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治国理政的核心任务,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将保障民生、解决群众生活工作难题置于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用扎实的举措、切实的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p><p class="ql-block">一、稳就业保民生,夯实发展根基</p><p class="ql-block">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饭碗”。为解决群众就业难题,我国构建起全方位的就业支持体系。</p><p class="ql-block">政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减税降费、稳岗补贴等措施,激发企业吸纳就业的活力。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税费减免、社保缓缴等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岗位。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组织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并通过建设返乡创业园等方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扶持等服务,助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p><p class="ql-block">此外,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催生了众多新就业形态,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推动平台企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就业有底气、生活有保障 。</p><p class="ql-block">二、强教育促公平,点亮未来希望</p><p class="ql-block">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为农村学校建设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缩小城乡学校硬件差距。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特岗计划”“支教计划”,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并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此外,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联网 + 教育”模式,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让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p><p class="ql-block">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为群众解决“技能成才难”“就业难”等问题。同时,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助力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三、惠医疗护健康,守护生命防线</p><p class="ql-block">医疗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p><p class="ql-block">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通过组建医联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日常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p><p class="ql-block">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目录,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同时,推进医保跨省结算,解决群众异地就医报销难题,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舒心。此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等,守护群众的健康防线。</p><p class="ql-block">四、保住房暖民心,托起安居梦想</p><p class="ql-block">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我国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多措并举解决群众住房难题。</p><p class="ql-block">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公租房面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租金低廉的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共有产权住房让居民以较低的价格购买部分产权,实现住房梦。通过这些保障性住房政策,帮助困难群众和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p><p class="ql-block">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房价。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工具,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通过改造小区水电气暖管网、加装电梯、整治绿化等,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让居民生活更舒适、更便捷。</p><p class="ql-block">五、兜底线助困难,传递社会温暖</p><p class="ql-block">对于困难群众,我国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无忧。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将更多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等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给予及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p><p class="ql-block">此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通过慈善组织、公益项目等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资金、物资和志愿服务等帮助,传递社会温暖。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年人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保障民生、解决群众生活工作难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绘就更加绚丽的民生幸福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