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亭》

阳春(周清林)

<p class="ql-block">《三观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查琅琊五东巡,</p><p class="ql-block">三观亭记始到今。</p><p class="ql-block">秦皇断崖勒马处,</p><p class="ql-block">方士徐福杳无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6.27于威海银滩三观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三观亭的断崖边,望着海风卷起浪花拍打礁石,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马蹄声。传说秦始皇曾在此勒马驻足,俯瞰这片浩瀚的东海,心中怀揣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如今,亭子依旧,海风依旧,只是当年的帝王与方士早已化作尘烟,只留下一段扑朔迷离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那块刻有文字的石碑,静静地立在亭子不远处,碑文早已模糊,但依稀可辨“琅琊”二字。树荫下,一块红色的指示牌指向远方,仿佛在提醒着来往的旅人:这里,曾是历史的交汇点。我时常想,徐福是否也曾在此驻足,面对茫茫大海,思索着自己的命运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海面晴朗,阳光洒落,远处的小岛如同浮在水面上的仙山。岩石散布在海面,像是上天随手撒下的棋子。我坐在亭中,望着这片景色,忽然明白为何古人会相信东海有仙山。这海,这岛,这风,都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引诱着人们去追寻、去探索,哪怕明知是虚无缥缈的幻想。</p> <p class="ql-block">园林深处,小路蜿蜒,石桥横跨在荷叶之间,假山错落有致,绿意盎然。我沿着这条小路缓缓前行,心中思索着“三观”二字的含义——观海、观史、观心。三观亭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坐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让人在喧嚣尘世中,找到一片可以静心沉思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一簇红花在绿意中绽放,鲜艳夺目,远处的亭子在花影与树影之间若隐若现。我常在清晨来到这里,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亭子的红柱上,听鸟鸣与海风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池塘中的荷花在晨露中缓缓舒展,荷叶随风轻摇,仿佛在低语。我坐在亭中,望着这一池荷影,心中浮现出秦始皇与徐福的对话。他们是否也曾在这片土地上,望着同一片海,讨论着仙山与长生?历史的尘埃早已掩埋了太多细节,但那份对未知的渴望,却始终未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荷塘边的凉亭,竹林环绕,红花点缀其间,远处的建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我在这里见过一位老人,他静静地坐在亭中,目光投向远方的海面,仿佛在回忆什么。或许,他也曾像我一样,被这片土地上的传说所吸引,来此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凉亭前的小桥,石板铺就,绿意盎然,桥下的荷塘倒映着亭子的影子。我走过这座桥,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宁静。三观亭不仅是一座亭子,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幻想。</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礁石如同沉睡的巨兽。我站在这里,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与海风的清凉,心中却涌起一种莫名的孤独。徐福最终去了哪里?他是否真的找到了那片“平原广泽”?这些问题,或许永远都没有答案,但正是这份未知,才让三观亭的故事如此迷人。</p> <p class="ql-block">那块刻着“福如东海”的巨石,静静地伫立在阴云之下,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我抚摸过它粗糙的表面,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仿佛能从中汲取某种力量。福如东海,不仅是对长寿的祝愿,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那座金色圆顶的凉亭,周围是灰色的石柱与石基,前方是一条笔直的石板路。我沿着这条路缓缓前行,心中充满敬畏。三观亭不仅是一个观海的去处,它更是一个让人思考生命与历史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思绪却愈发清晰。</p> <p class="ql-block">那座写着“光”字的金色雕塑,矗立在山脚之下,背后是连绵的群山与苍翠的树木。我站在雕塑前,仰望那一个字,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光,是希望,是方向,是人们在迷雾中寻找的目标。三观亭,或许也正是这样一个“光”的象征,指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