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心中那一抹温馨 李雨生

哈拉合少雨生

<p class="ql-block"><b>  留住心中那一抹温馨 李雨生</b></p> <p class="ql-block"><b>  悠悠岁月,许多往事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些在平凡的日子里遇到的些许温馨还能记起。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日后走过的旅程;又如春天里灿烂的阳光,总让人感觉热热乎乎的舒服。只要一想起这些温馨,立刻就会给灰色的日子涂抹一点光亮,让我们逐渐冰冷的心又有了阳春般的回暖。</b></p><p class="ql-block"><b> 在天津市东马路上,矗立着一座四层红砖的小楼。这座承载着无数津门孩童记忆的建筑,曾是天津市少年宫旧址。时光流转,现在少年宫已经搬迁,但每次途径此处,斑驳的红砖墙总会让我感到一丝的温馨。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童年往事,如同窖藏多年的陈年佳酿,在记忆深处缓缓苏醒,愈久弥香,氤氲出绵长悠远的回味。</b></p> <p class="ql-block"><b>  1963年,我在天津市甘肃路小学读四年级。一天,班主任王老师对我说:“你回去画一张画,下周一带来。”满心疑惑的我终究没敢多问,只是默默点头应下。星期天,我特意买了两张四开的图画纸,精心临摹了一幅杨柳青年画《五子夺魁》,周一的时候交给了王老师。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先是画连环画,特别喜欢临摹《岳飞传》《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后来,有幸拜入黄子敬老师门下——他可是慕凌飞先生的大弟子,自此踏上了系统学习国画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交了临摹的杨柳青年画以后,我本以为此事告一段落。谁知过了些日子,王老师带来喜讯:我被天津市少年宫美术班录取了!从那以后,每个周日清晨,我都要穿过和平路的百货大楼,搭上叮当作响的绿牌有轨电车,在东北角下车,风雨无阻地奔赴少年宫。寒暑假更是日日报到,整整三年,直至小学毕业。这座承载无数津门少年梦想的艺术殿堂,成了我最珍贵的“第二课堂”。</b></p> <p class="ql-block"><b>  天津少年宫建于1914年,在旧社会是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旧址,是典型的欧美教会式风格建筑。主体地上四层,外墙为混砖结构,内部以木质结构为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少年宫设有美术、舞蹈、朗诵、音乐、歌唱等兴趣小组,还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等‌等。对我——一个贫寒出身的学生来说,到了少年宫,除了感到一切新鲜以外,还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学校的推荐。我知道,这种机会不是随便每个人都能遇到的。</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美术班共有十多个学员,都是从全市各小学里面选拔的。其中就有后来的天津市蜡像馆馆长倪宝瑞,还有画家李泽、周末等人。我们的老师共有两位,一位是风度翩翩的宋玉星老师,教油画的,主业是天津红星中学的美术老师;另一位是姓庞的老师,斯斯文文,总穿着一件对襟中式褂子,教我们画国画,是市文化馆的画家。两位老师都很认真,对我们都是手把手地教。</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最基本的学习是从画静物开始,一组是水果、杯子;一组是瓶子加水果,任意组合,主要是教我们透视方法,明暗对比,培养对光影变化的敏锐感知。再后来就开始挑战人物肖像,画的最多的是“大卫”、“马赛”、“阿格里巴”,还是磨炼对明暗关系的把握与形体塑造的精准度。国画是从白描开始,先是临摹简单的山水画,再后来教我们着色,构图,区分前景、中景、远景的层次,领悟“墨分五色”的精妙。以前在家里随意涂鸦,自从进了少年宫,受到专业的培训,我才真正窥见艺术的深邃。美术班要求每个学员每周都要创作一幅作品,老师负责点评。我属于比较笨的学生,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批评,虽然面子上过不去,但却也在一次次指正中学到了真本领。后来我的国画《湖光山色》能在全国画展斩获殊荣,离不开老师们当年的严苛教导。</b></p> <p class="ql-block"><b>  除了学习美术外,少年宫的氛围很温馨。我喜欢少年宫楼道里那股散发着木头香气的味道,也喜欢那种高雅、温馨的气氛。一踏进少年宫,油然而生的神圣感扑面而来。环境的熏陶、师长的教诲、艺术的浸润,悄然重塑着我的气质,让我在笔墨丹青中慢慢蜕变。曾经在胡同里疯跑着扇毛片、弹玻璃球、抽冰嘎的顽童,不知不觉间褪去了稚气,眼中多了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笃定。三年的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我小学毕业了,少年宫的学习也结束了。临毕业时,我们都交了一幅毕业作品,我画的是和平路渤海大楼夜景,取名叫《灯火辉煌》。遗憾的是,那个没有相机留存记忆的年代,这幅凝结心血的作品未能留下影像,所幸后来听闻,它曾在少年宫的美展中绽放光彩。</b></p> <p class="ql-block"><b>  1965年,我考入天津市十八中学,1968年初中毕业就下乡去了内蒙古武川插队,从此别了天津市少年宫。2020年,天津市少年宫搬迁至红桥区子牙河南路,崭新的场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却始终无法取代东马路那座红砖小楼在我心中的位置。 岁月流转数十载,东马路的少年宫依然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存在。它是穿透时光的一束暖阳,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我心间;是平凡生活里的珍贵确幸,赋予童年别样的色彩;是岁月慷慨的馈赠,教会我用画笔丈量世界;更是镌刻在生命里的浪漫诗篇,永远的心灵栖居之所。</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6月2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