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绚烂夕阳,重燃生命之光——观老年大学朗诵情境剧《绚丽夕阳照校园》有感</p><p class="ql-block"> 目睹公园里、广场上日益壮大的银发人群,这已是我们身处的老龄化社会最直观的注脚。他们或围坐对弈,或踏歌起舞,或沉醉于自娱自乐的表演,那份寻找归属与慰藉的热切,令人动容,更引人深思:如何让这庞大的群体安享晚年,而非陷入精神孤岛,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欣喜的是,政府亲民的举措如春风化雨——成本价社区食堂解决了“一碗热饭”的民生之基,而老年大学的创办,则如点亮了一盏心灯,照亮了无数退休老人重燃梦想、丰盈灵魂的道路。这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善政,更是一曲献给“夕阳”的华美乐章。</p><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学,名符其实是“圆梦的殿堂”。多少梦想,曾因生活的重担、时代的局限而被悄然搁置?那心底对歌声的渴望,对舞步的向往,对丹青墨韵的痴迷……在子女成家立业、生活节奏骤然放缓后,这些沉睡的种子终于找到了破土而出的契机。老年大学,正是这片温润的土壤。它绝非简单的消遣场所,而是精心设计的“精神家园”。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无不体贴入微地契合着银发学子的特点,只为让他们“进得来,学得好,玩得开心”。在这里,学习不再是压力,而是滋养生命、重塑状态的甘泉。</p><p class="ql-block">今日得见《绚丽夕阳照校园》的情境呈现,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画卷在我眼前生动铺展。琴房里,指尖在琴键上跳跃流淌,奏出的不再是生涩的音符,而是饱含岁月沉淀的动听旋律;书法课堂上,狼毫饱蘸浓墨,银发学员气定神闲,笔下欧体柳骨,力透纸背,那份专注与成就,令人赞叹;瑜伽垫上,身姿舒展,动作流畅,那份“身轻如燕”的活力与柔韧,让人几乎忘却了她们已是花甲之年的“银发族”!这哪里是暮气沉沉的“夕阳红”?分明是生机勃勃的“第二春”!</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心折的,是学员们眼中焕发的光彩。在老年大学,他们不再是围着儿孙转的“爷爷奶奶”,不再是闲坐家中的“空巢老人”,他们找到了久违的“自我”,寻回了失落的价值感与“自信”。当指尖流淌出乐章,当笔下生花,当身体突破年龄的桎梏,那份“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让他们的生活瞬间充盈了“阳光雨露”。一种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生命状态,如春草般蓬勃生长。学习,赋予了他们新的身份认同和生命动力。</p><p class="ql-block"> 这情境剧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老年大学深刻的社会价值。它解决的不仅是“老有所学”,更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值”。它让退休不再意味着人生的谢幕,而是开启了追求自我、绽放光彩的新篇章。当银发学子们在学习中重拾自信,在交流中获得共鸣,在进步中感受喜悦,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极大丰富,个体生命质量显著提升,无形中也促进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这绚丽的“夕阳”,不仅温暖了自身,也照亮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它告诉我们: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赋予其厚度与温度,让每一位长者都能活出尊严、活出精彩,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温度与高度。这所“圆梦殿堂”,正是点亮这“绚丽夕阳”的不灭心灯。</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