欢节活动,各个村镇的居民都聚集在草地上,穿着非常非常清凉的民族服饰,身上涂满了各种油彩,载歌载舞,欢聚狂欢。<br><br>因为他们穿得实在太清凉了,我开始不敢拍人像,担心人家不接受拍照,但是,后来我发现,当地人的理念与我完全不同,人家认为裸露身体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对别人的欣赏和拍照记录,没有任何顾虑,开始我还询问人家是否可以,我发现点头率是100%,后来我就不问了,我给小朋友拍照前还是事先征得同意,点头率也是100%,他们都非常友善,也非常开放,很愿意甚至主动要求与游客合影留念,<br><br>他们穿着各种缀着亮片,插着羽毛的服装,衣服覆盖范围男士就是游泳裤甚至丁字裤,女士基本就是比基尼,皮肤黝黑但是很健康,身体上和脸上涂着各种油彩(我在人群中穿梭,后来发现,衣服上蹭了很多油彩,回酒店后用水洗了一下就下去了,看上去不像是化学油彩,比较容易清洗掉),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身体,自发地跳着舞蹈,他们也拿出手机互相拍照。各个村子插着自己的旗帜,歌手和美女乘坐在拖拉机上,后面是载歌载舞的人群,在各个村镇之间巡游,节日的气氛太热闹太欢乐了。<br><br>我们到达的是一个村子的集合点,盛装的村民从四面八方集中到这里,有步行的,开车的,甚至还有骑马的。他们很欢迎游客加入,所有的饮水和食物都分享给我们,可以任意取用。<br><br>晚上八点多,因为晚餐的时间到了,我们带着遗憾离开了。在等待过程中,我们看到其他村子的巡游拖拉机经过这里,大家叫喊着互相打招呼。<br><br>他们那种开放,自然和从心中散发出的满足和快乐,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许,他们并不富有,然而,他们却非常会享受生活,懂得上帝赐给了我们健美身体、晴朗天空、蔚蓝大海、鸟语花香......这就足够我们感到欢乐了,不要奢求太多。 只要我的镜头对准他们, 无论男女,他们立即摆出自己喜欢的Pose来配合我。 她实在是太美了! 可惜就是我这身打扮,与当时的氛围实在是格格不入,实在太出戏了。真恨自己为什么那么怕晒呢,不应该穿成这样啊,唉! 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晚上八点,拖拉机上的歌手和舞者已经准备好了,游行队伍已经集结到位,巡游活动就要开始了 晚餐是当地的烤肉,食材都不错,鱼虾鸡肉牛肉等,味道也可以,但是就餐环境实在太差了,到处都是苍蝇啊,我一边轰苍蝇, 一边做心理建设:这么原始的地方,苍蝇也不会太脏吧,但是,心理上还是很难接受,勉强吃了晚饭。<br><br>然后,在海边看了绝美日落 太阳徐徐沉入海平面,温暖柔和的光线洒在海面上,为近处巨大的摩艾和远处的游轮披上了霞光 如痴如醉地欣赏落日与巨大摩艾同框的美景。 眺望晚霞、大海和摩艾石像,希望时光停滞下来 不同的角度,有迥然不同的景致 入住酒店,风格有点像东南亚的度假村,几排一层的房子散落着,草木茂盛,显然经过精心的打理,还有一个不大的泳池,但是除了餐厅和前台,其他地方的Wi-Fi信号效果很差,我坐在前台区域的藤椅上,发朋友圈。<br><br>我的房间的空调有问题,通过当地导游与酒店人员协调换房间,服务员还是很热情的,一连给我打开了好几个房间的空调测试温度,度假村可能确实缺少维护费用,很多间客房的空调都比较老旧而制冷力度不足,这里太热了,空调效果差,晚上无法睡觉,最后服务员终于为我找到一个满意的房间,与前面客房的空调简直天差地别啊,非常感谢!<br> 我的房间就在海边,拉开房间的门,隔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就能望到大海。房子周围种着许多绚丽的热带花卉,鸟语花香,住宿环境非常好。 站在房间门口的草地上眺望海边景色 D23 2月15日 周六 复活节岛飞回智利圣地亚哥(第13飞)<br><br>清晨,到阳台上去望望大海。天空在飘着小雨非常凉爽。 吃过早餐,在海边走一走,很舒服 酒店附近散散步,看海景 今天继续游览复活节岛<br><br><div>【复活节岛之拉诺廓(Rano Kau)火山口湖】<br>山顶有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呈现出来。