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跟学友们强调,学习叙事护理最重要的是实践,是一个“学进去、用出来和活成为”的旅程。</p><p class="ql-block">很多叙事护理的实践者都认为外化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个理念打开了一道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外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护士姐妹兄弟们开始用外化的理念,与患者相处,与自己相处,与家人相处。</p><p class="ql-block">但是实践之路并非易事,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磨砺和蜕变。我是这样说的,也要求自己是这样做的。今天分享一个在叙事护理线上督导班的经历,那是一次无案例可督的叙事护理线上督导课。</p><p class="ql-block">按照惯例,每次课程督导两个叙事护理案例,案例会在周一发送到群里供学友们提前阅读,我会以案例的叙事脉络为依托在技术上进行深入解读和督导。</p><p class="ql-block">已经是周一晚上九点了,一位学友呈报的案例是一个尚未开始的个案,另一位学友根本没有发送案例,已经私信询问,至今尚无回复。</p><p class="ql-block">一颗心悬起来,无回应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在疫情包围下的学友是否安然无恙?作为督导老师的我如何度过周三晚上无案例可督的两个小时?没有案例的靶点为依托,我完全失去了方向和发力点。</p><p class="ql-block">周二,再次私信并在群聊里都对该学友做出了呼唤和提醒,一直没有回应。想着该学友一定会有原因和理由,也想象着最后时刻可能会有的转机,等待成了没有选择中最好选择。</p><p class="ql-block">晚上班主任杨老师问:“仍无回复,是否在群里发个通告,征集两个现成的案例进行督导?”我沉默了片刻说:“再等等。”杨老师急切地追问:“那明天晚上怎么办?”我说:“真的不知道。”我说:“请把群主权限转让给我,以便我发公告。”我听到了她语音里的情绪,于是把群主连同其本身所带的责任在群里悄无声息间做了转移。</p><p class="ql-block">深夜的窗外,万籁俱寂,点点灯火,让人忘却了疫情的存在。我该怎么办?我能做点什么?我静静地坐在沙发里问自己:我是为了叙事而叙事,为了完成督导而督导,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吗?回答是否定的。于是寻找替代案例的方案自然而然就放弃了。</p><p class="ql-block">我深知每个人每个当下的选择都在形塑自己的身份认同。我问自己:我如何选择才能指向我对自身的最高期待?</p><p class="ql-block">我总在跟学员们讲,要知行合一,要活出这些理论。面对这样真实的生活状态我如何能活出叙事的理论?叙事护理中最关键技术外化,即人不等于问题。我如何用外化的理念去面对这两个突破群规则的学友?我如何用叙事护理的精神去面对故事的主角?</p><p class="ql-block">没有案例作框架,如何开始?说什么?怎么说?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如何用更系统、更资源的方式面对这件事?</p><p class="ql-block">怎么没有案例?群里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故事不就是案例吗!任何书写在纸上的案例,都是经过头脑和语言再次加工后的故事,远没有生活本身所给的这个危机案例更真实、更生动、更具有教育意义。没有发力点?那意味着我可以从任何一个点讲起!于是,我有行动的方向和直面危机的自由感。</p><p class="ql-block">于是就有了周三早晨出现在群里的这则公告:</p><p class="ql-block">学友们大家好:李春老师遇到危机了。今天晚上咱们的督导,一位学友呈报的案例是一个没有开始的案例,另一位学友至今没有回应也没有呈报案例。这意味着:今天晚上咱们没有案例可督!但李春老师始终坚信:任何困难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所以,李春老师诚挚地邀请大家同心协力、共度时艰!今晚7:00请大家准时保持在线,我们用叙事的视角共同创造和建构一段独特的叙事时光!本次公告,收到请回复!</p><p class="ql-block">群里立刻收到噼里啪啦的回复,更有让我感动的信息:不仅收到了您的信息,也收到了您的真诚;看到这个学友的坦然,看到李春老师的真实与无惧,我竟然神奇的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期待这次与众不同的督导……</p><p class="ql-block">私信里有几位学友单线联系,问是否可以提供晚间督导的案例,是否可以提前把案例发送给我。我对学友们想救场的心意表达了感谢,并请她们保存案例并做准备,我说:“晚上一切都现场直播吧,把最真实的自己带上就好了。”</p><p class="ql-block">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知道到关键时候一切技术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是否能把自己全然地带到现场。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是平静的,但手臂上不觉间造访的皮疹,以毫无置疑的姿态表达了焦虑的来临,我在慢慢擦地的一个小时里,跟“焦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透过对话:我知道焦虑背后是自己对督导班的重视,它排在了我生活清单的第一位。每一次督导都是带着近乎虔诚和朝圣的心而来,是精神上穿了旗袍和高跟鞋的状态。我知道了自己的渴望是把叙事当作自己终身修行。我知道群里的106位学友是我的资源,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带着自己不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在等待着与我共度难关。我知道了工作的方向就是带着真实不虚的自己跟她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于是,在当天下午泡一壶茶,就静静地坐着,跟自己在一起。直到我的心定下来,稳稳地安住在当下。</p><p class="ql-block">另一个学友在开课前做了回复,坦承自己因疫情需要被抽调到急诊,忙晕了,真的没有案例,表达了对大家的歉意和对晚间督导的期待。谢天谢地,平安就好!</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督导如期进行。与往常不同的是有更多的学友在线,且回复十分迅速热烈。督导就在没有预设的状态下流动起来。</p><p class="ql-block">我先请学友们讲述自己眼中看到的这个故事是什么样子的。透过一句话的过分享,果真,每一个人关注的点都不一样。有人关注学友的安全,有人关注老师的状态,有人关注那个没有开始的案例的督导目标,也有学友说感觉自己是来砸场子的……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学友的眼睛里是如此的迥然不同,再次验证了“故事是有多种讲法”的理论。</p><p class="ql-block">我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心理历程,请学友们用叙事的视角、理论和技术对这个故事进行解析。学友们的回复让我数次哽咽:呈报案例的两位老师都是真诚的、保持着对学友们的尊重、始终没有去寻找别人的案例或者编造一个案例、一定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他们一定是尽了全力的、能报名参加督导班本身就是例外事件、她们的真诚给了我们这次不同寻常的机会、没有随便拿一个案例来让我们在沙上建塔水中作画……没有丝毫批评、抱怨和指责……</p><p class="ql-block">也有学友说:老师所作所为就是外化,始终没有批评学友,做到了“五不”原则,把学友的问题和人分来了。面对危机时的坦诚和无惧,让我们看到了叙事的理论是灵活的,不是只出现在病房里,不是只出现在案例里,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在生活里运用的。也有学友说:尊重不仅是要尊重来访者,还要尊重真实的发生,尊重真实的自己……我的心不知不觉间被融化在这种暖意里,我从学友那里学到了更多。</p><p class="ql-block">督导在七嘴八舌意犹未尽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了。群里陆陆续续收到学友们对这次督导的感悟和总结,也有不能及时在线随后爬楼听课的学友发来感受。每一次阅读我都湿了眼眶,体验到幸福。</p><p class="ql-block">好,今天就到这里了,让我们把“人不等于问题”这种外化理念带到生活之中,让它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与我进行交流,并请转发给需要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