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夏的牛寺乡走马岭村浸润在梅杏的甜香里。沁县跃国林牧合作社门前,平遥批发商的货车早早等候,社员们流水般搬运着杏箱。分拣房内,贴好快递单的包裹堆积如山,县城及周边长子、屯留等地的买家也循香而至,共同勾勒出一幅丰收购销的繁忙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梅杏成了‘金果果’!”合作社负责人龚国平介绍。自6月20日盛产期起,日均采摘2000-3000斤仍供不应求,批发、零售与电商三路并进。预计整个采摘季总产量将突破十万斤,收入可超 50 余万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跃国林牧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龚国平:我从2007年注册这个合作社开始收购梅杏,每年发展50来亩,今年这个梅杏特别收成好,我每天收3000来斤,雇的五六个人,每天给做工作,打包,发快递,这个梅杏特别好,而且今年咱这个梅杏特别红,特别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受前期干旱影响,产量虽有下降,但价格比往年更高!” 梅杏种植户闫虎伟踩着梯子在自家 4 亩杏园里采摘,一旁是从沁源赶来的老客户。他感慨道,过去卖杏全靠自己吆喝,如今政府推广品牌、乡村积极宣传,梅杏名声远扬,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品相好的梅杏一斤能卖7—8元,一年净赚 4 万多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种植户 闫虎伟:我家这个梅杏一年能卖四万块钱,基本上就是老客户年年到这个时间打电话联系订购,还有外地客商来收购,再有就是本村合作社深加工做罐头梅杏干这个销售渠道,附近这个老百姓都不愁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20世纪90年代房前屋后的零星栽种,到如今全乡500余亩、年产超100万斤、产值600万元的支柱产业,梅杏完成了从“扶贫果”到“致富树”的华丽转身。销售之路也越走越宽:批发商上门、电商快件飞驰、直播镜头火热。村支书王耀宏感慨:“整个村子都在围着梅杏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牛寺乡引入电商直播,并开展专业培训,培育出一批本土 “村播”,龚建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止渴思梅,杏好有你!今天现摘的梅杏,酸甜多汁!”在建清梅杏基地,龚建清的手机化身“新农具”,热情地向全国粉丝展示枝头鲜果。下播后他展示了一周的成绩单:他家 8 亩梅杏园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一周售出 4000 余斤,其中线上销量超 2200 斤。“以前只能本地卖,现在手机一点,杏子就到了天南海北。”目前,电商直播销售梅杏数量已占全村销售总量的 1/20,成为产业增收的新引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颗颗红黄绿次第分布的梅杏,映照出乡亲们红火的日子。从枝头到舌尖,从深山到云端,这条融合了汗水与创新的甜蜜产业链,正为走马岭村铺就一条坚实的振兴之路——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昔日山间小果已化作富民兴村的品牌金钥匙。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井娇 李琼 旭豪</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