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锁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

且行且悟

<p class="ql-block">塞纳河,巴黎的灵魂之脉,河水如绿绸,映着蓝天与埃菲尔铁塔的倒影。两岸葱郁,游船静泊,时光慢淌。铁塔刺破苍穹,教堂尖顶添一抹神秘,历史与浪漫交融,每一缕风都裹挟着艺术气息,这是巴黎独有的温柔,在塞纳河的波光里,诉说着永不褪色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巴黎。桥梁似精巧的链环,串起两岸风华,它们形态各异,古典的带着岁月厚重,现代的散发时尚气息,像跳跃在碧波上的音符。行人悠然漫步,埃菲尔铁塔在侧静静守望。从晨曦到暮色,桥梁承载历史足音,以不同姿态横跨河水,让塞纳河的浪漫,在桥与桥的呼应间,流淌成永不褪色的巴黎诗行。</p> <p class="ql-block">慢步塞纳河畔,阳光倾泻而下,将河水晕染成碎金绸缎,微风拂过,波光粼粼。岸边梧桐叶簌簌飘落,裹挟着浓郁秋意。古朴建筑静静伫立,藏着旧时光的斑驳故事。游船轻摆,搅碎桥的倒影,亚历山大三世桥的金翼,在风里闪烁,似在诉说往昔。放轻脚步,生怕惊扰河畔静谧,看行人或悠然漫步、或畅快健跑,听河水拍岸的温柔絮语,巴黎的浪漫,便在这一步步悠然间,缓缓漾开,沁入心底。</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是法国巴黎塞纳河上一颗璀璨明珠。它横跨塞纳河,巧妙连结香榭丽舍与巴黎荣军院广场,身处独特位置,左岸荣军院与右岸大小皇宫两两相望,又在东边协和桥与西边荣军院桥的簇拥间,以优雅姿态,成为塞纳河上沟通两岸、串联历史与浪漫的标志性桥梁。</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是单跨钢拱桥,采用全金属结构,由主桥、桥梁等构成。桥架以15个钢模铸造的三向调节弓型构件组建,设计精巧。大桥全长107米、宽40米,桥身主色调为白色,局部大面积贴金,华丽又独特。作为世界首批“预制”建筑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1年它连同塞纳河沿岸地区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既是巴黎闻名遐迩的景点,更承载着厚重历史。1892年,为庆贺法俄同盟,俄国将其作为友好信物赠予法国。1896年10月7日,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与法国总统弗朗索瓦·菲利·福尔携手奠基,以沙皇父亲之名命名。经四年精心营造,它作为法俄亲善象征,于巴黎世博会时惊艳落成,优雅华丽之姿,令世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当来到亚历山大三世桥左岸,桥头车流如织,穿梭往来,勾勒出城市的繁忙韵律。视线穿流,正对的荣军院广场(Esplanade des Invalides)豁然铺展,广袤绿地上,行人悠然踱步;荣军院金顶建筑巍峨擎天,在蓝天映衬下,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鲜活奇妙交融。塞纳河畔的浪漫因子,便在这一动一静的对话间,顺着河水,缓缓流淌,晕染出独属于巴黎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荣军院广场位于法国巴黎第七区,1687年随荣军院一同建立,最初是为安置伤残退伍军人的荣军院配套场地。历史上,它长期承载军事相关功能与纪念意义,如今也不断融入现代活动,2023年举办射箭世界杯,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承办射箭比赛并作为马拉松终点,见证着历史传承与时代新篇交融。</p> <p class="ql-block">站在荣军院广场,脚下砖石似藏着数百年故事。曾为伤残军人安身的配套场地,历经岁月,军事荣光与纪念意义在此沉淀。如今,广场上行人悠然,可往昔军人的足迹仿若仍在。荣军院金顶巍峨,在蓝天之下,将历史厚重层层晕染。