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悔过书(新旧集邮的碰撞产生的火花。)

邮集制作黄敏华

<p class="ql-block">《集邮戳卡之悔过书》</p><p class="ql-block">在这静谧的 2023 年 9 月 8 日清晨,我怀着满心的懊悔与自责,以手机语音记录下这份沉重的劝解书。我深知,自己在集邮之路上,尤其是对待邮戳卡的态度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此刻,只盼能以此警示后来者,莫重蹈我的覆辙。</p><p class="ql-block">回首往昔,十多年前的我,恰似那初出茅庐、莽撞无知的少年。彼时,面对长辈们苦口婆心的劝阻,我竟置若罔闻,还沉浸在自己年少轻狂的幻想之中。那时的我,站在小山坡上,望着远方呼啸而过的火车,心中满是对未知邮路的好奇与征服欲,全然不顾前辈们用血泪换来的教训,执意踏上这条错误的盖戳卡之路,而且收获颇丰,堆满了满满的一大箱。这真是盖戳(的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记得在寻找火车戳邮路的三年时光里,我为了记录自己的“足迹”,盖了无数在全国各地寻戳过程中的邮戳卡。每盖一个章,我都以为自己是在书写集邮史上的辉煌篇章,却不知,这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初,80 年代的老同志们用 1 分钱制作邮戳卡,那是他们在艰苦岁月里的无奈与智慧,是他们对集邮热爱的质朴表达,更是他们留给后辈的珍贵警示。他们深知,集邮应以邮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为核心,而非过度沉迷于这种华而不实的戳卡收集。</p><p class="ql-block">然而,我却在十多年前,肆意地挥霍着时间、精力与金钱,用 1 毛钱盖了许多所谓的记录历程的邮戳卡。那时的我,只图一时的痛快,享受着收集戳卡带来的短暂满足感,却忽略了集邮的真正内涵。我以为自己在追求梦想,实则是在虚度光阴,陷入了一种盲目跟风、毫无价值的怪圈。</p><p class="ql-block">如今,当看到有人将在小红书上晒出这些邮戳卡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羞愧与悔恨。这些曾经被我视若珍宝的戳卡,此刻却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我的良心。我无颜面对集邮界的前辈们,也愧对那些曾真心劝诫我的朋友们。我知道,我的行为不仅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更给集邮界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让后来者可能会误入歧途。</p><p class="ql-block">痛定思痛,我决定与过去的错误彻底决裂。我狠心挥泪,斩断了与这些邮戳卡的一切联系,将它们封存于岁月的角落,永不再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给当今这些初学集邮同仁们敲响一记警钟,速速改邪归正,学会正确的集邮之路。</p><p class="ql-block">集邮本应是一段充满乐趣与收获的旅程,我们应专注于欣赏邮票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与艺术价值,珍视每一枚封片所承载的故事与情感。而不是像我一样,为了一时的虚荣与玩乐,陷入戳卡收集的泥沼。愿后来者们能够汲取我的教训,少走弯路,回归集邮的正途。</p><p class="ql-block">错已铸成,如今我只能在反思中寻求救赎。但愿我的这份悔恨,能如一盏明灯,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集邮的世界里,收获真正的宝藏,而非重蹈我的覆辙,在错误的漩涡中挣扎。</p><p class="ql-block">一位幡然醒悟的集邮界老人</p><p class="ql-block">2023 年 9 月 8 日晨</p>