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河源头西骆峪

何周峰

<p class="ql-block">作者:何周峰</p> <p class="ql-block">周至水街沙沙河:</p><p class="ql-block"> 流淌千年的文明长河</p><p class="ql-block"> 秦岭北麓,八百里秦川腹地,周至水街沙沙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缠绕在关中平原的臂弯。它是岁月镌刻的文明长卷,是历史遗落的璀璨明珠,更是华夏文明根系深处,一脉永不干涸的文化源泉。</p><p class="ql-block"> 溯流而上,沙沙河的源头隐匿于秦岭海拔2113.5米的官城梁。在云雾缭绕的高山秘境中,骆峪河自山涧汩汩涌出,穿越42公里的层峦叠嶂,以年均3353.25万立方米的水量奔涌向前。时而如万马奔腾,以591立方米/秒的磅礴之势劈开峡谷;时而似少女低语,以0.62立方米/秒的轻柔姿态漫过浅滩。它串联起骆峪镇、南北大坪等十余个村落,宛如大地的脉络,将生命的滋养与文明的火种播撒在两岸。当它走出秦岭的怀抱,便有了新的名字——沙河,也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沙沙河。</p><p class="ql-block"> 这条河流的古老,早已刻进华夏文明的基因。骆峪,秦岭72峪之首,承载着令人震撼的历史密码。它是古骆国的故地,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之子骆明的封地。古籍中字字珠玑,为这片土地的辉煌正名:《路史·各国记》记载“骆,鲧父之国”;《山海经·海内经》直言“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系鲧也”。大禹治水的传奇家喻户晓,而他的祖父骆明、父亲鲧,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疆拓土。沙沙河畔,或许曾回荡着先民治水的号子,见证过古骆国的金戈铁马,更孕育出“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东方智慧,成为华夏文明滥觞之地。</p><p class="ql-block"> 千年时光如河水流淌,沙沙河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它目睹过汉唐盛世的繁华,商队的驼铃与舟楫的桨声在此交织;也经历过战火的淬炼,硝烟曾染红河面,却始终未曾熄灭文明的火种。两岸的先民依水而居,在河畔开垦良田、筑屋造舍,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入每一寸土地。这条河,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每一朵浪花都藏着古老的故事,每一粒沙石都镌刻着岁月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昔日的古河道焕发新生。如今的沙沙河,以“中国第一水街”的姿态惊艳世人。漫步其间,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沿河而立,飞檐翘角倒映在粼粼波光中,恍若穿越千年。河道上游船穿梭,荡起层层涟漪;街巷里美食飘香,蓼花糖、搅团等非遗小吃令人垂涎;手工作坊中,皮影、竹编等传统技艺在此传承。现代文旅元素与千年古韵完美交融,白天是游人如织的休闲胜地,夜晚华灯初上,灯笼与星光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卷。</p><p class="ql-block"> 从轩辕后裔的封地,到华夏文明的摇篮;从默默流淌的古河道,到蜚声中外的旅游名片,周至水街沙沙河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拥抱每一个时代。它是历史馈赠的厚礼,也是未来启航的港湾,这条流淌千年的文明长河,将继续奔涌向前,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p> <p class="ql-block">古骆风光</p> <p class="ql-block">古道唯一户陈姓人家</p> <p class="ql-block">古道旁的碾碎石</p> <p class="ql-block">作者:何周峰,1968年生于周至,从小受父母教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爱生活,喜欢文史、摄影等,现就职于周至县人大常委会,四级调研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