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同尘子《策马飞尘》<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6sjiwb?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49882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同尘子《高原风吟》<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9xtres?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49882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同尘子《喀什的清晨》<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atanaw?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49882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同尘子《雪莲谷的念》<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148ge9?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498826"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同尘子《爱,如赛里木湖的蓝》<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ynpgrp?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49882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诗的璀璨星空中,同尘子以其独特的笔触,勾勒出祖国山河的壮丽与深情,每一行诗句都似饱含露珠的草叶,承载着对土地的敬畏、对文化的尊崇、对家国的热爱。走进他的诗歌世界,仿若开启一场跨越山水与心灵的旅行,在字里行间触摸民族的脉动,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p> 山河为笺,绘就深情长卷 <p class="ql-block"> 尘子的诗,是对祖国山河的深情临摹。在《爱,如赛里木湖的蓝》中,赛里木湖被赋予了浪漫而厚重的情感:“像大西洋的温情搁浅在天山北麓,所有的无奈和徘徊,都会在高山盆地的眼窝深深处,凝成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作为新疆风光的典型代表,诗人以细腻笔触,将湖水的蓝与自身的情感交融,让自然之美承载着思念与执着。这恰似古人笔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意境,不过尘子更添了一份对边疆湖泊的独特情愫,把湖光山色化作情感的容器,盛着对爱人、对山河的双重眷恋。</p> <p class="ql-block"> 《喀什的清晨》里,“夜的霓虹见不得阳光,七点二十的喀什,只剩下几盏脸色煞白的灯” ,清晨的喀什在诗人笔下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宁静与坚韧。盘龙古道的蜿蜒、白沙湖的湛蓝,都成为诗歌的背景色,映衬着诗人在高原的生命体验。这里的山河不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与个人的病痛、挣扎、觉醒相连,如同艾青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尘子以自身的困顿与对喀什清晨的守望,诠释着对边疆土地深入骨髓的热爱,山河在此成为生命叙事的重要部分。</p> 文化为魂,传承民族根脉 <p class="ql-block"> 诗歌是文化的载体,尘子在创作中巧妙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现代诗行中焕发生机。《高原风吟》里,“玛尼堆旁,你的体香,被一只蜜蜂带去了蜂箱” ,玛尼堆作为藏族文化中祈福的象征,融入诗歌后,增添了神秘而厚重的文化氛围。还有对塔吉克姑娘、古兰丹姆的提及,关联着《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文化记忆,使诗歌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 《开一朵雪莲来纪念》中,“冰清玉洁的女人花,山峰堆满了白头的誓言” ,雪莲作为高原文化的独特符号,既象征着纯洁的情感,也代表着高原民族坚韧的精神。诗人借雪莲纪念生命、思念亲人,让民族文化元素成为情感表达的有力依托。正如古诗词中常用 “梅兰竹菊” 寄寓高洁品格,尘子以高原特有的文化意象,传递民族的精神特质,彰显文化自信。这种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与运用,让诗歌拥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也让读者在诵读中触摸到民族文化的温度与厚度。</p> 家国情怀,筑牢精神高地 <p class="ql-block"> 家国情怀是尘子诗歌的鲜明底色。在《喀什的清晨》,诗人虽身处病痛,却在 “一面红旗,一张脸,那么不合时宜地出现” 中,展现出对家国的关注与热爱。红旗作为国家的象征,在高原的清晨照亮诗人的心灵,即便身处困境,家国的力量依然能唤醒生命的觉醒。这恰似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情怀在现代的回响,诗人以个体的生命体验,折射出对国家、对边疆的深厚情感,让家国情怀在个人的挣扎与坚守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昆仑,我一骑绝尘》里,“马嘶嘶,一骑绝尘踏昆仑,山高不过一粒尘” ,豪迈的诗句中蕴含着对祖国西部边疆的敬畏与热爱。昆仑作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地理标识,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图腾,诗人骑马踏昆仑的想象,是对家国山河的深情拥抱,更是民族自信的彰显。这种家国情怀并非空洞的呼喊,而是融入对边疆风光的描绘、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之中,让读者在领略诗歌艺术之美的同时,油然升起对家国的敬重与热爱,筑牢精神上的家国高地。