每一缕风拂过,都似在轻诉往昔,历史与当下交融,塞纳河畔的浪漫里,满是时光打磨的深沉韵味。</p> <p class="ql-block">葱郁树林如时光卫士,围出一片静谧天地。人们或遛狗漫步,或结伴闲谈,欢声笑语揉进草香。远处,亚历山大三世桥的金色雕塑若隐若现,与荣军院的古典建筑遥相呼应。历史的厚重,在这日常的鲜活里悄然流淌,每一步都踩着过去与当下的和弦,诉说着塞纳河畔独有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历史与活力交织的舞台,看,孩子们戴着护具、脚踩轮滑,在路面上灵活穿梭,欢笑声点亮晴空;不远处,亚历山大三世桥的金色雕像与荣军院金顶遥相辉映,古老建筑沉默见证岁月流转。广场上,有人静坐草坪晒太阳,有人漫步赏景,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鲜活相融,每一寸空气里,都漫着巴黎独有的浪漫与烟火。</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的桥身两端及两侧,四根石柱巍峨矗立,它们以沉稳之姿,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石柱之上,金铜色骑士雕像熠熠生辉,精湛工艺赋予雕像生动姿态,似要策马奔腾。这些雕像不仅是艺术杰作,更彰显着法俄同盟的历史底蕴,与桥身、塞纳河景相融,在阳光下,将往昔故事与浪漫风情,一同诉说给每一位驻足者。</p> <p class="ql-block">桥头塞纳河风光如画,河水波光粼粼,游船悠然划过,两岸建筑错落,秋意染透林木,金黄与翠绿交织。桥上,情侣凭栏远眺,身影融入这浪漫景致。蓝天作幕,白云为缀,塞纳河静静流淌,把巴黎的优雅与诗意,晕染在每一寸水波、每一缕风中,时光都在此慢下脚步,沉醉于这独属于塞纳河畔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桥上每处浮雕、雕像与装饰皆藏深意。四个桥塔柱顶端,17米高的金铜女神雕像尤为夺目,即便阴雨天,金属光泽也难掩,依旧熠熠生辉。它们静立苍穹之下,与桥身线条、精致雕刻相融,昼夜交替间,在巴黎的天空背景里,编织成独特风景,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更化作塞纳河畔绚丽的光影符号,诉说着艺术与历史交融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左岸下游塔基处,Laurent Marqueste打造的“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La France sous Louis XIV)”雕像,是君主专制鼎盛的艺术体现。雕像人物端坐,神态威严庄重,衣饰纹理、手中器物细节入微,将“太阳王”时代的奢华与权势,凝于石材之上。从造型到气韵,皆复刻路易十四时期的辉煌,似在无声诉说那个时代的荣耀,成为塞纳河畔,回望法国历史高光的生动雕塑。</p> <p class="ql-block">左岸下游塔顶,Léopold Steiner创作的战争女神像(La Renommée de la Guerre)耀眼夺目。女神身姿矫健,与长翼白马,后化为飞马座的珀加索斯相伴,组合象征战争荣耀。金铜材质在蓝天映衬下,质感厚重,尽显历史沉淀。其诞生呼应法俄同盟,将历史意义与艺术审美融合,每一处细节,都似在诉说往昔烽火与友谊,成为塞纳河畔,铭记历史、彰显艺术的独特符号。</p> <p class="ql-block">左岸上游塔基处,Jules Coutan雕琢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La France à la Renaissance)”雕塑,其融入文艺复兴元素,人物神态优雅从容,衣纹如流水般流畅自然,将人文主义觉醒的蓬勃朝气与艺术复兴的活力,凝于石材。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法国文化繁荣的重要阶段,成为塞纳河畔,回望文艺复兴辉煌的艺术坐标,让历史与审美在此交融。</p> <p class="ql-block">左岸上游塔顶,Pierre Granet创作的“战斗中的女神”像(La Renommée au combat)气势撼人。