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去了趟山西,游玩了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云冈石窟、大同古城,总体感觉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太原,山西省会。因在晋水之北,古称晋阳;又因出过十几个皇帝,又称龙城。建城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太原城最让人心动的是山西饭店,它是明清的贡场,也是众多名人到的地方,现今装饰得富丽堂皇,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街,钟楼街,晚上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晋祠,国家一级博物馆,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来历。相传,有一天周成王和自己的弟弟姬虞玩耍,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树叶,把它削成了珪状,然后递给姬虞说:“我要把唐国赐给你。”</p><p class="ql-block">几天之后,史官询问成王将于何日举行受封仪式,成王满不在乎的说:“那天我只是随便开个玩笑,你又何必当真。”</p><p class="ql-block">想不到史官却一本正经的说道:“常言道天子无戏言,现在您既然亲口许下册封之事,又岂能出尔反尔?”</p><p class="ql-block">成王听完便答应史官的提议,在公元前1033年正式将唐国封给了姬虞,姬虞也因此以唐为氏,被称为唐叔虞。</p><p class="ql-block">唐叔虞到任唐国之后,带领百姓在此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几年努力下来,唐国国力日渐昌盛,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后代改唐为晋,为纪念他便在悬瓮山下建祠。</p> <p class="ql-block">古树,最早的是周柏,居今三千年。这里的树龄都很大,千年以上的不少,这是我看过的最古的树的集合了。北京的天坛里的古树也很多,但树龄无法与之相比。</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的周柏,斜着的这棵</p> <p class="ql-block">辽、宋、明三代的铁狮子,造型变化还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辽时的铁狮,威武</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披发狮。</p> <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年间的铁狮,相比妩媚些,更像宠物</p> <p class="ql-block">智伯渠,最早的助坝拦水的工程,当时是晋国最有实力的智伯为灭赵而挖,没想到后被赵魏韩联手灭掉,留下了“唇亡齿寒”的故事,这渠是三家分晋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中心建筑。根据史料记载,晋祠最初以唐叔虞为主祭对象,但北宋太平兴国九年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攻灭北汉后,因忌惮晋阳(今太原)的“龙城王气”,不仅焚毁晋阳城,还通过重修晋祠调整其祭祀格局以压制地方势力。赵光义认为晋阳城易守难攻且多出反叛势力 (如李渊起兵),为消除其“王气”,采取了极端手段:焚毁晋阳城并迁走居民;将晋祠主殿改为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削弱唐叔虞作为晋国开国君主的象征意义,间接否定地方政权合法性。圣母殿位于核心位置,而唐叔虞祠被移至北侧偏殿,形成“母尊子卑”的格局。这种调整既符合宋代儒家伦理,也通过建筑空间强化中央集权现存唐叔虞祠为元、明、清三代翻修结果,其偏离主轴线的位置已成为历史定局。</p> <p class="ql-block">关于圣母殿祭祀的对象到底是谁,有三种说法:一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她是武王之妻,姜子牙之女。二宋朝的刘娥太后,就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的太后,现存的塑像是她执政其间所塑,并且是按照宫廷的格局布置的。三水神娘娘,百姓的选择,因为此地有三眼泉,灌溉六百多顷地,生产的大米很有名。</p> <p class="ql-block">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形态各异的侍女像</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现存最早的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镇馆之宝,唐碑。当年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后建立唐朝。李世民征讨高勾丽回来时故地重游,有感而发,书写此文,刻碑。这是现存唯一的李世民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唐碑</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取名源自《诗经·鲁颂》:“永锡难老”,寓意“赐予永恒的生命”。难老泉与周柏、宋代彩塑并称“晋祠三绝”。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题写的“难老”二字匾额现存于亭内,成为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山西博物院,你首先会被一面巨大的“晋”字墙所吸引。