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始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策划主办的展览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是辽宁省博物馆始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策划主办的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5月18日至8月18日,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大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1、22号展厅展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p><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 至 2025年8月1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背景</p><p class="ql-block">敦煌藏经洞自1900年发现之后,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奥登堡等人先后造访敦煌探险寻宝,致使大量的敦煌文献流散各方。敦煌文献的收藏主要集中在中国北京、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英国伦敦和日本大阪、东京等世界多地公立、私立博物馆、图书馆中。就国内敦煌文献的收藏数量而言,以京津、江浙沪以及甘肃地区最为可观,而就文献的价值而言,辽宁省博物馆则堪称敦煌文献收藏的重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历程</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至8月18日,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大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1、22号展厅展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p><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始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策划主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敦煌遗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敦煌藏经洞自1900年现世以来,斯坦因、伯希和之流便如嗅到血腥的豺狼,接踵而至。他们裹挟着所谓"探险"的幌子,实则行劫掠之实,致使无数经卷流散四方,如今静卧在北京、巴黎、圣彼得堡、伦敦、大阪等地的博物馆与图书馆中,如同被肢解的躯体,各自呜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辽宁,却藏着一脉敦煌的魂魄。</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至8月18,"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大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三层展厅悄然绽放。这是辽博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编织的一场梦。展览分为四部——敦煌的历史与文化、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每部又析为二章。260余件展品中,辽宁所藏敦煌文献及相关文物竟占110余件,其中九成以上从未示人。更有敦煌研究院调来的珍品,以及王子云、董希文、常书鸿等名家临摹的壁画,皆属国家一级文物之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内,四座莫高窟经典石窟以1:1之比例复刻而立,恍若将千里之外的黄沙与信仰搬运至此。那《国家宝藏》中的敦煌第220窟壁画复制品,南壁北壁相对而视,仿佛时光从未在其上留下刻痕。而"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的成果,则如同招魂的幡,将那些漂泊海外的魂魄暂时引回故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历碑》静立一隅,其上文字证实着莫高窟开凿的年月;六字真言碑则默默诉说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辽博在整理中新发现的《菩提达摩碑文》全本,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道德经》同本分离的《道德经序诀》,以及那被誉为辽博镇馆之宝的《恪法师第一抄》,皆在此间陈列。这些残卷断简,虽已褪色,墨痕犹在,如同老人手上的青筋,依然搏动着千年前的血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者在此,不仅能见敦煌,更能遇见那些为守护敦煌而耗尽心血的身影——常书鸿、段文杰、常沙娜等人的临摹之作,不只是艺术的再现,更是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他们的笔触里,藏着比颜料更浓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敦煌在辽宁,不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被掠夺的、被保护的、被遗忘的、被铭记的,都在此间获得了片刻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这是骨尺。是十进制的。</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把敦煌文物卖到海外,有一种说法,他是被欺骗的。且所得的资金都用于修缮敦煌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多次向官府说明保护敦煌文物,但也没有被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真品在法国,此件是复制品。大家可以看到,复制品也是像两层,视觉看像正反面。原因是古代纸张是及其昂贵的,即使家有万亩才能获得一张,所以有的经文是用用过的纸背面抄写的。</p> <p class="ql-block">《孙过庭草书千字文》此文物是真品,乃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当年溥仪皇帝从北京到沈阳,而留在此的。当时从宫里带走很多书画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子云,1942年创作的敦煌莫高窟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