雕像定格战斗瞬间,女神身姿矫健,力量与勇气借造型喷薄,呼应文艺复兴对英雄主义的崇尚。金铜材质映着蓝天熠熠生辉,与桥塔古典风相融,凝萃时代人文精神与艺术热忱,成塞纳河畔回望文艺复兴、体悟英雄气魄的独特坐标。</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头眺望,对岸大小皇宫撞入眼帘。大皇宫玻璃穹顶闪耀着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光,建筑线条恢弘,承载百年艺术底蕴;小皇宫依傍其侧,温润典雅。秋意染透两岸树木,金黄与建筑的石材原色呼应,塞纳河水潺潺,倒映着这对 “姐妹宫”,仿佛触摸到巴黎的艺术脉络,历史与浪漫,都在这一瞥里满溢。</p> <p class="ql-block">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入口,孩童引狮的群像雕塑,是河畔别致风景。左岸那组,由Jules Dalou(1838-1902)精心雕琢。雕塑中,孩童与狮子互动姿态鲜活,一颦一笑、毛发纹理,尽显大师精湛技艺。它们分踞两边,如桥畔守护者,以艺术为语,诉说传承,成为塞纳河滨串起历史与当下的生动符号,尽显桥梁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四座“精灵与鱼和贝壳雕像,由Léopold Morice(1846-919)与André Massoulle(1851-1901)联手打造。以海洋为创作灵感,精灵姿态万千,或同游鱼嬉戏、或与贝壳亲昵相伴,雕刻细腻生动,将海洋元素与灵动精灵完美融合,为桥注入浪漫艺术氛围。作为新艺术风格在桥梁装饰的精彩呈现,见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艺术审美,成塞纳河畔独特艺术符号。图为桥左岸上游骑鱼握鱼叉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左岸桥下游,由André Paul Arthur Massoulle创作的海中仙女精灵雕塑,是塞纳河畔灵动一景。雕塑以流畅线条勾勒仙女身姿,她慵懒倚卧,手握独特乐器,似正酝酿美妙旋律。细节处,衣纹褶皱、发丝形态皆细腻入微,将精灵的轻盈与海中仙气融合。在蓝天碧水映衬下,雕塑传递出浪漫艺术氛围,成为连接桥体与河景、历史与艺术的生动符号。</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的铭牌,静静诉说着历史。“1897”与“1900”,标记着它从建造到落成的时光轨迹。铜质牌匾饰以鎏金叶片,曲线与浮雕尽显新艺术风格的柔美与精致。背景中,塞纳河水潺潺,桥梁横跨两岸,城市风光作衬,让这承载岁月的铭牌,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见证着巴黎的浪漫与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桥两侧雕塑呈并列之势,对称美学尽显规整,蓝天作幕、河水为衬,对称布局赋予桥梁仪式感,亦藏艺术韵律。漫步其上,对称设计带来的视觉震撼与美学享受直抵心间,从雕塑排列到桥体架构,处处彰显精妙构思,让桥梁在规整与灵动间,成为塞纳河畔诠释对称之美的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桥上的灯盏,是新艺术派风格的华丽呈现。这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风行欧洲的美术工艺样式,以自然曲线为灵魂。灯盏繁饰精美,线条婉转灵动,似从自然中撷取灵感,将藤蔓、花卉的柔美形态融入设计。在蓝天映衬下,它们静静伫立桥栏,不仅照亮桥面,更以独特艺术气质,诉说着那个时代对自然之美的崇尚,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艺术符号。</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东望,塞纳河两岸的空间层次依次铺展。