这面墙上镶嵌了60个不同形态的“晋”字,它们分别来自春秋时期的铜器、侯马盟书以及历代的碑文和书帖。</p> <p class="ql-block">晋侯鸟尊:西周中期青铜酒器,现为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该器物以凤鸟与象鼻融合造型闻名,主体为回眸凤鸟,尾部下卷形成象首,凤冠直立、羽纹精细,象鼻与鸟足构成三点支撑。1998年发现于晋侯墓地114号墓,因盗墓爆破严重损毁,残片达百余枚,经北京大学专家历时修复重现原貌,仅尾部局部缺失。象鼻造型反映西周华北气候温暖、大象栖息史实,印证古代黄河流域生态变迁。</p> <p class="ql-block">玉组佩:周人视死如生,不仅生前佩玉,并且认为在死后玉可保护尸体,使人不朽,所以大量的佩饰在生前使用,死后又一块随葬入棺中,覆在身体上,用以保护身体。第一张是出土时的状态,第二张是复原后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候马盟书:最早的毛笔字,用朱砂写在玉片上</p> <p class="ql-block">朱书文字陶扁壶: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公元前2300至前1900年间的陶寺文化遗存。该扁壶表面用朱砂书写两个字符,其中一字符被学界普遍释读为“文”字,其结构与殷墟甲骨文高度相似但早700余年。真品在中国考古博物馆“文明起源”专题展厅,属核心展品,该器物被认定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实物证据。这件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就是“昙曜五窟”,后又陆续开凿了“五彩洞”。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昙曜,主持开凿者,其雕像用的是山西特有的煤矸石。</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p> <p class="ql-block">古时的车辙印</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主佛像均模拟北魏王朝道武、明元 、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象征北魏皇帝是如来佛的化身。显然是在告示世人,皇帝就是佛的化身,君权神授,不可动摇。</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形象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18窟太武帝拓跋焘:让拓跋焘“青史留名”的事件,正是“太武帝灭佛”,他厉行灭佛,死在他手下的佛教徒不计其数,结果自己去世后还被塑了佛身。据说,他袈裟上的每一个小佛都代表他杀过的佛教徒。手心向里的独特姿势也被看做是对受害者的抚慰。</p> <p class="ql-block">第3窟又名“灵岩寺洞”,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现在能看的只有后室,雕三尊大像,主尊高约10米,身姿挺拔,比例协调,通肩式袈裟紧贴身躯,厚实圆润的双手作无畏、与愿印。左右两侧胁侍菩萨高6米,头顶发髻高耸,发丝根根有序。这三尊造像较之云冈其它造像,都更加丰满圆润,在艺术表现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造像。其雕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多依据造像艺术风格而推论</p> <p class="ql-block">五华洞;是云冈石窟第9至13窟的统称,因清代彩绘异常绚丽而得名,是云冈石窟中雕饰最为华美的石窟群,展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与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中心塔柱式洞窟</p> <p class="ql-block">七佛的细节图</p> <p class="ql-block">二佛并坐:源经文记载多宝佛为印证佛法,邀请释迦佛入塔并坐说法,形成此造像的经典依据。该形式象征过去佛与现在佛共同弘扬佛法。北魏时期,“二佛并坐”造像与皇太后冯氏和孝文帝的“二圣”共治相关联,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政权合法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赫赫有名的音乐窟:最上面一排的雕像,每人手中都持有一种乐器,似乎在合奏。</p> <p class="ql-block">这几位菩萨好悠哉呀,毫无我们平时常见的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云冈六美</p> <p class="ql-block">露齿菩萨,据说中国只有两尊,一尊云冈一尊在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胖胖的飞天</p> <p class="ql-block">支撑佛像右手的被称为大力金刚,有1.8米高可以想见佛像多么的宏伟。</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金代重建,曾是辽代皇家寺庙。其建筑坐西朝东,体现了契丹族“以东为尊”的崇日习俗,与汉族寺庙的坐北朝南形成鲜明对比。名字取自《华严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教义,体现大乘佛教思想。</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前的五龙壁</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前九龙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