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人猿揖别》《东方帝国》

老师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108697件,其中,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p> <p class="ql-block">顺陵石走狮(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顺陵陵园</p><p class="ql-block">顺陵为女皇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墓葬,因武则天称帝而改墓称陵,唐玄宗即位后'又改为王妃墓,后世仍惯称为顺陵。</p><p class="ql-block">石狮是唐代帝陵前象征守卫的石刻。唐以前的陵墓石刻主要为天禄和辟邪,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原产于非洲和西亚的狮子传入中原,成为唐代帝陵的石刻形象之一,并被其后历代帝陵石刻所沿袭。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顺陵走狮,表现出盛唐雄壮豪迈的时代风格,是中国历代石狮中体量最大的一尊,被誉为"东方第一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蓝田人】</p><p class="ql-block">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约有115万年,是亚洲北部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直立人。蓝田人已经能够用火,并能打制简单的石质工具。那时,陕西关中地区的气候较今温暖湿润,适于人类生存,人类于此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大荔人】</p><p class="ql-block">发现于陕西大荔县段家乡的大荔人,距今约20~30万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也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化石,显示出与现代蒙古人种相似的体质特征。大荔人使用的工具以刮削石器为主,也有尖状器和少量石锥、雕刻器等,由此推断大荔人可能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p> <p class="ql-block">仰韶早期文化以西安半坡及鱼化寨、临潼姜寨、南郑龙岗寺等遗址为代表。这一时期,带有圆形环壕的聚落普遍形成,农业有所发展,粟、黍等为主要农作物,人工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等。陶器制作精良,表面多绘制有写实或抽象的鱼纹、人面鱼纹、鹿纹、蛙纹、三角纹、波折纹、条带纹等,有些陶器表面还发现有各种刻划符号。</p> <p class="ql-block">鱼纹葫芦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为繁荣的史前文化。陕西密集分布着两千余处仰韶文化遗址,约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二,处于仰韶时代的中心区,并通过尖底瓶、彩陶等代表性的文化因素逐步向周边拓展,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间的互动与整合。</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潼区姜寨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重唇口尖底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壁画</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镰形器 锯齿镰形器</p><p class="ql-block">商</p><p class="ql-block">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四足鬲</p><p class="ql-block">商</p><p class="ql-block">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旟( yu )鼎</p><p class="ql-block">西周早期</p><p class="ql-block">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旟鼎内壁共铸铭文4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利簋( gui )(复制品)</p><p class="ql-block">西周早期</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临潼区零口乡西段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五祀㝬( hu )钟</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庄白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铺</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王作仲姬方鼎</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岐山县礼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伯庸父盉( he )</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史逨角</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史話簋( gui )</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师丞钟</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强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多友鼎</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下泉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多友鼎内壁铸有铭文22行279字,详细记叙了周厉王时将军多友率军在今泾水流域抵御验犹侵扰的战斗情形,对研究西周军事、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为西周重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盠( li )方尊</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眉县李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盠( li )方尊</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眉县李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鑫方尊内壁铸有铭文108字,大意为:某年八月初吉,穆公陪同盞在周庙接受册命,周王命蠡掌管王室禁卫军西六师、王行、三有司,兼管六师及八师艺,并赐给命服等,是研究西周军事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日己方尊</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牛尊</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通体作牛形,身躯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伸舌作流,背开方口设盖,盖钮为一立虎,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腹背及足部满饰云纹和夔龙纹。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梁其壶</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任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它盉</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盉盖内铸有做器者的名字"它"。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盟之礼,盉用来注水,盘用来承接洗过的废水。</p> <p class="ql-block">日己方彝</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p> <p class="ql-block">日己觥</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觥是商周之际造型特殊的一种盛酒器。日己觥通体由盖与长方形器身组成。盖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卣</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器系西安市公安局移交我馆收藏的,移交时仅存八块青铜残块。经修复人员仔细拼对、粘接,复原为两条盘曲缠绕的青铜龙。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龙体分铸焊接而成,形体巨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龙是战国时期秦国或秦代的遗物。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巨型乐器架的底座。秦文化中有追求浩大气势的传统,在秦统一六国后,这种传统被发挥到了极致。青铜龙正是大一统的秦帝国巅峰时期的作品。这件自遥远的秦代走来的巨型青铜艺术品,见证着秦帝国的强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错金杜虎符(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975年西安市南郊沈家桥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p><p class="ql-block">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故称虎符。