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里我将从鲁迅先生回忆从前品尝美食的甘美开始——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然而时过境迁再次品尝也不过如此,何也?不是小时候的食物多么好吃,而是美好的记忆在慢慢发酵,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再次品尝却是生活的苦涩,不复当初。</p><p class="ql-block">有美好自然有不幸——鲁迅先生的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光,在庸医的多次“救治”下——庸医将封建迷信的手段用到了中医当中,父亲的病症日益加重,这也导致鲁迅先生站在了中医的对立面。再到父亲奄奄一息时,衍太太让鲁迅先生一直呼唤父亲,后来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他最大的错处,因为他本意是想要父亲摆脱痛苦,而不是在庸医和病痛的折磨下生不如死。但在当时封建迷信的环境下,“孝”被错误定义,幼时的鲁迅先生被如此教导,不得不成为“沧海中的一粟”。</p><p class="ql-block">《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思想”,就如 其中“我向来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当时的中国社会有多么黑暗,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体会,当鲁迅说出这段话时就会让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对幼时经历的回忆,深刻体会到封建思想对人民思想的迫害,这也让其坚定<span>地</span>走在彻底反封建的路上。</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来说,鲁迅先生彻底反封建也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里面确实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是很多文化开始时并不是现在的内涵,而是在根据统治者的需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不断发展中有些就会变质。</p><p class="ql-block">我们读书是要鉴别,有些读者就因为看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来个以偏概全,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糟粕,中医是伪科学,我想说没有自己的思想这很可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