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博物馆:历史深处的智慧启迪

南关文苑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日,我踏入了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向我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我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栩栩如生的文吏俑。这些文吏俑面容沉静,手中拿着简牍和笔,仿佛正在认真处理公务,奇怪的是佣的腰间别着削刀和砥石,据讲解员介绍,在古代,这些文吏也被称为“刀笔吏”。在纸张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们将文字书写在竹简上,一旦书写错误,就要用刀将字迹刮去重新书写。这小小的“刀”和“磨刀石”,不仅是书写工具,更象征着文吏们严谨细致、明察秋毫的工作态度。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社会的变迁,用刀修正着可能出现的错误,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默默贡献着力量。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对待工作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贺家铜轮牙马车遗址吸引了我的目光。这辆保存相对完整的马车,工艺精湛,尤其是那独特的铜轮牙设计,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造车技术。而在了解马车的历史背景时,我意外地学到了“管辖”一词的由来。古代,车轮的辐条汇聚之处称为“辖”,它起到固定车轮、使车辆正常行驶的关键作用。后来,“管辖”就引申为对某个范围进行管理和掌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汉字的含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个字词背后都可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彩陶的展区则让我对“模范”有了新的认识。彩陶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制作出陶模,再用陶模翻制出陶范,最后通过陶范来铸造陶器。“模”是最初的样本,“范”是依据模制作出来的模具,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彩陶。在社会生活中,“模范”代表着那些值得学习的榜样和典范,他们就像彩陶制作中的模和范一样,为我们树立了标准和方向,引领我们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而上官婉儿墓盖的出现,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唐朝。墓盖上精美的文字和图案,记录着她传奇的一生。上官婉儿才华出众,在唐朝宫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了权力争夺的牺牲品。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唐朝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到时代和政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考古的知识和方法。从文物的发掘、清理到修复、保护,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考古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用专业的工具和严谨的态度,揭开了历史的层层迷雾,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这次陕西考古博物馆之行,就像一场知识的盛宴,让我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汲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