复活节岛RanoKau火山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是岛上的一大奇观,直径约1.6公里,深达11米。<br><br>据说这个湖曾经是全岛的水源所在,只是真要下到湖面取水吗?山顶风很大,吹得人站不稳,不敢太靠近边缘,天然形成的火山湖,湖面上覆盖着很多芦苇,由此也可以判断出火山湖的水质属于淡水(这种芦苇只能生活在淡水之中)。</div> 临海一侧有塌陷缺口,外面就是海天相连浩瀚的太平洋,它是由于千万年来强风海浪不断冲击侵蚀崖壁而形成的,十分奇特壮观。 湖面被芦苇覆盖,从缝隙中透露出清澈的湖水,碧蓝的湖水像丝绸一样,闪烁着神秘的光辉。仿佛有一种魔力,引诱着人们想要走进去探索。 拉诺廓(Rano Kau)火山口湖,拍照留念 拉诺廓火山口附近有很多石刻,上面的图腾依稀可见,半人半鸟,这是“鸟人崇拜”文化的遗迹。 Maunga Terevaka火山是岛上最高的火山,海拔511米。远处车拍了一张照片 徒步沿火山湖一圈,感受这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欣赏美丽的南太平洋风光,蓝天、白云、碧海、绿草如茵,云卷云飞……<br><br>【奥朗戈(Orongo)鸟人村】<div>“鸟人”崇拜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巨石雕像时期结束相当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雕像时期耗尽了岛上所有的自然资源,生存危机致使部落之间厮杀争战连年不断,最后,各部落之间达成共识采用鸟人比赛来选择首领。1864年法国传教士来到岛上传教,全体岛民皈依天主教,“鸟人”文化时期也就从此结束了。“鸟人村”是复活节岛具历史价值重要遗迹,展示了岛民的信仰转变过程。<br><br>在乌燕鸥繁殖的季节,岛上的各个部落都会派出一名选手聚集到奥朗戈村,他们暂时住在村里的那些石屋里,等待乌燕鸥到海边的三个小岛礁上筑巢生蛋。当人们看到乌燕鸥飞来后,就会给选手们发出信号,选手们立刻离开石屋,来到三个小岛礁,爬下300多米高陡峭的悬崖,借助"拖拖拉芦苇"扎成的小筏子和游泳,游过海域,到达莫图努伊(Motu Nui y)岛礁,找到乌燕鸥下的蛋,然后小心翼翼的带着这枚蛋返回到奥朗戈村,第一个带着完整鸟蛋返回的选手的部落首领将成为新的“鸟人”,并将成为未来一年的全岛首领。这是一项充满危险与死亡的竞赛,每年都会有多名选手无法返回奥朗戈,他们不是坠崖而亡就是对手争斗而被杀。</div> “鸟人村”建了小型博物馆,门口的地面上画着一个鸟人的图案。 博物馆门前,也有“鸟人”图腾的石刻 选手都要爬下这个近乎垂直300米高的悬崖 借助“拖拖拉芦苇”扎成的小筏子,游过1.5里鲨鱼频繁出没的海域,游到最大和最远的小岛莫图努伊岛(Motu Nui y) 尽管“鸟人”有很大特权,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旦成为“鸟人”,他必须剃掉所有的头发、眉毛、甚至睫毛,头上涂成白色,在特殊的“鸟人”住所里把自己禁闭起来,除了主持宗教仪式,他平时不得与家人接触,不许洗浴、理发、剪指甲,这样的日子他要过整整一年,直到新的“鸟人”被选出来为止。这种生活被认为是对神的一种牺牲,所以“鸟人”死后会获得很大的荣誉。这种比赛不仅是对勇气的考验,也是部落权威的象征。<div><br></div><div>现在的“鸟人节”已经完全只是一个纪念仪式,当地还会组织居民参加类似的运动竞赛,重温复活节岛的神秘传说。</div> 奥朗戈(Orongo)鸟人村位于约300米高的悬崖之上,视野开阔,景色怡人。因地势险峻难以到达,原始居民从未在这里定居过,在17世纪以前的石像时期,当地村民将这里作为举行成年礼的场所。随着17世纪末进入鸟人时代,奥龙戈村落因作为鸟人比赛举办地而著名。<div><br></div><div>穿过小型博物馆,我们走向了海边,山坡上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山坡下就是浩瀚的南太平洋。今天阳光明媚,蓝天上飘着洁白的云朵,满山坡绿意盎然,草地上开着许多小花。</div> 一边走,一边欣赏,一边不停地拍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 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可以看到海中的那三个小岛礁。