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明仁教皇后劝善书》科场连捷报子孙</p><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木笔殊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景德镇浮梁县寿安乡有一个人名叫宁崇礼,他极为喜好行善布施。他经常制作棺材施舍送给他人,对那些因贫困而无力安葬逝者的家庭,还会赠送钱财和粮食,终其一生都未改变这种善举。在当时,丧葬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往往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许多家庭因贫困无力购置棺材、安排葬礼,逝者难以入土为安。宁崇礼目睹此景,内心满是悲悯,从此踏上了一条助人安葬的善途。他常常出资打造棺材,免费施舍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让逝者得以体面地离开人世。不仅如此,对于那些连基本丧葬费用都难以承担,甚至面临生计艰难的家庭,宁崇礼还会慷慨地赠予钱财和粮食,让他人能举办丧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宁崇礼始终坚守着这份善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也从未因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的善举。他的善行很多,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对他敬重有加。</p><p class="ql-block">淳熙乙巳年,他家的小奴仆丁贵童梦见宁崇礼,好像仍活着一样,对他说:“我这一生,建造了许多房屋送给他人居住,凭借这些善举积累了阴德。这份阴德福泽深厚,必将延及我的子孙后代。“你去告诉十四郎,明年的秋试,他必定能够考中。而且,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从今往后,我们宁家子孙在科举之路上,将会接连不断地取得佳绩,荣耀门楣。”</p><p class="ql-block">十四郎是宁崇礼的儿子宁谦光。丁贵童将梦境告知宁谦光,谦光却不信,说:“你这是在奉承讨好我罢了。”可是第二年,谦光果然在乡试中举。此后,宁家几乎每次科举都有人上榜。到乙卯年的三届科举间,宁熙载、宁及、宁乃、宁时凤、宁时豹等人全都登第,都是宁崇礼本人的子孙后人。受到家风熏陶,他的子孙后代中致力于读书作文的人也日益增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