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的紫竹院公园,春风拂面,柳枝轻摇,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我总喜欢在这个时候来这里走走,听一听那熟悉的笛声,仿佛能唤醒沉睡一冬的心绪。今天,刚走进小广场,就听见一曲《江南春早》从人群间飘来,清亮悠扬,如晨曦洒落在青瓦上。抬头望去,几位熟悉的面孔正在排练,是“紫竹开心快乐民乐团”的老朋友们。他们围坐在几条长椅上,各自拿着乐器,神情专注,仿佛这天地间只剩下音乐。</p> <p class="ql-block">乐手们坐在最前头,手里的笛子吹得格外动情。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白衬衫,脚上是双旧运动鞋,整个人透着一股朴实的劲儿。他吹得投入,眉头微皱,像是在与乐曲对话。旁边支着个乐谱架,纸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可他似乎早已熟记于心。几位观众站在不远处,静静聆听,有人闭目点头,有人轻声哼唱,仿佛都被这旋律带进了那个春意盎然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一曲终了,换上了另一首《拔根芦柴花》。这次换成了李师傅,他坐在一张老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把二胡,神情专注得像是在跟自己的心事倾诉。他年岁已高,头发花白,但眼神却格外有神。琴声一响,整个广场仿佛都安静了下来。那声音低沉而温暖,像极了老北京胡同里飘来的晨雾,带着几分旧时光的味道。他脚边放着个旧背包,里面装着他几十年的音乐记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排练格外热闹,几位新加入的成员也来了。他们坐在临时搭起的塑料凳上,一位穿红衣的女士站在舞台中央,手持麦克风,正准备开嗓。她身后坐着两位演奏者,一个弹琵琶,一个拉二胡,配合得恰到好处。阳光透过树影洒在他们身上,绿意盎然的背景中,音乐仿佛也染上了颜色。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一遍遍调整音准、试唱旋律,心里忍不住感慨:这支乐团,就像这片绿荫,年年如是,却总能焕发出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排练间隙,大家各自休息,有人靠在树下喝水,有人调试乐器。我走近李师傅,他正坐在一张粉色塑料凳上,继续练习那段二胡旋律。他穿着一身黑衣黑裤,脚边是一双灰色运动鞋,整个人安静得像幅画。背景中的绿色窗棂在阳光下泛着光,旁边还摆着几件乐器和音响设备。他拉琴时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我站在一旁听着,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或许就是音乐最动人的地方,它能让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同一个旋律而心心相印。</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正好,大家又围坐在长椅上,开始合奏练习。四个人,每人拿着不同的乐器,二胡、笛子、琵琶、鼓,各自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他们穿着随意,神情放松,却在音乐中找到了一种难得的专注。我坐在不远处的石凳上,听着他们的演奏,看着树影斑驳,忽然觉得,这样的午后,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生活,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