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当今这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纷繁的社交平台如万花筒般旋转,海量信息像潮水般奔涌而来又瞬间湮灭。每次指尖滑过手机屏幕,那闪烁的流光总会唤醒记忆深处一种沉实的触感——旧时光里键盘上那笨拙而郑重的敲击声,让我想起一个远去的名字:成长博客。这块温润的岁月玉石,静静地折射着教育生命最初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2004年,在省首届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班主任要求每位学员必须建立自己的博客账号,并链接到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成长博客”上。尚未触摸过电脑的我,面对键盘上密密麻麻的小方格,真的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博客平台这个新生事物,操作起来更是令人昏头转向。在老师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指导下,我终于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并用半天时间,吃力地敲下了五个字:“博客,我来了”。这句孤零零的开场白,与其说是应付交差,不如说是一只初出巢穴的雏鸟,面对辽阔天空发出的茫然初啼。</p><p class="ql-block"> 当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刚刚启动,我也从一所农村小学聘任到干冲小学校长岗位不久。这是洋浦地区一所老牌学校,也是开发区内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自感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返回学校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早就将这事忘到九霄云外了。直到第二次集中培训,在班主任下发的《成长博客使用情况通报》上,我的名字赫然醒目地排列倒数第一。那瞬间,我的脊梁仿佛被无数条鞭子抽打着,羞愧难当的同时,心中涌起了一股倔强的不服气,下决心从零开始,绝不甘心落在人后!</p><p class="ql-block"> 对我来说,参与博客互动,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是不会电脑打字。听说五笔打字速度快,我将字根表压在书桌的玻璃底下,每晚如诵经般背诵“王旁青头戋五一……”。可那些口诀如同天书,令人头晕目眩,坚持几天便败下阵来,只得另寻出路——用自己唯一熟悉点的智能ABC拼音输入法。坐在电脑前面,目光如探针般在陌生的字母阵中艰难扫描,手指则像生锈的机械臂,一下下笨拙地戳向键位。深夜,屏幕幽光映着我额头上的汗珠和紧抿的嘴角。键盘冰冷如铁,每一次触碰都带着滞涩的钝响。一日日坚持,一夜夜不休……终于,指尖的舞蹈渐趋流畅,键盘的冷硬被执拗焐热,开始回应以清脆利落的嗒嗒声,如同叩开新世界的门环。</p> <p class="ql-block"> 带着学习交流的愿望,也带着一种壮士出征的豪迈心情,我正式链接进入了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成长博客。这是一个热闹非凡又坦诚相待的大家庭,首页滚动着最前沿的教育观点,“教学叙事”栏目挤满了一线教师的鲜活故事,“专家在线”定期有学者答疑解惑。学富五车的教育专家,胸怀理想的学科带头人,肩负重任的校长,一线摸爬滚打的普通教师……认识的,不认识的,济济一堂。他们或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讲述个人的教育故事,你来我往,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对话交流,让人从中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触摸到教育工作者的炽热情怀。</p><p class="ql-block"> 初入宝地,我像个怯生生的旁观者,只在他人的文章下面斟字酌句谨慎留言。潜水观望数日,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在一个周六的晚上,经过一遍遍地修改核对后,我将自己的一篇随笔《校长是什么》复制到博客上,将光标停在“确定”位置,手指悬停片刻,最终带着一丝颤抖敲了下去。屏幕一闪,发送成功,心跳声在寂静的凌晨如鼓点敲击。关机,熄灯,人躺下了,心却还在博客页面上悬着。</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醒来,心里惦记的第一件事,便是昨晚发送的那篇小文。有人去关注它吗?不会贻笑大方吧?来不及洗漱,赶紧开机上网,带着一种怯怯的、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自己的博客页面。哟,不仅有十几个人点击了,还有五个人留言点评呢,其中两位竟是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陈书记和周院长!陈书记留言:“校长角色的思考很接地气,期待更多实践分享。”周院长则鼓励道:“成长博客欢迎这样真诚的声音,坚持写下去!”