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迁纸画迁安”走进革命老区作品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家春景》画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6.27</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份,我作为老促会工作人员有幸参与迁安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迁安市老促会配合的“迁纸画迁安•走进革命老区”写生活动。未曾想,这次深入基层参与写生的过程中,会让我产生一种艺术创作的冲动,诞生了我的小作品——《农家春景》,并参加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举办的“迁纸画迁安 走进革命老区”书画作品展,还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好评。</p><p class="ql-block">在写生活动中,我只是做一些服务性工作,比如拍拍照,送点儿水,帮大家拿拿画具,书法家题字时打打下手,写写美篇等,白天去,晚上回。随着写生活动的深入开展,看到革命老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宽敞明亮的各式民居建筑,淳朴的老区人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再加上艺术家们现场写生创作的佳品的诞生,让我内心冲动,突然感觉自己要是也能拿起画笔描绘一下老区百姓生活的美好,那该多好啊!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偷偷创作一幅表达自己心声的画作,不管画技如何,意到即可。说着容易做来难,对于刚刚上了两年老年大学的我,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我平时课程以学习国画牡丹为主,根据画面需求偶尔搭配画上一些小鸟,至于山水、建筑、人物、动物等方面从未练习过,而写生大多数都是山水、建筑和人物,这些内容我都不会画。如何利用我的所学勾勒出老区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这可是个大难题。我开始构思,到底画什么内容,既要真实又要美,还得自己能够画得出,三者缺一不可,连续几天冥思苦想仍无结果。</p><p class="ql-block">当走进大龙王庙村,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我对革命老区的固有认知。曾经散落在山间的破旧民居,如今化作整齐划一的53户新居,白墙黛瓦间,处处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干净整洁的村道、热情淳朴的村民,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意,让我深切感受到在老促会及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乡村振兴的力量。那一刻,我心头一震:定了!就画大龙王庙村了!我要用画笔,定格这份“村美、景美、人美”的新时代画卷。</p><p class="ql-block">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一个画牡丹技法尚还稚嫩、且不擅长人物和动物绘画的我,如何将大龙王庙村的特色与花鸟画的柔美融合,成了最大的挑战。整整一周,我沉浸在对画面的反复推敲中,甚至还让“豆包”帮忙设计构图。最终,我以农家小院为核心场景,推开象征喜庆的“福”字大红门,对开的大红门上写着人人喜爱与追求的“福”字;象征富贵的牡丹在大门口的右侧正在绽放,与院子里左侧盛开的牡丹遥相呼应,给人的感觉是一推开幸福门,就是满院的富贵扑面而来,表达出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门口左侧用同期绽放的紫丁香与右侧牡丹相对应,增添层次感和美感;石碾、辣椒串、木椅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元素,则勾勒出农家生活的质朴与温馨;院内一个正在拧开的小小的自来水龙头流淌出来的是政府饮水工程给山村居民带来的生活便利和幸福;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锦绣业兴,民风乐融”的墙绘标语,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呼应,更是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 第一稿完成时,我望着画面中略显生硬的笔触和失衡的构图,内心满是失落。但大龙王庙村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始终萦绕在我脑海,激励着我重新拿起画笔。我不断调整视角,反复打磨细节:让远山的层次更悠远,让牡丹的姿态更灵动,让院落的光影更自然。终于,第二稿完成时,那个在我心中酝酿许久的“农家春景”,鲜活地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尽管作品收获了观者“视觉开阔”、“构图新颖”、“层次感强”“生动反映新农村变化”等赞美之词,但我深知它仍留有遗憾。由于绘画基础局限,我尚不具备描绘人物和小动物的能力,加之时间紧迫,未能将心中更鲜活的场景尽数呈现。我曾无数次设想,如果能在正房内添上做饭的人物身影,或是让可爱的小狗从门缝探出头来,又或是在石碾旁画上踱步的小鸡,这幅画定会更加灵动鲜活,更能传递出老区生活的蓬勃生气。这些未能实现的构思,既是心底的牵挂,也化作我继续学习绘画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 这次创作让我明白,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能否传递真实的情感与时代的温度。那些未完成的遗憾,将指引我在未来的绘画之路上,不断精进技艺。我愿继续以笔为眸,描绘更多祖国山河的壮丽新貌,让这份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在画纸上永恒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