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形式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只重表面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助长不良风气。</p> <p class="ql-block">一、形式主义的特征。</p><p class="ql-block">1、注重形式而非内容。形式主义者过于关注事物的外在表现,忽视实际内容和效果。例如,文件层层转发却无实际行动。</p><p class="ql-block">2、虚假与不一致。表现为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汇报时弄虚作假,实际工作中却不落实。</p><p class="ql-block">3、过度追求程序。过分强调流程和规范,而不注重工作的实际效率和质量。</p><p class="ql-block">4、跟风与模仿。盲目跟风,不考虑实际情况,照搬照套,缺乏创新。</p><p class="ql-block">5、 缺乏担当。面对问题时,形式主义者倾向于逃避责任,不愿积极解决。</p> <p class="ql-block">二、表现较为突出的八种形式主义。</p><p class="ql-block">1、文山会海。无休止的文件、报告和会议仿佛成了工作的全部,文件冗长繁琐,内容空洞无物,会议频繁低效,缺乏实际意义,造成单位部门负责人在文山会海中疲于奔命,真正的工作却被搁置一旁。</p><p class="ql-block">2、工作流痕。工作流程设计过于复杂,环节众多,看似严谨,实则繁琐无效,导致效率低下,公务人员在这些繁琐的流程中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果。</p><p class="ql-block">3、过度值班。为了显示工作的勤奋和重要性,安排过多的值班任务,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生活,还导致值班期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 4、频繁的检查和调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走过场,不仅消耗基层单位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检查和调研缺乏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导致工作方向的偏离。</p><p class="ql-block">5、过烂的考核。考核本是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但过烂的考核却适得其反,过烂的考核往往容易造成考核标准模糊、重叠,主观性强。导致考核疲劳甚至产生内部矛盾和不满。</p><p class="ql-block">6、无实际意义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浪费精力和时间。</p><p class="ql-block">7、假大空的信息和宣传。为体现成绩,夸大其词、虚构事实的宣传,不仅误导公众,也损害单位形象和信誉。</p><p class="ql-block">8、层出不穷的面子工程。为展示自身形象和实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项目,耗资巨大,效率低下甚至毫无实际用处,容易脱离群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