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杜虎符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复制品)</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p class="ql-block">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铜车马坑,坑内有一用枋木搭砌的长方形木椁,木椁内一前一后放置着两乘彩绘铜车马。一号车古称高车或立车;二号车古称安车,俗称辊惊车。两车均仿真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比例精心制作,通体彩绘,结构复杂,总重量达2302公斤,各由3000多个零部件组合而成,其中许多配件系金银所制,被誉为"青铜之冠"。</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鍾</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钫</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出土</p> <p class="ql-block">"汉并天下"瓦当</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铜竹节熏炉(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兴平县豆马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p><p class="ql-block">整件熏炉分3个装饰区域,共9条龙装点其间。"九"在中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从熏炉和同时出土的其他器物上的铭文得知,此物愿为汉未央宫的生活用器,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赐子"阳信家",可能是汉武帝赐给其姊阳信长公主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彩绘跽坐女俑</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西安市灞桥区姜村(江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绘扁身男立俑</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绘步兵俑</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咸阳市长陵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着衣式彩绘铠甲武士俑</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咸阳市阳陵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上林"铜鉴</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三桥出土</p><p class="ql-block">鉴的主要能是盛水和盛冰。铜镜问世之前,古人以鉴盛水照容。此铜鉴体量硕大,外壁口沿下刻铭4行29字:"上林铜鉴容五石重百卅四斤,阳朔四年五月工李骏造二百卅枚,第廿四",记载了器名、容量、重量、制造年月、工师名等。据此可知,此鉴铸造于汉成帝阳朔四年(公元前21年),由上林苑中铸造铜器的工匠李骏所造。</p> <p class="ql-block">皇后玉玺(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长陵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泰汉馆展出</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汉高祖刘邦与息后吕雉合葬幕长陵东侧约1000米。《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园,皇后之玺,金糖虎钮。"此印玉质为珍贵的和阗羊脂玉,螭虎钮,印面阴刻篆文"皇后之玺",书体流畅。从质地、钮式和文字推测,可能是品后生前所用印章,也是迄今所见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酱釉绿彩云纹陶尊</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玉雕卧牛</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1972年渭南市蒲城县汉代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辟邪</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1991年3月延安市黄陵县文管所调拨</p> <p class="ql-block">马蹄金</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鱼化寨出土</p><p class="ql-block">汉代黄金货币之一。为纪念汉武帝发现"天马"和"黄金"等祥瑞而铸造,一般重250克左右,主要用于帝王赏赐和馈赠。</p> <p class="ql-block">彩绘车马纹铜镜</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榆林市绥德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足铜灯</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三足铜灯</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沐缶</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刺猬</p><p class="ql-block">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公元9年)神木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汉兵马俑</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杨家湾出土</p><p class="ql-block">再现汉初军阵形式的杨家湾汉代兵马俑坑中,代表作战部队的俑坑共10个,骑兵占了6个,表明西汉初期骑兵在军队编制中已成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汉代军队编制及作战形式的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应是向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学习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双驼纹金牌饰</p><p class="ql-block">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一公元9年)西安市北郊龙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怪兽(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公元9年)</p><p class="ql-block">神木市出土</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p><p class="ql-block">奴首领冠冕上的装饰。匈奴金银饰件多采用动物造型和纹样,其中以金怪兽的造型最为奇特,它显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其怪异的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有学者推测,金怪兽有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蛊雕,以之作为冠冕顶饰,反映了匈奴人对勇猛强悍动物的崇拜。该饰件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制作精湛,是最有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升平十三年"错金泥笛</p><p class="ql-block">十六国·前凉(公元320年﹣公元376年)馆藏</p><p class="ql-block">此箭制造于升平十三年(公元369年),制作精致,形制特异,用来盛装封泥。据铭文来看,此箭应为前凉帝王宫中所用之物。外壁装饰的错金龙虎纹带有汉代风格,缠枝装饰则显示出早期西方艺术对姑臧(前凉都城,今甘肃武威,该器的制造地)的影响。前凉被前秦所灭后,此篱应是随其所有者一同被转移到了长安。</p> <p class="ql-block">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p><p class="ql-block">西魏(公元535年一公元556年)1981年安康市旬阳县城东门外出土</p><p class="ql-block">此印为西魏名将独孤信不同时期之印。印用煤精制,呈球体48棱26面,其中14面镌刻有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賤""信启事""耶敕""令"密"。14面印文用途各异,分为公文用印、上书用和书简用印,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魏率善氐仟长"印</p><p class="ql-block">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1991年岐山县博物馆调拨</p> <p class="ql-block">彩绘贴金安伽墓围屏石榻</p><p class="ql-block">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北郊出土</p><p class="ql-block">北周时期石质葬具,由围屏、榻板和榻腿3部分构成。围屏内侧刻绘减地浅浮雕贴金图案56幅,题材主要表现墓主人安伽生前出行、宴饮、狩猎、娱乐等场面,画中人物多为胡人。墓主安伽是出身粟特贵族的北周同州萨保,负责管理入华贸易的中亚胡及袄教事务,居住并葬于长安。北榻雕刻精细,彩绘贴金,题材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神平三年"鎏金弥勒像</p><p class="ql-block">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西安市西郊出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佛菩萨三尊铜造像</p><p class="ql-block">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馆藏</p> <p class="ql-block">06.坐姿女陶俑</p><p class="ql-block">十六国(公元304年一公元439年)2001年咸阳市平陵M1号墓出土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