分别是最远的莫图努伊(Motu Nui y)、莫图伊提(Motu Iti)岛和最近的莫图考考(Motu Kao Kao)岛。这就是是当时每年各部落派出代表采用比赛来选择首领(鸟人)的竞赛场地。 如今在山坡上散落着昔日的半地下石屋,几十座被清理保护石屋全是用玄武岩石片垒起来的,低矮的石屋并不都是独立的,有的在内部互相连接,小小的方形入口据说是起防护作用的,用石块堵住入口可以抵御外人也可以防雨挡风。这些房子是当年“鸟人”以及陪伴他们的家人居住的地方。 【想起了第一次与摩艾的相遇】<br>入口处鸟人村历史的小型陈列馆中,我看到一张照片,展示了该地区的一座房屋保存着著名的洛哈卡纳摩艾石像(Moai Hoa Haka Nana),这座独特的玄武岩雕像高2.5米,在他的背上刻有与曼努塔拉鸟仪式有关的各种岩画。展示了自鸟人村挖出的一座“摩艾”留下的深坑。1869年被英国军舰从复活节岛窃夺了,带到英国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又捐赠大英博物馆。 <br><br>我在2019年在大英博物馆南太平洋展区见过这尊雕像并拍了照片,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复活岛这个名字,面对这个巨大的石像感到十分神秘和好奇,他是谁?谁雕刻了他,雕刻石像是用来做什么的?那个遥远而未知的复活岛是什么样子的地方?.....也许就在那一刻,我潜意识里已经种草了,我要去看看这个身形高大表情忧郁的石像产生的国度和岛屿,没想到,我今天真的来了,替那座石像“回乡省亲”了。<br><br>2018年11月复活节岛的官员和智利政府要求大英博物馆返还这尊雕像,但是,大英博物馆有一把官方保护伞——1963年《大英博物馆法》,上面写着原则上禁止《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大英博物馆里现在有800多万件馆藏,大量来自古埃及、希腊、中东和中国。这些文物的获得手段,所有权和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br><br>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座静静伫立在大英博物馆的摩艾才能返回家乡呢?那时候,多年流落在这个博物馆的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们也能回家了吧? 英国人在鸟人村挖掘“摩艾”时的图片 2019年,我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与“摩艾”相遇。如今,它还在留在伦敦,而我代替它回家省亲了。 这座偏远的波利尼西亚岛屿还有很多值得探寻的奇观,比如马,据说,五千多匹野马在荒野上游荡,穿梭在倒塌的摩艾石像中,没有人拥有和照顾它们,几百年来自生自灭,数量却只多不少,或许岛上真的有神奇的未知能量在庇佑着它们? 下午,我们乘飞机离开复活节岛飞回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再见,复活节岛,我会一直记住你,忧郁而高大的摩艾!<div><br></div><div>飞行时间4+小时,到达圣地亚哥已经接近22点了,这是我们第三次进入圣地亚哥了,又是特种兵的一晚,大约只能睡4小时,明早乘坐早航班离开智利,前往秘鲁首都利马。</div> 看看停在复活节岛机场停机坪上的小飞机,这个我们往返乘坐的小飞机,进出复活节岛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游轮),每日只有一班。 D24 2月16日 周日 智利圣地亚哥飞秘鲁首都利马(第14飞)<br><br>已经不记得是此行第几个早航班了,今天结束了全部智利的行程,最后一次(第三次)离开圣地亚哥飞秘鲁首都利马。<br><br>飞行时间3+小时。中午12时到达秘鲁首都利马。 飞跃安第斯山脉,再见,三进三出的智利! 【利马】<br>说到世界上“最干燥的城市”,你可能会想到撒哈拉沙漠中的某个小镇,或者澳大利亚的荒漠地区。但出人意料的是,位于南美洲的秘鲁首都利马,竟然是世界上唯一不下雨的城市。这个海滨城市已经600多年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降雨,却居住着超过800万的人口。