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进散记】清理狗粪的境界

恒进

<p class="ql-block">在小区遛狗,看到小狗拉了,我蹲下清理狗粪时,注意到旁边有人看我——我倒是很坦然,自家的狗拉的,当然应该清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遛狗时,我会多带几张纸,方便清理路边的狗粪。关于清理狗粪,大概有三种情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自家狗拉的,自己清理:是自己种的因自己承受果,对小区环境和居民没有造成污染和困扰,相当于还账,所以无亏也不欠,无过亦无功。了凡先生早年和绝大多数世人一样,之所以没有跳出命运的窠臼,无非是善恶、功过相抵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轨迹如开车,即使在笔直的道路上,方向盘也不是固定不动,时而左打一些,时而右打一点,总的行驶方向仍然没有变。假如把左打比作积善,右打看成作恶,左右转动方向盘的幅度或次数相当,命运便如拍好的电影胶片一样,人生只是在播放事先拍好的电影,无法改变情节和结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假如方向盘左右转动的幅度或次数超过了另一个方向,车辆便会偏离原有的行驶轨迹,驶入高速或岔道,命运便随之改变;左右急打方向,命运又会出现大的逆转,如《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的开示:“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p> <p class="ql-block">二是自家狗拉的,自己不清理:自己种的因自己没承受果,对小区环境和居民分别造成污染和困扰,相当于欠债,但欠债终究要还,而且会附带着高额利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妇孺皆知,但总有贪官和犯罪分子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道德经》的原文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大自然的因果律却没有人能逃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动还债的方法,可以是清理别人家的狗粪或其他污物,因为附带着利息,所以要多清理一些,账才能还齐。再多清理的,相当于存款,便有了功德或福德。被动的还债结果,可能是某一天在路上也会走“狗屎运”,遭遇污秽环境、疾病缠身,或被人轻贱等。</p> <p class="ql-block">三是别人家狗拉的,我来清理:别人种的因我来承受果,主动清除别人家的狗对小区环境和居民分别造成污染和困扰,便是为自己积德、积福,相当于存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班步行路过社保中心门口,看到两位老太太在遛狗。人行道上有一堆狗粪,两位阿姨都说不是自己家小狗拉的。我口袋里正好有纸,弯腰包起狗粪扔进垃圾桶里。阿姨问:怎么没看到你家的狗?我回答:“下班路过,没遛狗,怕被路人踩了。”转身继续前行,听到阿姨在背后啧啧称赞:“看看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动清理狗粪时,被人看到赞叹几句,“为善而人知之,是为阳善”,阳善能落个好名声,赢得赞誉和恭敬,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福报,却没有功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为一生笃信佛教的梁武帝所建,达摩祖师却说他并无功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假如高调行善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和带动更多的善念和善行,便兼具了阳善与阴德。我们不应无端评判高调行善的陈光标先生的真正动机和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多数时候清理别人家狗粪时,是不为人所知的,“为善而人不知,是为阴德。”甚至还可能被误以为是清理自己家的狗粪,“闻谤不辩,受侮不答”,阴德更厚。但假如清理过程中对狗的主人在嘴上或心里有怨恨情绪,便可能功不抵过。</p> <p class="ql-block">五代时期历五朝十帝的政治不倒翁冯道,多为世人所诟病,但冯却以“救民于水火”为己任,一生信奉的人生哲学是:“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家讲:“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金刚经》中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是善行的最高境界,但却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禅宗六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顿悟的功夫,而多数人的自我提升还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儒家的道在百姓日用之间,庄子说道在屎尿,唐代禅僧马祖道一提出:“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无处不修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