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白水磉:革命圣地的红色回响

华歌

<p class="ql-block">  七一前夕,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可再炽热的阳光也抵挡不住我对革命圣地的敬仰与向往。怀着一颗虔诚且庄重的心,我向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的白水磉革命旧址进发,渴望在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触碰历史的温度,聆听岁月的足音。</p><p class="ql-block"> 白水磉革命旧址离阳江镇区近十公里 ,沿途,低山密林如绿色的波涛连绵起伏,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我穿梭其中,心情愈发激动。当终于抵达白水磉村时,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将我拉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丘陵地带,周边多低山、密林和热带雨林,独特的地形就像大自然专门为革命武装打造的天然堡垒,易守难攻。万泉河支流潺潺流过,清澈的河水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更为当年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志士。而村内那条秘密的红军交通站小道,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交通员们在这条路上穿梭奔波、传递情报的紧张与危险,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革命事业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走进革命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它高高耸立,像一位坚毅的战士,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缓缓走近,怀着崇敬之情,向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鞠躬默哀,心中满是对他们的无限缅怀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踏入了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的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一幅幅历史照片,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从简陋的武器到革命先辈们的生活用品,从战斗的场景还原到重要历史事件的介绍,每一处展品都在静静讲述着琼崖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我驻足凝视,仿佛看到了当年琼崖纵队的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发出的呐喊。</p><p class="ql-block"> 在馆内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了解到了白水磉更为详细的历史背景。这里早在1927年就已经成为了革命的热土。在那白色恐怖笼罩的艰难岁月里,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白水磉的冯氏祠堂召开,会议决定在琼崖进一步扩大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这一决定,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琼崖革命的前行道路,让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熊熊燃烧。</p><p class="ql-block"> 白水磉村的村民们,更是全力支持革命事业。他们踊跃参军,为部队提供粮食、药品和情报,家家户户都与革命紧密相连。符绍贤家族多人投身革命,贫农张家英伯婆常年为红军送米送衣,还有那由20多名交通员组成的秘密网络,在危险中传递着至关重要的情报……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更是成为了琼崖纵队的重要据点。面对国民党46军的多次“围剿”,白水磉军民依托地形,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忠诚,一次次击退敌人,坚守着这片红色的土地。而在配合渡海战役时,这里又可能作为东部接应点之一,为解放军登陆后的纵深推进贡献了力量。</p><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来到了中共琼崖特委临时驻地和红军井遗迹处。简陋的临时驻地,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理想,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的身影;而那口红军井,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它不仅为当年的革命战士们提供了生活用水,更象征着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白水磉革命旧址,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梦想,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决心。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白水磉的革命精神都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p> <p class="ql-block">白水磉革命烈士纪念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