<br><br>因为“秘鲁寒流”的洋流影响和安第斯山脉作为天然屏障,使得利马几乎没有机会迎接大雨的洗礼。但是这里的空气湿度不低,雾气蒙蒙。<br> 今天正好让我见识太平洋海滨茫茫的大雾 如果你从海滨望去,会发现因地势起伏,利马城几乎全部位于高近60米的峭壁之上,那气势仿若一座天然的堡垒。图片为网络下载的航拍图 吃过午餐后开始游览利马<div><br></div><div>【圣马丁广场】</div> 1、圣马丁雕像<br>圣马丁广场,这是利马最具代表性的广场之一,方形广场上矗立着何塞·德·圣马丁将军的骑马铜像。圣马丁(1778-1850)在南美独立战争中建有卓绝功勋,被称为秘鲁、智利、阿根廷三个共和国的“国父” 2、哥伦布剧院,建筑非常精致<br> 3、玻利瓦尔酒店<br>还有一座精美建筑是一个酒店,以另一位南美解放运动英雄玻利瓦尔名字命名的玻利瓦尔酒店,均呈新古典风格。 【武器广场】<br>利马分为老城、新城两部分。老城街区狭窄 ,房屋低矮,大多为殖民统治时期所建造。<br><br>老城区也被成为历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利马历史中心见证了在拉丁美洲中,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重要性的西班牙殖民城市的历史发展。代表了区域文化进程的杰出表现,保留了当时时代建筑、技术、类型、美学、历史的价值。1988年宣布利马的历史中心为世界遗产<br><br>老城区有众多的广场,以城区中心的“武器广场”最著名。以这个广场为中心,条条街道成辐射状向四周延伸,通向城区各个角落,街面,。广场中央有喷水池,这是西班牙统治时期的政治核心,多条商业街从这里向外发散。很多重要建筑环绕四周<div><br></div><div>历史上,西班牙人和秘鲁人为抵御海盗和外敌入侵,长期在此放置武器备战,广场由此得名。1821年7月28日,南美解放者圣马丁在该广场宣读秘鲁独立宣言。圣马丁是阿根廷国父,帮助秘鲁人解放了秘鲁。</div> 1、广场中央的铜质喷泉<br>建于1650年,喷泉水花飞溅,雾气蒙蒙,在阳光下晶莹闪烁,使城市显得格外有生气。水池周边有8个见证秘鲁历史进程的滴水兽雕塑,正中竖立着一根碟形桅杆,顶端有个号手雕塑。 2、市政大厅<br>上面飘扬的黄色旗帜是利马市旗,红色是秘鲁国旗。 3、利马大教堂<br>武器广场东北侧,1535年由西班牙殖民将军皮萨罗下令修建,西班牙建筑师主持设计修建,并于1649年完工,之后虽经历多次地震受损,但都一次次重建。1991年,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利马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教堂正门,文艺复兴式风格,上面雕有耶稣门徒等许多圣经人物 教堂里面举架很高,穹顶很精致,因为修建和修缮的时间跨度大,所以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晚期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风格都有 4、大主教宫<br>紧邻着天主教大教堂的是大主教宫,曾是主教的府邸, 建于1924年,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大主教宫的四壁布满了充满想象力的浮雕,在面向广场的前门墙上有着装饰精美的雕花图案木制阳台,给人以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大主教宫的大门有非常精美的雕刻 大主教宫雕花木制阳台的细节, 非常精致 5、秘鲁作家协会 洁白的建筑,很漂亮<br><br> 【秘鲁利马再遇狂欢节】<br>南美人的太喜欢聚会狂欢,我们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武器广场附近又遇到载歌载舞的欢乐队伍! 载歌载舞,身穿民族服装,行进着的快乐人群 分享他们的欢乐 一起唱吧跳吧 【爱情公园】<br>爱情公园呈狭长区块,一边临市区繁忙的道路,另一边紧邻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岸边,座落在陡峭的砂质岩崖上。