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铁路文化公园至中山路锻炼身体又观美景!

肥肥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彩色的人行道上,我踩着轻快的步伐,走进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区。一位背着包的老人缓缓走过,他的身影与旁边在铁轨旁玩耍的小孩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绿树掩映间,几排绿色栏杆勾勒出这片区域的边界,而晴朗的天空则为这一切添上一抹明亮的底色。这里仿佛是时光的交汇点,过去与现在并存,让人不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条色彩斑斓的步道出现在眼前。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交织,像一条彩虹铺展在林间。两旁是茂密的绿树和灌木,阳光透过叶隙洒在步道上,斑驳陆离。几位行人或缓步而行,或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小憩,整个画面宁静而温暖,仿佛这座城市也在轻声诉说着慢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穿过步道,我来到了鸿山隧道的入口。红色的标识“鸿山隧道”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入口两侧绿意盎然,藤蔓缠绕着石壁,仿佛自然与人工结构在此达成了默契。隧道内部幽深,只有远处的灯光照亮前行的路,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我站在入口前,感受着这份静谧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位女士正坐在石凳上,背靠着隧道入口,似乎在享受片刻的宁静。她身旁打着伞的人缓步走过,仿佛也在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隧道上方的“鸿山隧道”字样依旧醒目,周围绿意盎然,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这里放慢了节奏。</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踏上了一条铺满石砖的小路。两旁是整齐的绿植和低矮的建筑,远处高楼林立,却并不显得突兀。天空依旧晴朗,阳光洒在石砖上,映出斑驳的光影。我站在路边,望着远方,心中莫名生出一种归属感,仿佛这座城市正在悄悄讲述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角落,我注意到一座别致的石雕。它被雕刻成电影胶卷的形状,上面刻着几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定格在不同的场景中。石雕底部写着“廉洁影像”四个字,背景是绿树和建筑,一位行人从旁走过,仿佛也被这份艺术所吸引。这座石雕不仅是一件装饰,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提醒,让人在行走间思考生活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继续漫步,我又看到那位女士坐在石凳上,背景是一座写着“鸿山隧道”的石桥。周围是茂密的绿色植被,环境安静而自然,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她静静地坐着,似乎在聆听风的低语,又似乎在回忆什么。这份宁静让我也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片绿意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展板前,我驻足细看。展板上记录着鹰厦铁路的发展历程,从1998年到2004年,厦门站的变化清晰可见。照片中的厦门站前,摩托车、公交车、行人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展板下半部分还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厦门站,站前的自行车和行人,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年代。铁路不仅是交通的动脉,更是城市记忆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厦门环岛路的介绍牌前。展板上详细介绍了这条全长43公里的滨海干道,它串联起曾厝垵、海天堂、塔尖、黄厝等滨海村庄,是国内首条彩色道路。从1997年开始建设,到1998年白城至黄厝段建成,这条道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风景线。我站在路边,望着远处的海景,心中不禁感叹:厦门,果然是一座被大海温柔以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在一张老照片前,我停下脚步。照片中是1996年的厦门站站台,一列红色火车静静停靠,站台上人来人往,绿白相间的柱子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忙。候车厅内更是人头攒动,黄色的柱子与白色的天花板构成一幅熟悉的画面。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耳边响起火车的汽笛声,心中泛起一丝怀旧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块展板前,我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火车驶过高集海堤的画面。海风轻拂,铁轨旁的树木随风摇曳,仿佛在为火车送行。展板下半部分展示了当时的铁轨和周边建筑,照片整体泛黄,带着浓浓的复古气息。鹰厦铁路,这条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线路,依旧在默默诉说着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我看到了关于鹰厦线延伸段的介绍。1957年,鸿山隧道工程完工,铁路从梧村火车站延伸至鹭江道和平码头,使这里成为铁路、公路、水路的转运枢纽。展板下方的老照片中,工人们正在和平码头前铺轨,汗水与希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这座城市最初的模样,也理解了它为何能成为今日的厦门。</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绿色背景的宣传板前,我驻足良久。红色的“鹰厦铁路通车”字样格外醒目,下方是两张剪报,分别来自1956年的《工人日报》和1957年的《文汇报》,记录了这条铁路通车的历史时刻。展板整体色调鲜明,仿佛在向我讲述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铁路,是连接城市与梦想的纽带,而厦门,正是通过这样的纽带,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厦门中山路的广告牌前。红色的“厦门中山路”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下方写着“音乐之岛”、“艺术之城”、“文化中心”,背景中隐约可见一座建筑的轮廓。广告牌上还点缀着“古早味”、“慢生活”、“自由生长”等词汇,整体风格现代而富有文化气息。我站在广告牌前,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厦门,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离开中山路,我走进一条欧式风格的街道。街道两旁是典雅的建筑,中央是一座白色雕塑,上面写着蓝色的文字,地面上还有蓝白相间的图案。几位行人缓步走过,远处高楼林立,整个画面既现代又不失历史感。我站在街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仿佛它正张开双臂,欢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街道尽头,我看到一座巨大的心形装置,上面写着“Love”和“我爱厦门 相约2025”,还显示着“我是第0000469个与厦门双向奔赴的人”。一位行人站在装置前,背景是城市街道和建筑,整个画面充满温情与希望。我站在装置前,心中默念:“厦门,我们终将再次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