</p> 生命哲思,照见心灵归途 <p class="ql-block"> 尘子的诗歌不止于对山河、文化、家国的书写,还融入对生命的深刻哲思。在《喀什的清晨》中,“我的灯当然亮着,从昨日十点半的黄昏,一直在窗帘隔绝的空间里,半昏迷状态地照出,一具自我挣扎的影子,那个形状,似蜷缩在母亲子宫里的胎儿” ,将病痛中的自我挣扎与生命最初的状态相联系,探讨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这种对生命的思考,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抒情,拥有了哲学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 《雪莲谷的念》里,“有一种高寒,叫温暖,泪,滔滔不绝地下天山” ,在高原的高寒与内心的温暖对比中,在泪水与思念的交织里,展现出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韧性。诗人以雪莲谷为背景,思考生命与自然、与情感、与记忆的关系,如同苏轼在赤壁之下感叹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尘子在高原的天地间,探寻生命的意义与归途,让诗歌成为照见心灵的镜子,引领读者在自然与生命的对话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与力量。</p> 艺术匠心,雕琢诗韵风姿 <p class="ql-block"> 尘子笔下的文字仿佛被注入了生命的温度,他以细腻的感知与奇巧的构思,用丰富意象编织出令人沉醉的艺术世界。在《爱,如赛里木湖的蓝》中,“六月的赛里木,是刚刚穿上婚纱的女人,羞涩,让位于热烈” ,将赛里木湖比作穿婚纱的女人,生动展现出六月湖泊的独特气质,既有少女的羞涩,又有夏日的热烈,意象新颖且富有感染力。还有 “飞鸟和风一样,掠起水雾弥漫,涟漪泛滥” ,以飞鸟、风、水雾、涟漪等意象,勾勒出赛里木湖的灵动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 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如同跳动的火苗,在节奏与语言的锤炼中灼灼生辉。在《昆仑,我一骑绝尘》中,“天苍苍,风卷残云雁纷纷,大漠孤烟落日沉” ,化用古诗的节奏与意境,又融入现代语言的表达,使诗歌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鲜活。“马嘶嘶,一骑绝尘踏昆仑” 等短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展现出诗人对诗歌艺术形式的娴熟把握,以艺术匠心雕琢出诗韵风姿,让每一首诗都成为独特的艺术精品。</p> 民族自信,奏响时代强音 <p class="ql-block"> 尘子的诗歌,从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再到家国情怀的抒发,无不彰显着民族自信。在文化多元的当下,他以诗歌为媒介,挖掘本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边疆山河的壮美与独特,让世界看到中国边疆文化的魅力与活力。这种民族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山河深刻认知与热爱的基础上。</p> <p class="ql-block"> 他笔下的赛里木湖、喀什、昆仑、雪莲谷等,都是祖国边疆的独特存在,通过诗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边疆的美与文化的厚重,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尘子的诗歌以个体的创作实践,践行着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传承,奏响时代的文化强音,激励更多人去发现、去热爱祖国的山河与文化,让民族自信在诗歌的滋养下愈发坚定。</p> 心灵共鸣,架起沟通桥梁 <p class="ql-block"> 好的诗歌能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尘子的作品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身处边疆的人,对诗中描绘的山河有切身体会,能从中找到情感的寄托;还是生活在都市的人,透过诗歌领略边疆的壮美与文化的独特,从而拓宽视野、丰富心灵。他在《爱,如赛里木湖的蓝》中表达的对爱人的深情、对赛里木湖的迷恋,能让每一个经历过爱情与对美好事物有向往的人产生共鸣;《喀什的清晨》中对生命挣扎与觉醒的书写,能触动每一个在生活中遭遇困境又努力前行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这种心灵共鸣,架起了诗人与读者、不同地域文化与心灵之间的桥梁。让边疆不再是地理上的遥远存在,而是情感与文化上可触可感的精神家园。通过诗歌,读者与诗人一同感受祖国山河的脉动,领悟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共鸣中增进对家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认同,让诗歌成为凝聚心灵、传递情感与文化的重要力量。</p> 结语:诗路漫漫,情满山河 <p class="ql-block"> 尘子的诗歌,是行走在祖国山河间的心灵记录,是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吟唱,是家国情怀的诗意表达。他以山河为笺、文化为魂、情怀为墨,书写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敬重、对生命的思考。在诗歌的世界里,我们看到边疆风光的壮美与独特,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厚与传承,触摸到家国情怀的炽热与坚定,也体会到生命哲思的深邃与动人。</p> <p class="ql-block">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尘子以诗言志,志在山河,志在家国,志在文化传承与心灵共鸣。他的诗歌不仅为读者带来艺术的享受,更传递着民族自信与家国担当,激励我们在时代的征程中,以热爱为帆,以文化为桨,驶向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愿更多人能走进尘子的诗歌世界,在山河诗韵中汲取力量,让情怀落地,让文化传承,让家国之爱永续流传,让民族自信在诗歌的滋养下愈发璀璨,如那高原的雪莲,在岁月的风雪中,绽放出永恒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