近岸,码头边船屋错落,木板栈道与河水轻触,光影在船身流转;稍远处,绿树成排,如绿色丝带缠绕河岸,建筑隐于树后,轮廓在蓝天映衬下若隐若现;极目处,桥梁横跨河面,将两岸更远的景致相连,城市天际线与河景交融,空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 。</p> <p class="ql-block">行至桥中心位置,目光被桥边的图案所吸引。水生动植物造型灵动,仿佛刚从塞纳河捞出,黑金配色神秘又别致,金黄花环曲线柔美,与前者刚劲形成奇妙对比。这些图案藏着新艺术风格的巧思,像在诉说河的生机,又似编织着自然与匠心的梦。作为游客,忍不住凑近端详,感受桥将河景、人文与艺术融合的妙处,每一道线条、每一抹色彩,都在讲独特的巴黎美学故事。</p> <p class="ql-block">水中仙女浮雕是在塞纳河中心处桥拱顶部处,即水生动植物造型背面,其寓意是纪念法俄同盟。上游浮雕代表法兰西的塞纳河仙女,下游浮雕是代表俄国的尼瓦河仙女,尼瓦河是俄罗斯西北部一可航行之河流,全长约40哩。两组浮雕均由Georges Récipon(1860-1920)创作,借河流仙女,传递法俄深厚同盟情谊,是桥身艺术与历史意义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桥上行人绘就鲜活图景,时尚男女大步流星,衣装混搭彰显巴黎腔调;情侣手挽手,在桥栏边留下温柔剪影;还有游客驻足,举着相机对准桥塔,金色雄鹰在他们惊叹声里闪耀。老居民慢悠悠踱步,皮鞋轻叩石板,与穿梭的滑板少年擦身而过,不同步伐、神态,让桥成为流动的生活舞台,盛满巴黎的烟火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行至右岸上游,塔基之上,由Alfred - Charles Lenoir创作的“中世纪时的法国(La France du Moyen Âge)”静静伫立。雕像以中世纪风格为魂,人物衣饰褶皱、姿态神韵,精准还原骑士与宗教文化交织的岁月。古朴石材承载历史厚重,仿佛能看见长袍曳地、骑士仗剑的往昔场景,为桥塔添一抹深沉底蕴,让走过的人,在现代巴黎景致里,触碰到中世纪的历史余温。</p> <p class="ql-block">右岸上游塔顶Emmanuel Frémiet雕刻的艺术女神像(La Renommée des Arts )巍然矗立。女神勒住希腊神兽珀加索斯,那长翼白马是艺术灵感的象征。金铜材质在阳光下闪耀,优雅姿态与艺术张力尽显,仿佛在诉说艺术领域的荣耀,吸引游客驻足仰望,感受艺术与历史交融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右岸下游塔基处,Gustave Michel 雕刻的“当代的法国(La France Moderne)” ,聚焦近代法国风貌。以工业革命后的社会为蓝本,人物造型紧扣时代脉搏,衣饰、姿态传递出活力与变革气息。石材间,进取与创新精神静静流淌,呼应大桥建造时的时代浪潮,让塔基不仅是雕刻,更成为近代法国社会演进的无声见证者,在岁月里诉说那个奋进时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右岸下游塔顶,由Emmanuel Frémiet创作的农业女神像(La Renommée de l'Agriculture )闪耀。女神驾驭珀加索斯,身姿矫健,细节生动。这一雕像寓意农业滋养国家,呼应路易十四时代对农业的重视,以艺术之姿,诉说农业在历史进程中承载的根基意义,金色光芒里,是对农耕文明的敬意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右岸的女孩与贝壳雕像,出自Léopold Morice之手。阳光洒在青铜表面,女孩姿态灵动,一手轻搭耳畔,一手托着贝壳,裙裾的褶皱似在微风中颤动,将纯真与自然完美融合,成为桥畔讲述艺术与生活的生动注脚,路过的居民与游客,总会忍不住驻足,被这细腻的雕刻打动。</p> <p class="ql-block">桥头的枝形烛台式路灯,尽显新艺术风格的华丽。路灯下,Henri Désiré Gauquié(1858-1927)创作的小爱神环绕。这些小爱神姿态灵动,或俏皮玩耍、或相互依偎,青铜材质赋予他们古朴质感。