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愚园路•穿越百年上海风华

田野

<p class="ql-block">  愚园路,上海市西区的一条马路,这条路并不宽阔,但却也不短,从最东端的静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园附近。清宣统三年(1911年)工部局越界填滨筑路,以当时著名的“愚园”命名。</p> <p class="ql-block">  愚园路的东段为繁华的商业区。静安寺、百乐门、环球世界大厦等百年建筑和现代化高楼大厦在这里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愚园路81号,这里曾经是中共上海局秘密机关之一,也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人、中共上海局副书记刘长胜1946年至1949年在沪从事地下革命斗争的的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楼内的陈列馆通过一系列组含场景,展示了中共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愚园路东段最知名的建筑莫过于百乐门了。作为曾经上海滩上最奢华的舞厅,是解放前上海纸醉金迷的代名词,如今仍以霓虹灯闪烁的视觉艺术风格,成为上海夜生活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沿着愚园路西行,分布在这条路上的108幢老洋房,60幢优秀历史建筑,诉说着上海百年风华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享昌里《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1927乡10月,中共中央常委会决议在上海创办党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重要的政治宣传刊物。</p> <p class="ql-block">  江宁公寓,这座始建于1930年的建筑,融合了折衷主义风格,以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矗立在繁华的上海。公寓其独特的设计和历史地位,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成了一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愚园路611弄,隐藏着一处建筑瑰宝——和村,这里完好保存着9栋独式花园洋房,它们以英式乡村别野风格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470弄的贤邻别墅别,是一处充满英伦风情的别墅群,其设计不仅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市西中学前身为1869年创办的“尤来旬学校”,由中美混血女士尤来旬创立。1946年定名为市西中学,百年校史见证教育变迁。</p> <p class="ql-block">  长宁区少年宫,1930年的老洋房,爱国教育家王伯群的故居。在抗战期间曾被江精卫占据,因此得名江公馆。抗战胜利后,公馆改为长宁区少年宫,成为孩子们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361弄的愚谷邨,这“邨”是“村”的异体字,含有城市里的乡村。121号曾为中共上海局机关,不少革命先驱在动荡岁月里开展工作。当年的联络点已成为寻常街巷里的住宅,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会被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457弄1号,曾是著名戏剧活动家 李伯龙的旧居,砖木结构,体量宽大,为一栋富有特色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 </p> <p class="ql-block">  涌泉坊,得名于“静安八景”之一的涌泉亭。三层西班牙式里弄,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典雅。</p> <p class="ql-block">  532弄的柳林别业。从小区门口进入,里面两边的洋房非常漂亮,有两幢为私人所有,其他均往着“72家房客”。</p> <p class="ql-block">  608号是一个百平方米的庭院,高大的梧桐树下,绿草花卉点缀其间,这里既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洋气,又不失生活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愚园路上的无轨电车,从1914年至今,拖着两根“大辫子”已经在街头行驶了一百多个年头。路边的邮筒在其他城市已很少见了。</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愚园路,触摸着历史的脉络,感受着建筑艺术的魅力与红色精神的洗礼。它让人们在现代都市快节奏中,寻得一处可以回望历史、吸取力量的心灵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愚园路静谧的街区,围墙与绿荫勾勒出内敛的轮廓,弄堂与洋房藏匿着不事张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愚园路,商业潮流与市井烟火共存,有历史文化的弄堂故事,有网红的时尚元素,还有数不清的精品小店,这才是梧桐树下的隽永与往昔。</p> 谢谢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