另外三位虽然未曾谋面,但也是早在博客上慕名已久的同行。一时间竟有些诚惶诚恐的,一股暖流激荡心间,真想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博客,我真的来了!成长博客们,谢谢你们的接纳!</p><p class="ql-block"> 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我很快融入了成长博客这个大家庭中,甚至到了流连忘返废寝忘食的境界。白天忙完学校的繁杂事务,晚上总要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与各路豪杰好汉“华山论剑”。在这里,我不仅结识了许多课程专家,极大地开阔了教育视野,还结交了一批省内各市县的同行,与他们隔着屏幕畅谈教育理想,交流办学心得体会。当博客上的《校长的苦与乐》《校本教研“三要”“三不要”》接连刊登在《新教育》杂志上,铅字的墨香仿佛还带着键盘的余温,那份甘甜霎时漫过舌尖。</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水到渠成吧。2005年过完春节回到学校,不禁萌生一个想法:何不把这成长博客介绍给老师们?不是一直纠结难于调动老师们的研训积极性吗?让老师们也到这成长博客上感受感受,这或许是一个好办法!说干就干,新学期伊始,我下定决心,勒紧裤腰带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一台联网电脑。这不仅是设备的投入,更是躬身入局的号角——召唤全校教师汇聚于此,在数字原野播下第一片星火。我们与电脑公司合作,利用晚上时间给老师们举办电脑培训班。报名时,大家热情很高,但刚坐到电脑面前,有些年纪稍大的老师竟如面对怪兽般心生恐惧,差点打起了退堂鼓。我立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树立信心,打消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下来,老师们一边练习打字和上网操作,一边注册电子邮箱、开设个人博客账号,并链接入学校的博客上。</p><p class="ql-block">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趁热打铁,将成长博客以及省内一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账号链接到学校博客上,让老师们从中领略这块教育园地生机盎然的春色,同时鼓励大家敢于亮相,大胆将自己的教育故事通过博客与同行分享。这一招果然灵验,老师们的教研热情竟被这小小的屏幕点燃,空前高涨起来。当初培训时,那位年近五旬的李老师对着键盘直摆手,连声说“学不会”。可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在博客上磕磕绊绊敲出第一篇教育故事后,竟像守着刚孵蛋的母鸡,目不转睛地坐在电脑旁。当屏幕上跳出第一条回复:“李老师,您的故事让我落泪,向您致敬!”我瞥见他佝偻的背瞬间挺直,浑浊的眼里倏地迸出一道亮光——那光亮,宛如沉寂键盘上悄然萌芽的种子,破土而出。</p><p class="ql-block"> 火苗蹿起来了。我顺势而为,精心设计,在学校博客上开辟"校园动态”"前沿观点”"名师课堂""教育随笔"“好书分享”等交流园地。惊喜随之而来:这方小小的网络平台,竟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像一块温暖的磁场,将零散的教师个体凝聚成一个思想碰撞、心灵相契的学习共同体。当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荣膺“先进单位”,我也被授予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称号,并最终被评为省首届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优秀学员。在后来的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中,我校的网络研训经验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手捧着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我仿佛听见那键盘清脆悦耳的敲击声,在无数个深夜幽幽回响……</p><p class="ql-block"> 今天博客早已隐入了时代幕布的背后,各种更加先进的新平台争奇斗艳。然而当指尖在流光溢彩的屏幕上滑过,那博客时光的暖流,总会从记忆深处无声漫溢。那行孤零零的“博客,我来了”,早已褪去了当初的茫然,凝固成一个倔强灵魂向数字世界探出的带着体温的印记。当年那些生涩的敲击声,终究如星火点燃,不仅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寸之地,更映亮了同行者探索的身影,映亮了校园里无数双渴求新知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望,当年键盘上那稚拙的摸索,叩击的岂止是字根与键位?那分明是教育者面对数字洪流的号角时,一种近乎笨拙却无比坚定的躬身入局。这姿态并非为了被铭记,只为证明:纵使起点平凡如土,只要甘愿俯身学习,敢于播下种子,终究会在岁月的沃野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