雕塑家以精湛技艺,将童真与浪漫融入作品,让路灯不只是照明设施,更成为艺术载体,在塞纳河畔,诉说着19世纪末法国雕塑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右岸孩童引领狮子的群像雕塑,出自 Georges Gardet(1863-1939)之手。雕塑中,孩童与狮子姿态生动,孩童或牵引、或依偎,狮子威严又不失柔和,细节处尽显雕刻师精湛技艺。背景里,埃菲尔铁塔与塞纳河景致交融,雕塑既点缀桥梁入口,又借艺术张力,传递守护与陪伴之意,成为右岸连接历史、艺术与城市风光的独特印记。</p> <p class="ql-block">不妨从侧面远距离欣赏亚历山大三世桥,此时,桥的全貌在视野中铺展,优雅拱身横跨塞纳河,如一道凝固的弧线。桥塔上的金色雕像在天光下闪耀,桥栏的灯柱与雕塑错落成景。河水波光、两岸建筑作衬,桥的对称美与艺术感被放大,细节隐于整体,却更显雄浑大气,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典画卷,将巴黎的浪漫与历史底蕴,悄然融入这远距离的凝望里。</p> <p class="ql-block">桥上一隅,是巴黎浪漫的切片,女孩条纹衫配黑裙,定格埃菲尔铁塔与塞纳河的交融,三两行人或拍照、或闲坐,石桥雕塑静静伫立。蓝天为幕,河水如镜,建筑与自然相拥,时光在此慢下来,每一道身影、每一处景致,都晕染着巴黎独有的艺术气息,把日常过成诗,让路过的人,都成了画中客。</p> <p class="ql-block">在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畔与塞纳河岸,是浪漫的具象化。桥塔的金色雕像在阳光下闪耀,埃菲尔铁塔远远伫立,成为永恒背景。行人或漫步桥上,或倚着河岸石墙,发丝与裙摆随微风轻摆。塞纳河水悠悠流淌,将建筑、铁塔与行人串起,每一眼都是巴黎独有的艺术与生活交融之景,时光在这里,也染上了温柔的蓝与浪漫的金。</p> <p class="ql-block">漫步亚历山大三世桥畔的塞纳河右岸林荫道,秋色如打翻的颜料盘,给树木晕染出金红与翠绿交织的层次。脚下,落叶簌簌轻响,和行人的脚步声交织成温柔的韵律;一旁,雕像被金黄树影轻柔簇拥,在光影里愈发厚重。阳光穿透斑斓彩叶,暖暖地洒在游人和碑座上,历史的深沉与自然的诗意悄然相融。塞纳河静静流淌,把巴黎独有的浪漫,都揉进这一季的绚烂秋色里,每一步都像踩在时光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保罗·巴特利特的作品拉法耶特雕像。拉法耶特骑马挥剑,英气勃发。他投身美国独立战争、参与法国大革命,是自由与革命精神的象征。雕像以艺术之姿,定格其对法美历史的深远影响,成为巴黎历史文化交融的独特印记,供后人驻足凭吊,于青铜与时光的对话里,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俄法同盟纪念碑静静伫立,军人与战马的青铜雕像,历经岁月仍具张力。铭文分俄语和法语,诉说一战时俄国远征军援法的情谊,黄叶铺就的林荫道,为这份跨国羁绊添了层温柔滤镜。路过的人,或驻足默读碑文,或凝视雕像,历史的厚重与秋日的诗意交融,让这段俄法并肩的故事,在巴黎街头悄然延续。</p> <p class="ql-block">河畔林荫道,秋色如灵动画师,为两侧树木晕染金与绿的层次。科米塔斯雕像静立其间,在斑斓光影里,似无声诉说亚美尼亚音乐脉络与厚重历史。他身为作曲家、音乐学家,也承载着对 1915 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受害者的深切追思。行人或漫步而过,或驻足凝视,于自然与人文交融之处,触摸艺术、历史与苦难交织的深沉力量,任思绪在时光中游走。</p> <p class="ql-block">当暮色漫过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的金翼雕像,在余晖里愈发璀璨。桥上的砖石、雕塑的纹理,藏着百年历史的厚重;河畔的微风、游船的剪影,晕染着巴黎独有的浪漫。从桥塔到林荫道,历史与诗意交织,每一眼风景、每一步足迹,都在诉说这座城的故事。此程虽终,桥的浪漫与厚重已刻进心底,愿下次相逢,仍能在这光影流转间,重遇巴黎的灵魂,聆听历史与浪漫的和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