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0</p><p class="ql-block">~~~~~~~24</p><p class="ql-block">~~~~~~~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0”——致三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2003年起,高考由7月的7/8/9三天提前到6月的7/8/9三天,据说是取“录取吧”的好意头。从那以后每年的6月,从胜利路跨解放路的高架桥路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再去看看那桥下掩映的绿树红墙的校园,年轮滚滚,高考已离我远去30年了(此处暴露年龄了😅😅😅)……</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高考是阶层跃迁的通道,这种说法大体是源自恢复高考后的一批60后、70后,1977年的高考录取率仅 4.7%,一批知青、农民、工人通过高考改写了命运,从而使“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一代人的信仰,跨越了阶层,那时的高考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号角。</p><p class="ql-block">也有人说高考从重塑命运的“独木桥”变成了“立交桥”,这种说法大体是源自高考全面并轨后的80后,大学生从“国家干部”变为“自主择业者”,学费十年间涨逾5倍(我就是当时试行并轨政策下的第一批未受益者,如果未并轨,应该会考上更好的大学吧🤣🤣)。并轨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从1977年的不足 5% 升至 22% 。</p> <p class="ql-block">高考其实是人生极短的一个片段,但它是一个重要片段,特别是在你的青春里……或许当时为高考备考时觉得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的隧道,但走过,高考能为未来人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无论结果如何,要始终相信,高考是新的起点而绝非终点。</p> <p class="ql-block">当我远离高考30年的时候,高考对我而言已并不重要了,虽然还会遥想和感慨往昔,但生活终归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继续,现如今更希望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余,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可却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挺难的,过好一生真的没有什么技巧,就是笨笨地熬。愿我们每个人即使身处黑暗中,依然能向着光的方向,奔跑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致敬母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德炅灿,长至启新“,是今年母校24中送给25届高三毕业生毕业典礼的主题。当25届学生从老师手中接过毕业证时,24中正式成为了他们的母校,25届的学弟学妹们也成了24最年轻的校友。</p> <p class="ql-block">全程在线收看了这届的毕业典礼,当校长致辞中提到孩子们“辛勤努力过的解放路217号“时,我突然禁不住的流下眼泪。许是因为那也是我曾经努力过的地方,许是家中多了一个最年轻的校友,许是因为忆起了高中三年的青葱时光。长至日林,万物净秀,那三载廿四的春秋定是每一个廿四人青春里最明亮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校园没有现在大,旁边还是劳小;那时的操场还有些简陋,男生踢球时总是摔倒;那时的校舍也没有那么好,经常在老师上课时,地板下上演老鼠和猫,可那时绿树红墙的校园就在,那时育才楼的楼梯就在,即使楼梯很窄,只能擦肩而过,但那擦肩而过的是青春啊</p><p class="ql-block">24中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今天你以24中为骄傲,明天24中因你而自豪”,大多数人终是生而平凡的人,我没做到让24中因我而自豪,但我始终以24中为骄傲,儿子中考时有朋友问我:非得上24吗,育明也很好啊。是啊,我何尝不知道同样是好学校,可朋友们不知道的是曾经的24中人对24中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执念。</p> <p class="ql-block">感恩母校,让我无论何时,都能心怀感恩,坚守热爱与希望;感恩母校,让我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感恩母校,让我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善意,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让我面对丰富而复杂的世界时,遇顺境而不狂喜,遇逆境而不绝望。</p><p class="ql-block">身为廿四人,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致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再从胜利路跨解放路的高架桥俯望校园,高考于我而言又有更深的一层意义——2025年是儿子的高考年。</p><p class="ql-block">当分数揭晓的那一刻,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被具象的数字化了,我想说:没有人会因为一场考试输掉人生,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p> <p class="ql-block">记得是2020疫情初始时,我入手了两小盆多肉和一个光秃秃的巴西木,现在想想入手它们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它们好养,只要浇浇水,给点阳光,大概率就是能活的(我有把两盆仙人掌没养活的黑历史哈哈),几个月的时间,也并没有特别精心的去养这几盆小植物,它们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了,两盆多肉分别开了花、长出了枝桠,巴西木也长出了几个苗叶,后来更是在2022年和2025年,令人惊喜地开了两次花。</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是植物的特性:植物(尤其是树)如果给够阳光和水,它们应该都会慢慢长大,其实这种“慢慢长大”这里面包含了成长和耐性。马克·吐温有次被问到“什么是人最重要的信条”时说:毫无疑问,是成长。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变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树木最好地诠释了“成长”的内涵,一是把“成长”视为生命的最本质的特征,自我否认、自我怀疑、自我更新,能使“成长”过程进行到生命体的最后一刻。成长,能让一个人挣脱丑陋的茧。可惜的是,我们并不是植物,不会象植物那样一生下来就开始成长,永不停歇,直到死亡。</p> <p class="ql-block">我始终觉得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它的重要在于为了迎接高考你做过的卷子、写过的习题、背过的单词都淬炼了你的精神、磨炼了你的意志,带给了你一往无前的勇气,教会了你成长;它的重要在于高中三年你为目标而努力的习惯会贯穿你的一生,教会你坚持,教会你勇敢,会让你沉淀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高考成绩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高考的成绩能决定接下来四年的时间你去哪里生活和学习,而四年之后你将去哪里,又将经历什么,一切未知;成长又意味着什么?高考前不管你是否想成长,学校、老师、家长也都会带着你帮你成长;而高考后的成长则极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主观了。</p> <p class="ql-block">成长不是漂亮的分数,而是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坚韧的人格,分数虽有高低,人生却没有高下,不同的分数会指引着走向不同的道路,收获独一无二的人生际遇,不用比较,不必设定“如果”和“结果”,始终持续学习,努力拼搏,一定会遇到越来越好的自己。区别就在于有些人可以在很年轻时停止成长,而有些人则把一生都用来成长。</p> <p class="ql-block">考场很小,世界很大;没有任何一场考试能让你输掉人生,除非你自己低下头,再也不准备站起来。无论高考结果怎样,人生的漫漫长路,都要保持自我成长。</p><p class="ql-block">高考落幕,一切归“0“,未来的路,有风有雨,要坚信风雨之后总会有灿烂的彩虹,永远带着少年的拼劲,去闯去努力,去爱去感动,带着温暖,带着风起的力量,从“0”——高考元年开始去奔赴下一场山海吧!</p> <p class="ql-block">——致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致廿四的校友们</p><p class="ql-block">——致一去不复返的青春</p><p class="ql-block">——致我挚亲的校友儿子和校友老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