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蚊媒传染病,美兰区新埠街道持续在行动

潇湘子

<p class="ql-block">  当前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认真落实省、市、区委部署要求,全民动员打好基孔肯雅热防控攻坚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日美兰区新埠街道持续开展防蚊灭蚊专项行动。</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5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詹道军,副区长甘平到新埠岛花市督导防蚊灭蚊工作。新埠街道办事处主任梁定业现场部署调度防蚊重点点位工作。</p> <p class="ql-block">街道社区干部在翻盘倒罐清积水。</p> <p class="ql-block">  7月26日上午,区委朱军书记到新埠岛花市调研防蚊灭蚊工作成效,区委办主任谢晋彬、区卫健委主任林沐,新埠街道工委书记李恩浩,办事处主任梁定业参加调研督导。</p> <p class="ql-block">7月26日,李恩浩书记,梁定业主任带领街道社区干部在新东社区开展防蚊灭蚊专项行动。</p> <p class="ql-block">三联社区开展防蚊灭蚊宣传和翻盘倒罐清积水专项行动。</p> <p class="ql-block">新埠社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区包点单位美兰区委政法委和街道、社区干部在土尾社区</span>开展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理垃圾等专项行动。</p> <p class="ql-block">7月27日,区政法委、中共海口市综合执法局海洋和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党支部、街道和社区干部在三联社区开展预防基孔肯雅热翻盆倒罐、清理蚊虫滋生的卫生活动。</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基孔肯雅热?</p><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1952年,该病首次在非洲东南部被发现,后播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2008年,我国首次发现输入病例,随后几年陆续有输入病例报告,部分输入病例在南方省份引起本地传播。</p><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咳嗽、打喷嚏、聊天及其他日常接触不会引起感染。基孔肯雅热感染者多为轻症,症状以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为主,大部分人症状一周内会好转。</p><p class="ql-block">“花蚊子”就是白纹伊蚊,喜欢白天活动</p><p class="ql-block">和别的蚊子比,白纹伊蚊长得有特点,一身黑色,腿上和身上都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尤其是一条清晰的白线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背上,不像淡色库蚊一身土灰色的那么低调,非常好认。</p><p class="ql-block">白纹伊蚊属于容器型媒介蚊种,主要孳生在各类盆、罐、瓶、缸、桶、废旧轮胎、泡沫箱等小型积水中,且活动范围躲在孳生地周边100-200米内。很多时候,我们是“自己养蚊子咬自己”。因此,及时了解蚊虫活动规律做好防护,有效清理孳生地,可以从源头有效防控蚊媒传染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