公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br><br>利马因板块作用,城市高耸在海岸悬崖之上,城市依山傍海,城市的道路和建筑不在一个平面上,都是立体的,有点儿像重庆。<br><br>雾气实在太大了,对面的太平洋一点都看不到。 公园正中矗立着一座高达5米的雕像“亲吻”,整个雕像粗狂豪放,充分展现了了南美人热情、奔放的性格,感染着在此谈情说爱的恋人们。这座象征着爱情的雕像已成为利马的著名景观。 高迪风格的弯曲长椅和拱门,贴敷着马赛克,上面点缀着太阳神等精美图案,围墙上开有不同形状的窗口。 如果站在海边仰望,才能发现悬崖(爱情)公园居高临下面向太平洋,这时才觉得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可惜没有勇气走下去,悬崖太高了。<br> 【悬崖商业街】<br>悬崖峭壁顺坡度往下开发了二层大型商业街,每层都是敞开式可俯瞰大海。悬崖商店、餐馆更是游人或本地人青睐的休闲天堂。公园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br><br>商业街的观景台是一处俯瞰海湾日落、倾听太平洋涛声的绝佳地点。悬崖下面是海滨大道和绵延几公里的鹅卵石海滩。<br> 顺着悬崖修建的商业街,每一层都有面向大海的观景台 悬崖商业街的下方是滨海大道。可以体会出悬崖上城市的味道了。 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傍晚时分,天气略微晴朗一些,可以清晰的看到海面和海岸线,我也看到了太平洋雾气中黄昏的日落。 街边的跳舞小人雕塑。在利马的一条街道上,很多跳舞小人的雕塑,她们都穿着漂亮的大裙子,遮挡住一只眼睛。当地导游解释说这是为了纪念一次国际舞蹈节而建立的雕塑,我回国后百度了很多次,都没有找到对这些雕塑的官方解释 街拍1 山坡上的贫民区与市中心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街拍2 一座忘记名字的美丽修道院 街拍3 街上有很多为过路人擦皮鞋的人,他们很友好,在我为他拍照的时候还竖起了大拇指 街拍4 很漂亮的一座豪宅 D25 2月17日 周一 秘鲁首都利马飞秘鲁伊基托斯市(第15飞)<br>今天又是一个早航班,飞机的座位正好靠舷窗,在飞机上补觉已经成为日常,被飞机即将落地的广播通知叫醒,打开舷窗一看,哇,亚马逊河就在脚下。 打开飞机遮光板,映入眼帘的是脚下蜿蜒曲折像奔腾巨龙的亚马逊河,周围是一望无际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上帝视角俯瞰,好震撼! 【不寻常的伊基托斯市Iquitos】<br>亚马逊雨林的 上游城市伊基托斯(西班牙语:Iquitos)是一座神奇的城市,<br>1.亚马逊雨林最大城市。<br>在这片看似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之中,竟然还隐藏着一座人口接近50万的大城市--“雨林之都”伊基托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亚马逊平原”上最大城市,人口约44万人,<br><br>2.绝世独立-唯二不通公路的城市。<br>它位于亚马逊河岸边,无公路或铁路与外界连接,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亚马孙河航运,与俄罗斯堪察加州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同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座不能以公路到达的城市。<br><br>3.虽然是海港,却是世界上距离海岸最远的海港。<br>这里是妥妥的海港,在亚马逊河上可以看到密集的停泊码头和林立的港口设备,但是,其实,这里距离海洋 - 亚马逊河进入大西洋的河口有3700公里之遥,小型海轮还是可以从大西洋沿着亚马逊河逆流而上抵达伊基托斯,因而该地也成为世界上距离海岸最远的海港。<br>基于拥有伊基托斯的港口,秘鲁不但西临太平洋,而且东部以伊基托斯为起点拥有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事实上成了两洋国家。<br><br>亚马逊河水系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水系,流域所在地区地势十分低平,加上河流径流量极大,十分适宜船只航运。