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车驾河南安阳市是我们河南旅游最后一站,目的是:探访中华民族文化启蒙之地-殷墟文明。</p><p class="ql-block">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邻,两地以漳河为界,隔河相望。安阳是中国最古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文献可考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的主要景点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和殷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殷墟车马坑</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殷墟是商代晚期“盘庚”(商代的一位君王)从山东迁都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此后定名为“殷”。</span>从此殷商国都稳定下来,几百年繁荣。成为商朝后期的政治中心,是商王朝的国都。250多年后殷商“纣王”(帝辛)暴虐无道,骄奢淫逸,生活腐化,然被周人毁灭。周王朝建立,商王朝被毁,成为废墟,所以这里一直以来简称为“殷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图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发掘的车马坑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经多年发掘发现大量宫殿建筑基址和甲骨文。殷墟被考古专家定名“宫殿宗庙遗址”。在这里先后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由此被世人称为甲骨文的发祥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渊源和基础。也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span>有介绍说,截至2025年,已发掘面积占遗址总面积的约5%,仍有90%以上的区域有待探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甲骨坑 </b></p><p class="ql-block"> 殷墟考古发现大量的甲骨文,发现了一处甲骨坑,被誉为“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最早的造字方法是独体象形字。是中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端。甲骨文与青铜器上的金文一起构成了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下图是挖掘出甲骨窖穴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甲骨窖穴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商王室处理政务和生活的区域,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50米,有80余座建筑基址。这里是殷墟的核心区域,展示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壮观景象,该遗址包括50余座宫殿和宗庙建筑基址,此处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妇好墓 </b></p><p class="ql-block"> “妇好”是那个时期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商朝的女将军和政治家,与武丁共同治理商朝。妇好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具有超高军事才能,有勇有谋,屡战屡胜。因此武丁对她宠爱有加,十分喜欢她。妇好卒于武丁时期。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号“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下图是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被列为1976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是一座少见没有被盗挖的墓葬,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极高的完整程度和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流级阶层的生活状态,为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下图是妇好墓葬及部分墓葬品,有的已成国宝级文物,部分出土珍贵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铜鉞、</span>玉人,玉龙,妇好鸮尊、绿松石象牙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殷墟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方穹顶之下,封存文明密码,镌刻传承脉络,藏尽山河万象,展现远古文明。</p> <p class="ql-block"> 殷墟博物馆是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专题博物院,作为中国首个被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博物馆,我们现在参观的是2024年2月开放的新馆,展厅面积达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甲骨文等近4000件珍贵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为首次公开展示,<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游旺季时博物馆一票难求。</span></p> <p class="ql-block"> 安阳殷墟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院)相比有着鲜明特点。他是一个展现商文明的国家级考古专题博物馆,是一个中国首个被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博物馆。主要是安阳出土各种国宝青铜器、甲骨文等。</p> <p class="ql-block"> 馆内展品汇集了大量珍贵文物,涵盖了青铜器和陶器的各个方面。青铜、陶、玉等器具全面展示商代文明的盛宴。</p><p class="ql-block">鼎:古代烹饪器具,用于煮肉或盛放食物。</p><p class="ql-block">簋:古代盛放饭食的器具,形状类似现代的碗。</p><p class="ql-block">盉:古代酒器,用于盛酒或调和酒的浓度。</p><p class="ql-block">爵:古代饮酒器,有柄,用于饮酒。</p><p class="ql-block">斝:古代温酒器,用于加热酒水。陶器则展示了各种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这些陶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通过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反映了商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这些器物不仅在功能上多样,还在造型和纹饰上展现了商代的高超工艺。</p><p class="ql-block"> 展馆内展示的:亚长牛尊、司母辛鼎、嵌绿松石刻辞骨柶、刻辞卜骨、亚长铜钺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商代青铜器、甲骨文和礼器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示的车马坑是中国商代晚期畜力车的最早实物标本,集中陈列了6座保存完整的殷代车马坑与道路遗迹,展现了商代马车的制造工艺、使用场景及殉葬制度,实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p><p class="ql-block"> 发掘的车马坑包含双轮单辕木质马车实物,结构包含车辕、车衡、车轭等部件,证实商代已掌握成熟的车舆制造技术。</p><p class="ql-block"> 车马坑内有人骨、马、<span style="font-size:18px;">辕等。考古研究表明,当时王家、贵族残酷的殉葬制度,从展示实物可以看到,</span>每坑葬1车,多数坑内随葬2匹马和1名成年男性殉人,个别坑有少年殉葬,体现贵族墓葬中“车马殉人”的等级制度。介绍说,殉人身份多为驭手或战士,反映了奴隶社会愚昧无知和贵族的残酷性。</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考古发现卜骨数量众多,共计十余万片,甲骨文约4000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说文解字》确立的定型古汉字符号系统相比,甲骨文已具备汉字构形的各种类型,兼备传统“六书”中之“四体”,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表明殷商晚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已基本确立了构形方式,构形系统已逐步发展成熟。从字形构成、符号化程度、书写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是一种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结构成熟、功能完备的文字符号体系,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写在最后</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游就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行,行万里路,正是要饱览祖国万里河山的辽阔和壮美。在家呆久了,适时出门走走换一种生活方式,使人心情愉悦,提高生活质量,拓宽生命宽度。</span>河南13天的旅行就将结束,2025年4月28日晨从安阳开车出发回到洛阳,和小车租赁公司约定3点在洛阳火车站还车。而后乘坐<span style="font-size:18px;">卧铺</span>火车回杭,29日顺利到家。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