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一):圣心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圣心大教堂,又称之为“石室”,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建成。</p> <p class="ql-block"> 教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造型挺拔,内部空间深远,细部做工精美,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柱束,屋顶的尖拱以及花窗棂最具特色,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二):永庆坊</p><p class="ql-block">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核心区,面积约76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融汇了人文古建、传统艺术、国际休闲、时尚潮流的广州核心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 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为5处相连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即逢源大街—荔湾湖、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三大标志景区,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老广州文化风貌最典型的代表街区。</p> <p class="ql-block"> 粤剧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6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广州市和荔湾区结合旧城改造,着力打造“戏曲之乡、魅力荔湾”文化品牌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沿荔枝湾涌分为南北两岸,建筑形制为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以粤剧艺术与传统建筑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三雕二塑一嵌”(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为装饰亮点。</p> <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三):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动工,民国二十年(1931年)竣工。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p> <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堂飞檐飘卷,选用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的宝蓝色琉璃瓦作为主色调。</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铜像</p><p class="ql-block"> 1956年,由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水泥像(表面镀铜,1998年后才更换铜像),高5.5米,重3.9吨,所铸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大纲》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p> <p class="ql-block"> “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四):越秀公园</p><p class="ql-block"> 走出中山纪念堂,马路对面就是越秀公园南门,沿石台阶道向上进入公园内部。</p> <p class="ql-block"> 越秀公园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总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被评为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旅游风景名胜区、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现为国家级重点文明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进入内部参观要提前网上预约。</p> <p class="ql-block"> 五羊石雕屹立在公园的木壳岗上,是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它建于1959年,由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3位雕塑家创作。整座石像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10余米,体积为53立方米,这座雕塑,被视为羊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有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p> <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五):沙面岛</p><p class="ql-block"> 沙面(英文名:Shameen)别名“拾翠洲”,位于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东西长约862米,南北宽约287米,面积为0.3平方千米。沙面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岛内设立过多个国家领事馆,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被称为“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沙面岛内古树名木共137棵,其中古樟树共68棵,其他为榕树等树种。三百年以上2棵,均为樟树;两百年以上40棵,百年以上95棵。</p> <p class="ql-block"> 沙面整体呈现“三横五纵”格局,由沙面大街、沙面南街、沙面北街、沙面一街等街道组成了整个街区。街区内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重要景点自东向西依次为海关馆舍旧址、广东外事博物馆、英国雪厂、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英国领事馆、汇丰银行、基督教沙面会堂、苏联领事馆等。</p> <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六):花城广场/广州塔</p><p class="ql-block"> 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城市客厅”,是广州市最大的广场,位于广州市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东起冼村路,西至华夏路,北靠黄埔大道,南临海心沙。</p><p class="ql-block"> 总规划占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种植了超过600棵大树和古树,约两公里长的步行木栈道和占地超过1.5万平方米的浮岛湖。</p> <p class="ql-block"> 周边规划建有39幢建筑,其中包括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p> <p class="ql-block"> 广州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广州图书馆总馆藏658万册(件),阅览座位4000个,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实现高效精确的典藏管理与便捷服务;设置综合服务区、大众服务区、对象服务区、主题服务区、交流服务区、藏书区等功能区域,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浓郁岭南人文蕴涵。</p> <p class="ql-block"> 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站在海心沙岛江边隔江相望广州塔。广州塔塔身168~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塔身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塔身顶部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最高摩天轮。天线桅杆455~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p> <p class="ql-block"> 广州塔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奖、鲁班奖、中国建筑结构金奖、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等奖项。</p> <p class="ql-block"> 乘坐游船游珠江,可以观赏两岸灯火璀璨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 广州游必打卡网红地之(七):陈家祠</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p> <p class="ql-block">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广东砖雕以精心制作的水磨青砖为主要材料,雕刻非常精细,细如发丝,所以又被称为“挂线砖雕”,陈家祠堂的砖雕主要是分布在外墙、墀头等处,在正面外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还配有不同字体的砖雕书法诗文,而在陈家祠堂正面的“德表”“蔚颖”“昌妫”和“庆基”四个门的位置,门楣处都镶嵌着繁复的砖雕,饰以花卉果木、法宝纹和几何纹样等,院内还有26幅墀头砖雕,既有“姜子牙拜将”“群英会”等历史故事,又有“喜鹊登梅”“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聚贤堂位于陈家祠堂主体建筑的中心,作为建筑的中进主殿,聚贤堂是建筑群中最大、最深的建筑。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是已知岭南祠堂建筑中最大、最为繁复的脊饰。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共有十一条陶塑脊饰,分别由文如壁、宝玉荣、美玉成、吴奇玉等店造,其数量和规模反映了当时广东陈氏宗族的经济实力,陈家祠堂的陶塑脊饰,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如永不落幕的高空戏台等着人们观赏。</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在存留的古建筑中,以广州陈家祠堂、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悦城龙母祖庙等处的灰塑较为出色,陈家祠堂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并且构思精巧细腻,别致大方。</p> <p class="ql-block"> 木雕在陈家祠堂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陈家祠堂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后花园绿草茵茵,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 广州既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又是著名的美食名城。期待您到广州慢慢游览欣赏它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细细品味它悠久的历史韵味和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