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大寨、小西天(山西行三)

大洋洲(luo)

<p class="ql-block">  大寨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大寨村民为首培育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核心内涵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该精神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村民通过开山凿坡、修造梯田实现粮食增产,1964年《人民日报》报道后引发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周恩来同志将其概括为三要点,改革开放后大寨精神被赋予发展商品经济、改善生态等新内涵,在新时代仍具激励创新、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蓄水池</p> <p class="ql-block">水渠</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路边风景</p> <p class="ql-block">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千佛庵分上、下两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有无梁殿、韦陀殿、半云轩、钟鼓楼和两座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殿顶有黄、绿、蓝三彩琉璃鸱吻,造型生动、色泽明透,整体效果艳丽精美,体现出鲜明的明代脊饰风格。殿内的雕塑是千佛庵,以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5尊主佛为核心,主尊佛分别有胁侍菩萨,在周围塑造十大弟子、六小沙弥、琉璃胜境、六欲之天、十大明王、天宫乐伎等塑像群。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此大雄宝殿的彩塑并不以这几尊主佛闻名、而是以琳琅满目、规模宏伟的满殿悬塑著称。在这大佛龛上端的空中楼阁上有很多乐伎悬塑群,雕琢精细、小巧优美。如在阿弥陀佛龛、释迦牟尼佛龛、毗卢遮那佛龛的二层平台和南山墙上部就有天宫乐伎阵容。其平台中间为一佛,两侧各有五位天宫乐伎。右起第一尊为弹琵琶乐伎,其头戴宝冠,面相丰圆,着天衣长裙,身饰嘤珞、臂钏,左手托琵琶上部,右手正在拨弦。腰身前倾,体态婀娜。其他乐伎也大都手执乐器,身段妖娆,在天宫中曼舞飞绕。这大小千余尊悬塑金碧辉煌、精美绝伦、各像大小不等,亭台楼阁层叠有致。</p> <p class="ql-block">小鸟也怕晒!</p> <p class="ql-block">千佛柱</p> <p class="ql-block">谢谢旺旺哥请客喝梨子汁^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