造就了伊基托斯这种距离出海口3700公里内陆港。<br><br>4.当地人与中国人同源吗<br>伊基托斯乃至亚马逊人的先民,是蒙古人种,他们相信自己和中国人必定有着某种渊源,所以,当地人对到访的中国人非常热情。从相貌上看,我觉得他们更像南亚人。<br><br>由于南美洲的脊梁“安第斯山脉”由北至南穿过秘鲁,使得秘鲁国土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为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而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为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r>伊基托斯,位于秘鲁东北部,经纬度位置分别为西经73.2°和南纬3.7°,由于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到了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在伊基托斯市里闲逛了一圈<br>【武器广场】<br>和大多数南美城市一样,主广场被命名为阿玛斯广场Armas广场,也叫武器广场。周围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建筑。 1、Iglesia Matriz,教区教堂,<br>它是1900年代早期建造的新哥特式建筑 教堂前的温馨画面 比起昨天看过的利马大教堂,这个教堂的内部装饰显得简朴了很多 2、铁房子<br>位于伊基托斯市中心广场旁边的豪宅“铁屋”(Casa de De Fierro)。这座豪宅是秘鲁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民居,是一个玻利维亚企业家的住宅。它的墙壁、柱子、天花板和阳台,全部用钢铁铸成。有人说这座豪宅是由设计了埃菲尔铁塔的法国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还有人说它是由一个比利时工作室制造的。在1889年,这个玻利维亚企业家在参观巴黎世博会的时候看中了当时被放在展厅里面的这座房子,便将它买下,拆成零件,雇佣了数百名奴工带到了伊基托斯组装。这座全部由钢铁构件制成的殖民地风格房屋,既是一个工业品,又是一个艺术品,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工业化未来住宅的一种构想。<br><br>如今这里是一家综合商业设施,有商店和餐馆。 3、方尖碑<br>记录太平洋战争~秘鲁与智利的战斗。 这是一个规模很小但是温馨可爱的武器广场 最有趣的就是木头制作的公共汽车。据说整个汽车的外壳都是木头制作的,这也是因为亚马逊森林的木材资源丰富,属于因地制宜的利用资源吧。 几张街拍。我觉得这个城市很有东南亚风格,类似越南吧,只有墙上的涂鸦带有南美风格 【在亚马逊河上乘坐快艇从伊基托斯市抵达酒店】<br>在伊基托斯市区闲逛了一会儿,我们就坐着小艇,从亚马逊河的支流。汇入了宽阔的亚马逊河主航道,河面很宽。<br><br>亚马逊雨林的大雨说来就来,像瓢泼一样劈天盖地的雨水倾泻而下,小快艇在滂沱大雨中风驰电掣般的行驶了50分钟,到达了位于亚马逊河深处的热带雨林酒店Ceiba Tops Luxury Lodge Explorama Hotel Iquitos。小艇停泊在酒店的码头上,我们发现这酒店在一个岛上,只能乘船才能入住。 我们上岛乘坐的快艇 世界上距离海岸最远的海港(3700公里)很繁忙,真的是颇具规模的海港呢 亚马逊河畔小小的村落,居民的房子都是用木桩高架起来的,估计是为了抵御亚马逊河水的泛滥。 【雨林酒店Ceiba Tops Luxury Lodge Explorama Hotel Iquitos】<br>没想到在亚马逊雨林深处有这么棒的酒店,房间是一排排黑色的小木屋,周围种了很多热带的花卉,很有感觉。<br><br>24小时热水‌,提供免费矿泉水,‌免费WiFi‌覆盖整个酒店,但是房间的网络速度远不及酒店前台区域。还配备了‌室外游泳池‌。<br><br>三餐都是自助餐,种类不是很多,味道还可以接受,每餐都有芒果等热带水果,这么偏僻的热带雨林深处,这些已经足够了,不能要求再多了。