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教我的是‘做中学’,而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学了再做’

花冠之露

<p class="ql-block">他举了个例子,<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u>MIT的课堂上,教授会让学生设计一个虚拟公司icon,从市场调研到财务规划icon全流程模拟,这种训练让他在面对搜狐危机时,能迅速拆解问题,找到突破口。</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反观国内,很多<u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学生习惯了“背答案”,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番话,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也让人不禁思考:</u><u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u></p> <p class="ql-block">商界大佬张朝阳icon说:“我在美国过了一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小的时候受的教育,跟以后是一样的,到老了也一样,我们不是,我们的世界观一直在变。”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6年,张朝阳作为中国“留学潮”中的一员,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美国icon的土地。他考入MITicon,攻读物理学博士,那时的他,</p><p class="ql-block">满<b>脑子都是国内教育灌输的“标准答案”。</b></p><p class="ql-block"><b>可到了MIT,课堂上没</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有老师“</b><b>喂”知识,</b>反而是小组<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讨论、动手实验,甚至连教授都会被学生反问得哑口无言</span>。</p> <p class="ql-block">张朝阳起初手足无措,英语icon磕磕绊绊,面<b>对美国同学天马行空的创意,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落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但正是这种“实践出真知”的教育方式,逼着他打破思维的桎梏。</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次实验课,他和团队熬夜设计模型,失败了十几次,终于在凌晨三点成功点亮电路板,那一刻,他<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激动地跳起来,第一次感受到“学以致用”</span>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正是这段留学经历,<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种下了他日后创业的种子,但当时的他并</span>不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p> <p class="ql-block">1996年,张朝阳回国,怀揣着“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梦想,创立了搜狐icon。那时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网吧里拨号上网“滴滴”作响,普通人连邮箱都不知道怎么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搜狐作为中国最早的门户网站之一,迅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1998年,搜狐获得第一笔融资,张朝阳意气风发,觉得自己站在了时代的风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好景不长,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icon破裂,纳斯达克icon指数暴跌,搜狐的股价从最高点13美元跌到不足1美元,投资者撤资,员工人心惶惶,公司账面资金一度只够撑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朝阳坐在北京icon办公室里,窗外是阴沉的天,桌上堆满了财务报表icon,他点了一根烟,眉头紧锁:是就此倒下,还是绝地反击?</p> <p class="ql-block">关键时刻,张朝阳想起了MIT的日子——“<b style="color:rgb(237, 35, 8);"><u>失败不可怕,关键是找到解决办法”</u></b><b><u>。他果断调整策略,砍掉不必要的开支,聚焦现金流管理,甚至亲自带团队加班加点优化搜索引擎技术</u></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对员工说:“<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不是在等风来,而是在造风</b>!”2001年,搜狐推出多元化业务,涉足游戏和视频领域,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成为<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国内首</span>批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p><p class="ql-block">据搜狐当年财报显示,公司收入从2000年的几乎为零,增长到2003年的超过1亿美元,堪称奇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u> 背后,是张朝阳从美国教育中汲取的“实践精神”——不怕试错,敢于创新。</u></b></p><p class="ql-block">他常在内部会议上感慨:“如果没有MIT逼我跳出舒适区,搜狐可能早就倒下了。”</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张朝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b><u>美国教育教我的是‘做中学’,而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学了再做’</u></b>,两种方式各有千秋,但关键在于,你<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得学会把知识变成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举了个例子,MIT的课堂上,<i><u>教授会让学生设计一个虚拟公司icon,从市场调研到财务规划icon全流程模拟,这种</u></i>训练让他在面对搜狐危机时,能<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迅速拆解问题,找到突破口。</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反观国内,很多学<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生习惯了“背答案”,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u></b>。这番话,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也让人不禁思考:<b><u>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u></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搜狐早已是中国互联网的“老兵”,张朝阳也从当年的意气少年,变成了沉稳的商界大佬。但他依然记得MIT校园里那个秋天的下午,记得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办公室里的彻夜灯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b><u>教育,不只是书本上的分数,更是一种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