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杜牧于公元803年出生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唐代宰相,父亲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志存高远,二十多岁就考中进士,虽然仕途并不顺利,但在文学领域,成就颇高,成为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七绝《山行》、《清明》、《赤壁》、《泊秦淮》,散文《阿房宫赋》等被广为传诵,其明快、俊朗的文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p> <p class="ql-block"> 杜牧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也是情种一枚,他的两段无果姻缘,凄美而遗憾,让人感喟。</p><p class="ql-block"> 第一段,与歌妓张好好。</p><p class="ql-block">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杜牧进士及第,次年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府任职。沈传师家中养有歌妓,其中张好好年方十三,才情出众、色艺双绝,杜牧对她一见钟情。两人常一同“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感情迅速升温。</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沈传师之弟沈述师也看上了张好好,将其纳为小妾。杜牧只是幕府幕僚,官位低微,无力抗争,只能眼睁睁看着爱人被夺走。张好好出嫁时,给杜牧留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一诗,杜牧伤心怅然,离开了洪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和八年(834年),杜牧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东城偶遇张好好。此时的张好好已被沈述师抛弃,流落街头,当垆卖酒。杜牧感旧伤怀,写下了《张好好诗》,并将其赠给张好好。如今,这份书贴作为国宝,珍藏在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后来,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听闻后悲痛欲绝,瞒着家人前往长安祭拜,最终自尽于杜牧坟前,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凄美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第二段,与湖州女孩。</p><p class="ql-block">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闻湖州美女如云,便前往游玩。湖州刺史为取悦杜牧,举办了一场江上龙舟竞渡大赛,吸引全城百姓围观。杜牧在人群中看到一位年仅十一二岁的少女,惊为天人。他上前表明想娶少女为妻,少女母亲因女儿年幼且与杜牧素不相识,起初并未答应。</p><p class="ql-block"> 杜牧诚恳地表示,自己会申请到湖州任职,希望能先定下婚约,十年内必来迎娶,若十年期满未到,少女可另嫁他人。少女母亲见他态度真诚,便同意了,杜牧随即送上厚重聘礼。</p> <p class="ql-block"> 此后,杜牧一直牵挂着湖州的少女,为了能到湖州任职,他在好友周墀出任宰相后,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然而,等他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湖州时,距离约定之时已过去十四年,少女已嫁人三年,还生下了孩子。</p><p class="ql-block"> 杜牧虽满心惆怅,但自知是自己来迟,便没有责怪母女二人,而是赠送了她们很多礼物,让其离去。感慨之余,他写下了《叹花》一诗,以“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与自责之情。</p> <p class="ql-block"> 杜牧一生担任过许多职务,如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p><p class="ql-block">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湖州刺史,</p><p class="ql-block">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都没能实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象情场一样郁郁。公元852年,年仅49岁的杜牧病终,一代文豪殒落,令人扼腕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