<br><br>最重要,它是亚马逊雨林唯一有空调的酒店,光这一条就已经赢了,热带雨林常年高温高湿,没有空调的日子你想象下…… 我的小木屋904号 房间里面干净舒适,关键是空调的制冷效果很不错。 酒店的餐厅,一个木质的大房子,这里WIFI信号很好,我经常坐在这里发朋友圈。 【亚马逊河探险 - 钓食人鱼】<br>下午,滂沱大雨渐渐停了,天色晴朗起来,我们乘船去亚马逊的河叉中探险。当地向导为每个人准备了一根鱼竿,饵料是切成小块的牛肉,大家都忙活起来去钓食人鱼。可惜,我们二队的运气不好,没有钓到食人鱼,只钓到了两条鲶鱼,友船的一队团友运气爆棚,钓到6条食人鱼。<br><br>周围满耳都是虫鸣鸟叫,不断有白鹭和不知名的鸟群腾空飞起,可惜我们的手机很难拍到飞鸟,向导还给我们指着看树上有一只树懒趴在树上一动不动,但是太远了,也没能拍好。 我先在岸边练练如何甩鱼竿 乘坐小船进入亚马逊河的河汊 没钓到鱼,还是摆个Pose拍照吧 来吧,看看食人鱼尖利的牙齿 【亚马逊的落日】<br>傍晚我们在宽阔的亚马逊河上欣赏了美丽的落日晚霞,太阳把河水染成了金色,很美! 平缓流淌的亚马逊河,在落日的抚摸下,变得更加宽阔、更加温和........在这天人合一的大自然里,乘着小艇漂浮在远离人烟的亚马逊河上,欣赏着唯美的落日晚霞,感觉很梦幻呢!<br><br>ps原图直出,无任何修图和调整。 静谧温暖的亚马逊河日落 D26 2月18日 周二 伊基托斯市飞回利马(第16飞)<br><br>今天继续亚马逊雨林探险<br>【亚马逊雨林探险 - 雨林深处】<br>跟着向导,我们前往亚马逊雨林深处探险。路上非常湿滑,脚上沾满的厚厚的湿泥,我的漂亮粉色运动鞋已经满目全非了。空气湿度很大,雨林里面植被茂盛,艰难跋涉在泥泞的路上,气温很高,感觉胸口有点憋闷呢,不过, 这点儿不舒服丝毫不影响我探险的热情,一路上到处都是奇花异草,植物和动物多样性很丰富,这可是原生态的环境啊不是动物园,于是,紧跟着向导,一方面可以听到讲解,另一方面也是担心遇到有毒的动植物。<br>其中最有趣的动植物有以下四个: 1.会走路的榕树<br>榕树的气根可以向下生长,然后原来的气根就会逐渐的腐烂,它就从一个地方移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不断的移动。 2. 已经生长了300年的高大榕树 3. 让人闻风丧胆的杀夫剧毒动物“黑寡妇”<br>向导指向地面上一个洞,说这就是黑寡妇蜘蛛的洞穴,黑寡妇可以分泌剧毒,据说比响尾蛇的毒性大10倍,而且黑寡妇在交配后就会吃到丈夫,这是它的习性,为了强壮自己的身体来排卵,繁衍家族。<br>当地向导把手指放在嘴上提示我们噤声,然后吧手电筒照进一个地上的洞穴,只见一只硕大的黑寡妇只趴在洞穴里面,我虽然拍照了,但是因为光线和角度问题拍不清楚,所以,下图是网络下载的“黑寡妇”图片。 4、美丽的旱地莲花 上山归来,我们又要下水了,乘上小艇朝着亚马逊的河汊深处驶去。<br><br>【马逊雨林 - 探寻原始部落】<br>河道很宽,两侧是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苍翠植被。小快艇载着我们,从现代社会驶入了原始文明。<br><br>深入热带雨林的深处探寻原始部落,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草裙、树懒、茅草屋、原始的狩猎方法……<br><br>部分原住民裸露上身、身着草裙,他们居住在草屋中。每个小村都有一间高大的圆形草屋,作为村民处理公共事务的议事厅。<br><br>这样原始特色的生活猜想应该只有在人迹罕至的雨林深处才得以保留,但在伊基托斯附近的河汊中,却有若干个这样的小村,可能因为要发展旅游业的原因而"保留"了这种生活吧<br><br>这里的人们住在建在木桩上的木屋里,生计主要靠打渔。亚马孙河的鱼种类繁多。<br><br>村民为我们表演很原始的舞蹈,我坐在四周的木条上看着他们拿着最简单的木棍道具,绕着圈,认真地重复着略显简单粗略的动作。后来,小孩子们来邀请访客们共舞,一个小女孩向我伸出手,于是我上去和他们一起“跳舞”,虽然舞姿笨拙,但是我很开心<br> 可爱的孩子们 参与了部落的"吹剑"表演,箭头是吹出去了,可惜没有命中靶子啊。 与“疯狂动物城”的明星~可爱的树懒拍照,非常喜欢它 受美篇篇幅所限,未完待续,后续见“南极南美,极致之旅(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